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葉、黑芝麻-桑葉芝麻散 【藥物組成】 桑葉、黑芝麻 【單藥功用】 桑葉,為??浦参锷5母稍锶~。味苦甘,性寒。 入肺、肝經(jīng)。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吧D嘶侵淠纠P節(jié),養(yǎng)津液,其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jīng)涼血燥濕而除風,益腎補肝,潤腑臟,填精髓。夫風濕去,則筋骨強;精髓充,則容顏澤。不亦宜乎?!?/p> 主要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配黑芝麻,可補益肝腎、涼血明目,主治肝腎陰虛,兩目昏花,須發(fā)早白。 現(xiàn)代藥理研究:桑葉有降血糖的作用。 黑芝麻,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種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jīng)。可以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主要用于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須發(fā)早白,病后脫發(fā),腸燥便秘。此外,也可用于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辨證屬肝腎陰虛者。 現(xiàn)代藥理研究:黑芝麻種子提取物予大鼠口服,可降低血糖,增加肝臟及肌肉中糖原含量,而大劑量應用則可降低糖原含量。 【配伍功用】 桑葉、黑芝麻配伍源于《壽世保元》中“扶桑至寶丹”,該書記載:該藥可使人步健眼明、須白返黑,能消痰生津、補髓填精。又見于《醫(yī)方集解》,該書記載:除風濕,潤五臟。桑葉輕清升散,疏風清熱,平肝明目;黑芝麻質(zhì)潤多脂,色黑降下,入肝腎,可滋腎養(yǎng)肝,潤燥烏發(fā),滑腸通便。桑葉以升為主,黑芝麻以降為要,二藥相合,為升降相伍,一升一降,清上滋下,補益肝腎,滋陰潤燥,養(yǎng)血涼血,烏須黑發(fā)之力增強。 【用量用法】 用量一般可掌握在桑葉6~12 g,黑芝麻9~30 g。 入湯劑,水煎服。 【臨床主治】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肝經(jīng)虛熱,或陰虛血燥,頭昏眼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風濕麻痹,肌膚甲錯。也常用于發(fā)須早白、脫發(fā)等癥。清·張璐曾指出:“桑葉同芝麻蜜丸久服,須發(fā)不白,不老延年。”施今墨常以黑芝麻為君,佐以桑葉,用于治療頭發(fā)、胡須早白,脫發(fā)諸癥,屢收顯效。呂仁和教授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糖尿病性白內(nèi)障、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證屬肝腎陰虛者,一般配合枸杞子、菊花、草決明、茺蔚子等滋補肝腎、明目。 也可用于糖尿病性陰虛便秘,可配合生地、玄參、首烏、生當歸等,滋陰潤腸,增液行舟。還可用于糖尿病腦病,如頭暈、癡呆、健忘者,常配合天麻、磁石、炙遠志、茯神、石菖蒲、龜板等,填精補腎、健腦益智。 【呂氏醫(yī)案】 張某,女,69歲,工人。初診:1998年3月1日?;继悄虿?6年,伴有高血壓、高血脂、白內(nèi)障。 口服降糖藥治療,血糖一直控制不滿意,遂來求診,刻下癥:眩暈心悸,低熱盜汗,口干煩渴,多食易饑,小便頻數(shù),面頰潮紅,手足麻木,視物模糊,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查血壓:170/110mmHg,甘油三酯1.76mmol/L,空腹血糖13.4mmol/L,尿糖(+++)。中醫(yī)辨證:肝腎精血不足,陰虛內(nèi)熱。治則: 滋補肝腎,清熱生津。處方:桑葉12 g,黑芝麻15 g,山茱萸12 g,冬瓜子、冬瓜皮各10 g,扁豆10 g,荔枝核10 g,絲瓜子10 g,黃柏10 g,牡丹皮10 g,雞血藤30 g。60副,水煎服,每日1劑。三多癥狀基本消 失,仍有頭暈、低熱、盜汗、視物模糊、手足麻木,舌紅,脈細數(shù)。宗上方減荔枝核,加龜甲、鱉甲各10 g,黃芪、生地黃、熟地黃各15 g,枸杞子9 g,再服40副。諸癥基本消失,空腹血糖6.7mmol/L,尿糖轉(zhuǎn)陰,隨訪半年,病情平穩(wěn)。 按: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長,證候復雜,中醫(yī)辨證為肝腎精血不足,陰虛內(nèi)熱。在長期服用口服降糖藥血糖不能滿意控制的情況下,加服中藥滋補肝腎、清熱生津之劑,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血糖明顯下降,尿糖轉(zhuǎn)陰,說明本方對改善癥狀及降低血糖均有較好作用。此方是在桑麻丸(桑葉、黑芝麻)的基礎上加減而來。方中山茱萸、黑芝麻滋補肝腎,黃柏、牡丹皮、桑葉,兼以清熱。臨床觀察表明,荔枝核、雞血藤均有較好的降糖作用,諸藥合用,辨病與辨證相結(jié)合,故獲較好療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