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榮強 昨天我說,彼得·邁爾斯和尚恩·尼克斯合著的《高效演講:斯坦福最愛歡迎的溝通課》一書中,關于演講開頭坡道設計的八個技巧(簡稱“坡道技巧”),有些邏輯混亂,并沒有遵循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并讓大家思考:你覺得哪幾個可以合并嗎?或者應當如何重新分類呢? 我們回顧一下那八個坡道技巧: 一,以“你(你們)”開頭,不要說太多的“我”。 二,運用強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或者叫“性感數(shù)據(jù)”。 三,提出問題。 四,讓聽眾感到震驚。 五,坦白。 六,運用“想象”這個詞。 七,講述歷史逸事。 八,講故事。 在大家看看,這八個技巧是不是覺得有嚴重的交叉?比如,第四條“讓聽眾感到震驚”。什么內(nèi)容或方法可以讓聽眾感到震驚呢?第二條“強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第三條“提出問題”,第七條“講述歷史逸事”和第八條“講故事”,它們是不是都可以“讓聽眾感到震驚”呢? 當然可以。強大的數(shù)據(jù)可以讓人震驚,問題可以讓人震驚,故事或者歷史逸事也可以讓人震驚。 為什么作者會犯這樣的邏輯錯誤呢?原因就在于,他與許多人一樣,在進行現(xiàn)象描述、原因分析、方法建議時,缺乏強烈而自覺的分類概括的意識,從而不自覺地進行簡單羅列。 《金字塔原理》一書提出了MECE原則(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對于一個重大的議題,能夠做到不重疊、不遺漏的分類,而且能夠借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并成為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此MECE原則來評價上述八個坡道技巧,顯然是不合格的,因為它們沒有做到不重疊、不遺漏。 問題來了:上述坡道技巧應當如何重新分類呢? 首先說說分類的標準。 關于坡道技巧分類,作者所列八條,我分別標注如下: 一,以“你(你們)”開頭,不要說太多的“我”。(方式、觀感) 二,運用強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或者叫“性感數(shù)據(jù)”。(內(nèi)容、觀感) 三,提出問題。(方式) 四,讓聽眾感到震驚。(觀感) 五,坦白。(觀感) 六,運用“想象”這個詞。(方式) 七,講述歷史逸事。(內(nèi)容) 八,講故事。(內(nèi)容) 從上面標注可以看出,有的是從內(nèi)容角度提出的技巧,有的是從觀感(也就是內(nèi)容或方式帶給觀眾的感覺)角度提出的技巧,有的是從方式角度提出的技巧。 作者的問題在于,他把基于不同分類標準的東西放到了一起,就像把男人、老人、古代人、美國人這樣的概念并列在一起。 我認為,坡道技巧如果以觀感來分類,是一種挺好的方法。我嘗試把它們分為三類: 1、震驚。從內(nèi)容上講,故事、歷史逸事、數(shù)據(jù),以及顛覆性的觀點等等,都可以讓人震驚。 2、坦白。從內(nèi)容上講,自己的(個人、家庭、組織)故事、隱私、問題,自己所犯的錯誤,自己的脆弱、無能,等可以讓人感到坦白。 3、關聯(lián)。從內(nèi)容上講,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性別、年齡、故鄉(xiāng)、愛好、血緣、學歷、經(jīng)歷相近或相同,還有話題與聽眾的利益、問題、需求等緊密關聯(lián),都能激發(fā)聽眾興趣與熱情。 以上只是從觀感分類而延伸到內(nèi)容,而在表達方式上,都可以是提問,可以是想象,可以是對比,可以是直接陳述。 邏輯這個東西,我們稍不留神它就跑掉了! 忠告大家,在回答問題的時候,一定不要隨意簡單羅列要點,而要時刻想著向上一層次進行分類、歸納、概括、提煉,從而保證自己思維與表達的邏輯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