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如果你是從事咨詢、設(shè)計、廣告等職業(yè)的,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精心準備了給客戶的方案匯報,打算去跟他們的老板講兩個小時。可是當(dāng)你如約去到客戶那里,對方的老板告訴你,對不起,他有急事要搭飛機趕往上海。怎么辦?是換一個時間再來,還是一邊走一邊說,司機已經(jīng)在樓下等著我呢。當(dāng)然,你不想放棄這次機會,下一次又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見面。 但是,你能夠在下樓的電梯上只有兩三分鐘的時間里,把你準備講兩個小時的東西講清楚嗎? 這個挑戰(zhàn)就是“電梯演講”。
先不說“電梯演講”的挑戰(zhàn),先說說“元問題”這個概念。 在演講課程中,我有一個特別的工具性概念——立題,即所有的演講,其實都是在回答問題,一次演講中要回答的那一個或多個重要問題就是“立題”,而“立題”只有三種類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再無其他。 “立題”這三個問題也被我稱為“元問題”。元問題的“元”字,與化學(xué)之中元素的“元”,其含義相同,就是基本、根本的意思。元問題就是我們思考與演講過程中要回答的基本問題和根本問題。要回答的問題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但都可以歸結(jié)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三個元問題,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把基于“元問題”的思考稱為“元思維”,也把基于“元問題”的寫作方法命名為“元寫作”。 思考與演講總是涉及人、事、物三種對象,而“是什么”的問題,可稱為“描述性問題”,問的是現(xiàn)象、表現(xiàn)、問題、狀態(tài)、特征、標(biāo)準等;“為什么”的問題,可稱為“解釋性問題”,問的是客觀的原因與主觀的理由;“怎么辦”的問題,可稱為“規(guī)定性問題”,問的是要實現(xiàn)既定的目標(biāo),所需的辦法、條件、方案、措施、對策。簡列如下: 是什么——描述性問題 為什么——解釋性問題 怎么辦——規(guī)定性問題
現(xiàn)在來說說“電梯演講”。 電梯演講源于麥肯錫咨詢公司,它是全球知名的企業(yè)管理咨詢公司。咨詢公司經(jīng)常要干的一件事情就是去給客戶做提案,也就是帶著準備好的建議方案給客戶做陳述。 但是,提案并不好做,比如經(jīng)常會遇到本文開篇所說的那種情況。麥肯錫的咨詢師曾經(jīng)就因為不能在兩三分鐘之內(nèi),把原本要講兩小時的方案濃縮精華,抓住重點,清晰陳述,從而丟掉了客戶。 因此,麥肯錫公司發(fā)明了一種簡潔而富有邏輯的“電梯演講”陳述結(jié)構(gòu),它被稱為“空、雨、傘”模式。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好,形象而易于記憶:所謂空,就是明確議題;所謂雨,就是指出問題;所謂傘,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我曾在政府機關(guān)當(dāng)過秘書,經(jīng)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要學(xué)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問題”,可以表述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這樣一個思考模式:先提出問題“是什么”,接著分析“為什么”會存在這個問題,最后指出“怎么辦”即“解決”這個問題。 無疑,把三個“元問題”串連在一起,是一種演講的最佳構(gòu)造模式,這個模式不正是“空、雨、傘”模式嗎?再進一步簡化的話,可以這樣說: 提出問題——是什么——現(xiàn)狀 分析問題——為什么——原因 解決問題——怎么辦——方法 不過,這里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問題”,其含義是毛病、麻煩、欠缺等,而“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含義更廣。比如,“是什么”指的是某一事物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狀態(tài)、特征、標(biāo)準等,既包括正面因素,也包括負面因素;而“提出問題”則是指出某一事物存在的毛病與欠缺,僅指負面因素。 順便說一句,有學(xué)生稱贊我說:對“空、雨、傘”模式的解釋,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沒有把它完全講透,而樊老師的“元思維”理論才把它徹底講透了。
把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這三個問題稱為“元問題”,也許我樊榮強是第一人。而將所有的問題歸結(jié)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的第一個人,或已無從考證,也并不重要。 比較巧合的是,美國作家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2009年出版的《從“為什么”開始:偉大的領(lǐng)袖如何激勵行動》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黃金思維圈”的概念,他因為在TED(英語Technology、 Entertainment、Design的縮寫,即技術(shù)、娛樂、設(shè)計,TED是一個致力于傳播創(chuàng)意的非盈利組織)的一次演講而獲得了廣泛的名聲。 所謂黃金思維圈就是一個問題要從三個層面來思考:第一個層面是What,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們具體做的每一件事;第二個層面是How,也就是我們?nèi)绾螌崿F(xiàn)我們想要做的事情;第三個層面是Why,也就是我們?yōu)槭裁醋鲞@件事情。 這跟“空、雨、傘”模式,跟“元思維”不是一樣的嗎? 如果說這不是巧合的話,那就說明人類思維的底層結(jié)構(gòu)其實基本是一致的。 最后要補充一點:我認為由麥肯錫公司的芭芭拉·明托創(chuàng)立、備受推崇的“金字塔原理”是有缺陷的。明托指出:“金字塔結(jié)構(gòu)中任意一個層次上的觀點,都是回答上一層次觀點在讀者心中所引起的疑問?!边@個觀點與我的觀點接近,但她把“疑問”分為三個:如何、為什么和你如何知道,可惜這個分法缺少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怎么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