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奪目的唐詩與玄妙奇譎的仙道,看似風牛馬不相及,殊不知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們在盤根錯節(jié)的相互滲透中,擦出的奇妙火花,燦爛而又耀眼。 《全唐詩》收錄的48900多首詩中,有關寫仙道的就多達5000多首,可見,仙道文化已經(jīng)滲透到唐詩的方方面面。 都說詩歌的巔峰是唐詩,唐詩的巔峰是李白。在唐代有名有姓的2536位詩人中,李白無疑是那顆最耀眼的星,也是仙道文化影響最深的一個。 下面就從詩仙李白入手,談談仙道文化元素在唐詩中的奇妙展現(xiàn)。 01、唐詩與仙道文化的淵源,深刻、厚重而又影響深遠,注定在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中,有著不解之緣 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在《致許壽裳》中曾寫道: 中國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讀史,有多種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唐詩作為空前絕后的中國文化高峰,注定與仙道文化有著不解之緣。 道教與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外來宗教不一樣,它承襲戰(zhàn)國時的神仙方術,到東漢的張道陵正式創(chuàng)立道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實實在在、真真正正的中國本土宗教,自然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豐富多彩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元素。 唐朝是一個崇尚道教的王朝,唐高祖李淵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將老子李耳尊為大唐李家王朝的祖先,將道教指定為“國教”,規(guī)定“道大佛小,先老后釋”。唐太宗李世明重申道教為“朕之本系,起自柱下”。唐高宗李治尊奉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積極推動道教改革,還專門開設“四子科”以取士,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為考試內(nèi)容。 至此,仙道文化在唐朝發(fā)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對社會和文人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非常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作為唐文化精髓的唐詩,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無數(shù)詩人寫下許許多多關于仙道文化的瑰麗詩句,流傳下來,并編入《全唐詩》的就達5000多首。這些瑰麗的詩句,仿佛解讀千年時光中,唐詩和仙道文化相互交融的密碼,讓我們領略了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融集于唐詩里那種令人難以忘懷的奇妙仙道文化元素的奇特魅力。 02、詩仙李白,浪漫飄逸,卓爾不群,成為唐詩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顯者 喜歡詩,亦喜歡唐朝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因為在浩瀚的詩歌史上,李白絕對是一座令人無法逾越的顛峰,他那一首首驚天地泣鬼神的詩歌,雖然跨越千年卻依然魅力不減。李白也是唐代詩人中,受仙道文化影響最深刻的一位。浪漫飄逸,卓爾不群,頗具仙風道骨的李白,已然成為唐詩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顯者。 李白的一生都籠罩著仙道文化的奇特光環(huán)。據(jù)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 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可見,李白一出生就充滿仙道文化的傳奇色彩,是母親夢見了在道教神仙中知名度最高的太白金星后,才懷孕生下了他,所以起名李白,字太白。 從此,李白與仙道文化有了不解之緣。自少年起,就常去名山道觀與道士談經(jīng)論道,隱居學習,15歲開始四處求仙訪道,一生都不曾停歇。他在自己的詩《感遇》中也說,“十五游神仙,游仙未曾歇”,并號稱青蓮居士。 25歲時,茅山道教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稱贊他“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 也許有的人不了解茅山道教,它可是中國道教史上享有極高聲望和崇高地位的宗教,曾有“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美譽。唐代尊崇茅山道教的舉措在唐玄宗時期達到了空前繁盛的高度,不僅三山五岳遍布茅山上清派傳人,而且宮、觀、殿、宇等各種道教建筑多達三百余座、五千余間,道士數(shù)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朝廷里的豪門公卿、文人學士也深受影響。 茅山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不僅道學深厚,寫得一手好篆,而且精通琴曲,在唐朝道教中的地位很高,被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代皇帝屢次召見,唐玄宗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讓胞妹玉真公主跟隨他學道,李白能得到他的稱贊,實屬不易。 26歲時,李白初到長安拜謁賀知章,把自己的詩《蜀道難》拿給他看,賀之章看后贊嘆不已地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稱李白為“謫仙”。 此后,李白又號“謫仙人”,文人墨客都以“謫仙”來寫詩美譽他,魏顥的詩《金陵酬李翰林謫仙子》,直接以 “謫仙子”做詩的題目,杜甫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中寫道:“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屈大均的《采石題李太白祠》稱:“牛渚西江月色新,清光常見謫仙人”。李白自己也對“謫仙人”很認可,在《對酒憶賀監(jiān)二首》中說“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不僅如此,他還直接以“謫仙人”自居,在《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詩中,就自詡為“青蓮居士謫仙人”,直到晚年,在他所寫的《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中亦云:“吾希風廣成,蕩漾浮世。素受寶訣,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賀知章呼余為謫仙人,蓋實錄耳。” 鑒于李白無人能及的詩歌成就,人們都尊稱他為詩仙,他那些瑰麗的詩句,也被打上了仙道文化的印記,成為唐詩中仙道文化元素最直接的彰顯者。 03、唐詩中仙道文化元素的奇妙展現(xiàn) 仙道文化元素之神仙信仰,賦予唐詩神奇飄渺的仙境美。仙道文化推崇長生不老,修煉后羽化成仙,這種虛無縹緲的玄妙境界,在唐朝形成一種仙游之風,也出現(xiàn)許多訪仙問道的仙游詩,如李白的 “迢迢訪仙城”, 李翱的“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 白居易的“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詩中那種神奇飄渺的仙境美,讓人迷戀不已。 仙道文化元素之崇尚自然,賦予唐詩返璞歸真的自然美。仙道文化講求順應自然,《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闭J為一切都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能違背。這種崇尚自然的無上境界,在唐朝詩壇中涌現(xiàn)了許多反映自然之美的山水田園詩和通俗易懂的清新之作,如王維 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在詩歌中充分體現(xiàn)出一種返璞歸真的自然美。 仙道文化元素之精神自由,賦予唐詩豪放飄逸的靈性美。仙道文化追求人性的本真和精神的自由,崇尚超然灑脫的人生境界。這種瀟灑不羈,超凡脫俗的境界,讓唐朝詩人擁有狂放不羈的個性,也讓唐詩充滿豪放飄逸的靈性之美,如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讀之一股狂放不羈、豪放飄逸的靈性撲面而來。 仙道文化元素之深邃精妙,賦予唐詩豐富神奇的想象美。《道德經(jīng)》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說明仙道文化深邃精妙,玄之又玄,無法言說,只能任憑你頓悟和揣摩,這種精深玄妙的境界,催生出詩人無盡的想象,也賦予唐詩豐富神奇的想象之美。如岑參寫的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李白寫的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賀寫大好河山的“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無不充滿令人驚嘆的神奇想象。 璀璨奪目的唐詩就這樣與玄妙奇譎的仙道,進行了最完美的結合,仙道文化的玄妙深邃,賦予唐詩瑰麗飄逸而又豪放曠達之美,和極具夸張的神奇想象色彩,讓唐詩成為詩歌王國無法超越的巔峰,數(shù)千年魅力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