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又名痘瘡,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急性發(fā)診性疾病。早在我國晉代,著名藥學家,道士葛洪就在《肘后備急方》中有所記載'比歲有病時行,乃發(fā)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瘡,皆戴白漿,隨決隨生',同時他對此病的起源也進行了追溯,他指出此病起自東漢光武帝年間(公元23~26年)。這是我國最早關于天花病的記載,書中還提到'永徽四年,此瘡從西流東,遍及海中',這是最早關于天花流行的記載。 肘后備急方 在同天花的斗爭中,人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提出和試驗過多種方法,最終找到了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種植人痘。簡單來說,這種方法源于以毒攻毒的思想,就是讓人感染上輕微的天花,從而產生免疫力的方法。 人痘術最早出現(xiàn)于何時,目前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在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年)就有了鼻苗種痘法,也有的認為宋代真宗時期(998~1022年)宰相王旦就請人為其幼子種痘。但是,由于年代久遠,這些說法的記載過少,缺乏有力證據,所以目前比較認可的是在明代隆慶年間(1567~1572年),已經有了種痘術。主要記載在清代俞茂鯤的《痘科金鏡賦集解》中'聞種痘法起源于明隆慶年間,寧國府太平縣,姓氏失考,得之異人,丹傳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種花者(即種痘),寧國人居多。'除此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記載,年代與其基本一致,所以這個時間是比較可信的。 旱苗法種痘 人痘術的方法就是通過得過天花患者的痘痂、痘漿,用人工的方法使健康者輕度感染,進而產生免疫力,以達到預防目的。具體的方法在清代的《張氏醫(yī)通》及《醫(yī)宗金鑒》中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主要有4種方法:1,痘衣法。就是將天花患者穿過的內衣給健康者穿。1,痘漿法。用棉花團蘸著天花患者的痘瘡漿液,塞入健康者的鼻腔內。3,旱苗法。將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粉末,吹入健康者鼻腔。4,水苗法。將痊愈期天花患者的痘痂研成粉末,用水調濕,再用棉花團蘸著塞入健康者鼻腔。 痘衣法 早期的人痘術直接使用患者的痘痂或痘漿,稱作'生苗'也叫時苗,毒性較大,容易使接種者患上重癥天花,所以隨著不斷的改進,后期改用多次接種而產生的痘痂作為疫苗,稱為'熟苗'則毒性小了很多?!斗N痘心法》中記載'其苗傳種愈久,則藥力之提拔愈清,人工之選煉愈熟,火毒汰盡,精氣獨存,所以萬全無患也。若時苗能連種七次,精加選煉,即為熟苗'。 痘漿法和水苗法種痘 古人對苗種的儲存也很講究,貯苗用紙包裹,放入竹筒或瓷瓶,置于潔凈之所,或貼身保藏。春天可保存三四十日,夏天可保存二十余日,冬天則可四五十日。 熟苗法的出現(xiàn),提高了種痘的安全性,《種痘新書》記載'種痘者八、九千人,其莫救者,二、三十耳。'清政府在1681年,就對種痘術充分肯定,在北京設立官方檢痘機構,設立'查痘章京'一官專門檢查痘疹,并進行推廣。1742年,官方頒布的《醫(yī)宗金鑒》中也編入了'幼科種痘心法要旨'一卷。根據當時傳教士D.Ball記載,在山西由于種痘術推廣,天花死亡率由20~30%甚至50~60%下降到1%,事實證明人痘術起到了良好的預防天花的效果。 光緒年間育嬰牛痘局印刻的種痘新書 17世紀,人痘術傳到了俄國,在俞正燮《癸巳存稿》(1847)中記載'康熙時,俄羅斯遣人至中國學痘衣,由撒納特衙門移會理藩院衙門,在京城肄業(yè)。'