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間,北有韃靼犯境,南有倭寇騷擾,對明朝構成極大的威脅,所以,兩者被合稱為“北虜南倭”,其中,倭寇侵擾問題也被后世稱為“嘉靖大倭亂”。 嘉靖時期的倭寇里面有明朝人(中國人,而且占到了大多數(shù),史書記載: “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明史·日本志》; “蓋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國叛逆居十七也”——《明世宗實錄》; 明朝藩屬國、位于半島那個李氏王朝的史書《世宗實錄》也記載:然其間倭人不過一二,而本國民假著倭服成黨作亂。 可見,在當時的倭寇中,倭人大約占十分之三,即所謂的真倭,明朝人占十分之七,即所謂的假倭。 倭寇著名的首領,比如汪直、徐海、吳平、鄧文俊、曾一本等人,也全部都是明朝人。 倭寇襲擾問題,從元朝末年就有,明朝開國后,實行“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引起大規(guī)模的 “商轉而為盜,盜而后得為商”的走私活動,不少海盜和海商勾結倭寇,進犯沿海地區(qū)。 明太祖和明成祖時期,倭寇屢屢犯境,直到永樂十七年,明軍將領劉榮在遼東望海渦一舉殲滅2000多倭寇,才使倭寇有所收斂。 到了嘉靖二年,發(fā)生了著名的“寧波爭貢事件”,嘉靖皇帝下令禁止日本再到明朝朝貢,并撤銷福建和浙江的市舶司。 隨著海禁政策進一步升級,大批閩浙商人、海盜、沿海漁民開始勾結倭寇到沿海燒殺劫掠,倭寇的襲擾和進犯規(guī)模急劇增加。 到了嘉靖三十一年,倭寇的進犯規(guī)模和對沿海地區(qū)破壞達到巔峰,史書記載“(倭寇) 破浙東、杭、嘉、湖、蘇、松、常、鎮(zhèn)、淮、揚至南通,州諸沿江郡縣不下數(shù)百處,殺傷人民百余萬。守土以喪地被逮,總師以失律受誅者無數(shù)”。 此外,史書還記載:“倭寇所過之處,殺傷百姓百余萬,村市蕩為邱墟,廬室為之一空”,“天下騷動,東南髓膏竭矣”。 可見,倭寇的破壞之大,而其中,占7成的明朝人功不可沒! 后來,很多地方甚至出現(xiàn)“畏倭如虎”的局面,如嘉靖三十三年 ( 公元1554年) 六月,江陰聽說倭寇來了,“各鄉(xiāng)民擁入城者幾萬計”,一時間“哭聲震天”。 隨著胡宗憲出任直(南直隸)浙(浙江)總督,先后誘殺汪直和徐海等倭寇頭子,任用俞大猷、譚綸等一批將領,抗倭形勢才逐漸好轉。 胡宗憲慧眼識人,提拔和重用了戚繼光,并全力支持他招兵組建部隊,于是,才有了大名鼎鼎的“戚家軍”。 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和俞大猷、譚綸、劉顯等將領配合,先后掃清浙江、福建和廣東倭寇,殘余倭寇逃入東南亞。 從戚繼光到達浙江開始,到平息倭患,一共用了11年的時間,從戚家軍組建算起,也用了八年。 明朝平息倭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倭患最嚴重的十幾年間,僅參將以下武將就戰(zhàn)死107人,史書記載:軍民之死,軍需之費,不可勝紀。 隆慶開關之后,取消海禁,準許百姓航海貿(mào)易,倭寇進犯也并未完全斷絕,史書記載隆慶和萬歷年間,倭寇共進犯50余次,規(guī)模和破壞較小,遠不能和嘉靖時期相提并論。 天啟年間,倭寇也有進犯,直到崇禎時期,倭亂才徹底斷絕。 參考資料:《明史·日本傳》、洪若皋·《??苡洝?、郎瑛·《七修續(xù)稿》、《明經(jīng)世文編選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