同學,你聽說過《廣陵散》嗎?高山流水呢?平沙落雁、漁樵問答呢……同學,你了解周代“號鐘”、春秋“繞梁”嗎?近年來,公共基礎知識和公務員常識考查面越來越廣,對于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傳承尤為重視,因此小編今天帶大家扒一扒我國古代的絕世名琴與絕世名曲,來領略一下來自古代文明的令人驕傲的傳世強音。 考點一:中國古代四大古琴 晉傅玄《琴賦》序:“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鐘,楚莊有鳴琴曰繞梁,中世司馬相如有綠綺,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相關典故: 1.【“號鐘”與齊桓公】 相傳齊桓公外出巡行,路過了一個村莊,忽聽一陣古琴的聲音,還夾雜著喧鬧聲,他于是下了車想看看究竟,他看見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被一群孩子圍著,小男孩擋住周圍的拳腳,用身子緊緊地保護著一把古琴。齊桓公見狀,馬上呵斥那一群欺負小男孩的孩子們,救下來了這個小男孩。經(jīng)過一番詢問才得知,小男孩是個孤兒,保護的這張古琴是父母生前留下的唯一遺物,小男孩想操琴賣藝但無奈沒錢拜師,只好亂彈琴,沿街乞討,琴技不精,常被當作騙子,被人欺負。齊桓公見他年紀小,被欺負時還舍身護琴,對他心生憐憫之情,于是便將小男孩帶回了宮中。到了宮中之后,齊桓公仔細地看了看這張古琴。 到了宮中之后,齊桓公仔細地看了看這張古琴。發(fā)現(xiàn)小男孩帶過來的這張古琴是一張絕世好琴,又見這個孩子靈秀聰敏,便賜名為“號鐘”,齊桓公又請來宮中樂師教他彈。號鐘”勤學苦練,漸漸地學有所成了。 多年之后,“號鐘”已長大成人,學有所成。數(shù)多年以后,齊桓公欲征討魯國,出征前聽聞聲聲號角,鐘鼓齊鳴,令人精神抖擻,于是命人拿出牛角吹奏相和,果然音效極佳,后來才得知是“號鐘”在彈琴。從此以后,每當大軍出征之時,為了鼓舞軍人們的士氣,他都命人拿出牛角吹奏相和,“號鐘”奏琴呼應。音樂雄渾悲壯,士氣大增,軍威振振。從此,“號鐘”名聲遠揚,為了紀念“號鐘”和他的伯樂齊桓公,這張古琴從此便命名為“號鐘”,從古至今流傳了下來。 好老師、好課程、好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