1764年,俄國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帶頭接種了人痘,18世紀人痘術傳入了土耳其,隨后傳入了歐洲各國。1700年,約瑟夫 李斯特自中國廈門寫信給英國皇家學會的馬丁 李斯特,報告了中國人痘術及其效果。 1716年,英國駐土耳其大使瑪麗 蒙塔古在一封信中鄭重向英國醫(yī)務界介紹她親自觀摩過的人痘術,同年3月19日,她決定給自己3歲的兒子接種了人痘。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也曾積極提倡使用中國的人痘術,多次在信件和文章中贊揚人痘術,他說'我聽說百年來中國人一直就有這種習慣(人痘接種),這是被認為全世界最聰明、最講禮貌的一個民族偉大先例和榜樣……這一點也可以證實,若我們在法國曾經實行種痘,或許會挽救千千萬萬人的生命。' 在向歐洲傳播過程中,種痘的方法也有了改進,比如用針刺法替代了之前的一些接種方法。后來,美國,亞洲的日本、朝鮮等地也先后傳入了人痘術。 俄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 現(xiàn)代牛痘術的發(fā)明人琴納,在1770年到倫敦,在當時著名的外科醫(yī)生亨特門下學醫(yī),正是在那,他學到了種植人痘的方法,后來他回到故鄉(xiāng),日常的工作就是給當?shù)厝私臃N人痘,在接種的過程中,他一直想找到一種更好、更安全的方法。由于當?shù)仞B(yǎng)牛,而牛也會得天花,而那些養(yǎng)牛的人在接觸過得過天花的牛之后,似乎也不再會染上天花了,于是他開始研究牛痘的種植方法。直到1796年5月14日,他第一次在人身上進行牛痘的接種試驗,將一位擠奶女工手上的牛痘痘漿,接種到一個8歲男孩身上,接種后第7周,他又給男孩接種天花患者的膿液,幾周后男孩安然無恙,證明了他對天花已經產生了抵抗力。 琴納給兒童種牛痘 琴納繼續(xù)做了大量的觀察和試驗后,在1798年公布了他的牛痘術,很快得到國會認可,但是牛痘術在推廣過程中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阻礙,一些保守派醫(yī)生和一些愚昧的人認為種了牛痘,人就會長出牛角來,甚至康德也曾擔心接種牛痘的人會和動物處于同樣的地位,因此牛痘術的推廣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直到19世紀后半期英國懷有人組織了'反對種痘聯(lián)盟'。 歐洲開始種植牛痘 但是,在19世紀初,牛痘術也傳到中國,當時英國的皮爾遜來華,帶來了一批靠嬰兒幼體保存的牛痘疫苗,他撰寫了一本《種痘奇法》的小冊子,向中國人宣傳琴納的牛痘術。當時廣州會隆商行行主鄭崇謙對牛痘術很感興趣,積極倡導學習,雇傭了一批人學習牛痘術,其中以邱熹技術最精,貢獻最大。 牛痘種植方法 1817年,邱熹寫了《引痘略》一書,這大概是中國最早介紹琴納牛痘術的專著了,這本書引起了當時人們對牛痘術的重視。在他之后,研究牛痘的醫(yī)學著作日漸增多,琴納的牛痘術一經傳入,中國的醫(yī)生不僅虛心接受,熱情推廣,而且并沒有因牛痘術的傳入而懷疑、輕視中醫(yī)。相反從理論和技術上,結合中醫(yī)和人痘術進行深入探索,使得牛痘術在中國不斷完善,發(fā)展。 邱熹的引痘略 牛痘術在中國的迅速普及和發(fā)展,也引起了許多國家的關注,中國在當時已經成為遠東推廣牛痘術的大本營,這與牛痘術在英國受到的待遇完全不同。 牛痘種植 中國古代的人痘術,在當時為預防天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后來傳到歐洲又導致了牛痘術的出現(xiàn),而牛痘術的東傳又進一步提高了人類戰(zhàn)勝天花的能力。 1979年10月26日,世衛(wèi)組織宣布全球消滅了天花病毒了,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在全球范圍內消滅了一種曾經猖獗流行的惡性疫癥,也是人類醫(yī)學上的一大進步。相信總有一天,我們還可以戰(zhàn)勝更多的疾病,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