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愛,因為擔憂,因為有很多的期望……父母總?cè)滩蛔∈裁词虑槎疾逡皇?,小到吃穿,大到結(jié)婚生子,白白辛苦一遭,反而還落不得好。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容易得不償失。早前有一個清華退休的老教授,在談?wù)撚齼航?jīng)驗時,說如果一定要管,那就好好管住孩子這3個方面,將來孩子多半能出人頭地,有出息。相信很多父母對這樣的情形都不陌生,兩個大人在談?wù)撌虑?,孩子時不時在一旁插話,大人間的談話屢屢被孩子打斷……大人談話孩子愛插嘴,這與孩子的心理有關(guān),一是孩子感受到被忽視,想通過插嘴的方式引起家長注意;二是孩子求知欲高,喜歡不顧場景發(fā)問。安撫好孩子的最佳方式不是呵斥,而是告訴孩子“等一等”。事后,再跟孩子好好聊一聊“插嘴”這個問題,一方面要表揚孩子對了解新事物的渴望以及勇于提問的精神,一方面要告訴孩子插嘴是不禮貌行為。在生活中,當孩子跟你說話時,也盡量不要打斷孩子,如果忍住插嘴了,要及時表示“抱歉”,讓孩子繼續(xù)接著說。如此,孩子既能感受到你對他的尊重,又能在對待他人時保持尊重。良好的習慣越早養(yǎng)成越好,不然以后難改,如果孩子進入社會、進入職場后,依然喜歡打斷別人,隨時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那么很容易成為被人討厭的人。再者,當別人在發(fā)表意見的時候,你聽到后都還來不及仔細思考就脫口而出,難免會因考慮不周,而說錯話,得罪人。我們常說,禍從口出,有時候管住自己的嘴,就是給自己加了一道安全栓。管住孩子的嘴,記住叮囑孩子“三不說”:秘密不逢人就說,炫耀的話少說,別人的是非莫議論。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父母圈中就流行起了“富養(yǎng)”。可真正理解富養(yǎng)的家長卻很少,多數(shù)人認為,“富養(yǎng)”就是不讓孩子吃一點苦,孩子想要什么就盡量滿足。溺愛之下,孩子容易任性囂張,習慣性索取,卻不知感恩為何物,長久以往,只會養(yǎng)出一個白眼狼。絕大多數(shù)人,都以為溺愛,是太過疼愛,但事實上,溺愛只是披著愛的外衣的控制和占有,其背后的心理基礎(chǔ)是恐懼和不信任。最后,家長無休止的滿足,養(yǎng)大的不是孩子的眼界與胸襟,反而是孩子的欲望和任性。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滿足孩子就是一種支持與理解。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那么,允許孩子有辯解的理由,并給出你拒絕的理由,說服孩子。孩子的任性,不是天生的,是日常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表現(xiàn)所呈現(xiàn)出來的態(tài)度和反應(yīng),造就了孩子如今的個性。簡單來說,過于嚴厲的父母,孩子多半會克制自己的欲望,過于放縱的父母,孩子則多半是個肆意妄為的娃。這兩者都偏于極端,對孩子的成長發(fā)育很不利。愛孩子,既不能過于強勢,習慣控制和占有,應(yīng)該多注重引導和修正;但也不能過于寬松,在該立規(guī)矩的年紀,就要狠下心立規(guī)矩,對孩子的錯誤不能因為愛就姑息。如果從小對孩子樣樣包辦,衣食住行都“照顧”地妥妥貼貼,那勢必會養(yǎng)出一個“巨嬰”。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再優(yōu)秀也不過如此,最終會被生活所打敗。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曾經(jīng)那個13歲就考上重點大學的神童魏永康?成績拔尖的他在媽媽的陪讀照顧下,一路披荊斬棘,2000年本科畢業(yè)后,17歲的他順利考上了中科院,碩博連讀。按理來說,年紀輕輕,在學業(yè)上能有如此聰慧,算得上“天才”了。可讀研期間,沒有媽媽繼續(xù)陪讀的魏永康,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最終在20歲的時候被勸退。沒有吃過勞動的苦的人,一旦遠離那個賴以依靠的人,習慣性依賴使他無法獨立生存。可能是你早早就替孩子規(guī)劃好了一切的時候…… 你以為這都是因為愛,但殊不知,全成了孩子成長路上埋的溫柔陷阱。勤勞獨立這種品質(zhì),永遠不會過時,也是孩子必須要吃的苦。正如卡耐基所說:“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以鏟除埋伏于各處的障礙?!?/strong>孩子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我們做父母的無法始終庇佑孩子,幫襯孩子一輩子,日后總有一天,我們會先離開這個世界,孩子始終要獨當一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孩子最好的愛,是教會他禮貌,教會他責任,教會他拼搏,教會他獨立!*作者:優(yōu)優(yōu)媽,從事教育工作14年,擁有豐富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二胎媽媽。專注研究3-15歲的養(yǎng)育與教育,教書也育人,育兒亦修己。微信公眾號:超煩惱爸媽(ID:cfnba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