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早年,我的工作是商場一名極其普通的營業(yè)員,每天笑臉迎客,鞠躬送客,雙目所見,皆是流動的眾生相,當然,是短暫且片段的眾生相。 有珠光寶氣型,買單時脖子上手指上那閃瞎人眼的鴿子蛋大小的翡翠寶石,顯得雍容貴氣。 有樸素隨意型,但是你可不要小瞧他的消費能力,能讓導(dǎo)購員笑得找不著眼,拎著購物袋送出門口,還要囑咐一句:歡迎您常來。 有勤儉持家型,當他在挑選時,你感覺他對全店的商品都有需求,其實他不過是在眾里挑一。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顧客,能在商場隨意消費的,家庭應(yīng)該能達到中產(chǎn)階級。那一年過年,應(yīng)該是一五年臘月,我們店來了一位特別的顧客,他在一排排貨架前徘徊,顯得很突兀。 他是一名農(nóng)民工?;覊m噗噗的褪色的舊衣服在他身上皺巴巴地套著,頭發(fā)花白地,看不出是灰塵還是白發(fā),黝黑滄桑的面龐正盯著貨架的服裝,雙手不安地翻看吊牌,比較著價格。他的模樣讓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伯伯,遂過去招呼這位大伯問他是否需要我的幫助。大伯說他就是隨便看看,一下子局促起來。 我隨意與大伯聊起來,得知大伯在附近工地上班,年底結(jié)賬老板只發(fā)了一部分工錢,另一部分用某某廣場代金券來抵扣,他把代金券拿給我看,代金券金額有兩百的,有三百的,手上那一沓金額約千把塊吧。我說不要不行嗎?你們既不會在我們廣場吃飯,也不會看電影,買衣服也奢侈了點啊,隨便一件毛衣、外套什么的就幾百上千了,不是剛需啊。大伯說不要就結(jié)不了賬。我也只能吐槽一句:怎么這樣??! 大伯在貨架前又轉(zhuǎn)了很久,最終空手離開了。 每年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農(nóng)民工某某,每月領(lǐng)了工資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錢打回家,自己只留三百元甚至更少作生活費,還有人為了省一兩百的房租,甘愿常年住在山洞里,每頓就啃幾個饅頭以減少開支。他們堅忍、樸實、犧牲,在城市的高樓大廈、燈紅酒綠中,他們是邊緣者,明明都參與了,卻往往與他們無關(guān)。 我們大多數(shù)人,其實都是農(nóng)民工。我看似在光彩熠熠的商場上班,穿的住的還算體面,實際拿的工資只是最基本的生活標準,也許只夠養(yǎng)活自己,也許能養(yǎng)起一個小小的三口之家,但本質(zhì),都逃不開物質(zhì)匱乏的狀態(tài)。尤其是有家庭的中年人對改善生活的焦慮與日俱增,我們甚至不敢生病,不敢出意外,不敢任性,只要體驗了一小段時間完全沒有經(jīng)濟來源的干枯的日子,絕對要心急如焚。 如約而至的貸款怎么辦?孩子的輔導(dǎo)班怎么辦?父母生病了怎么辦?我們奔波疲憊,拋開自尊,陪笑忍氣,是為了什么呢?為了人生理想?別,雞湯喝不起,我們所有的付出,都不過是為了換一個更好的人生。 世上80%的人,都是普通人,成不了偉人也不想成為偉人,仰頭望大廈,帽子會掉進塵埃里。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jīng)歷過被不公正的對待卻無能為力的時刻,厭惡一個人到牙癢癢卻無可奈何的時刻,迫切地努力付出了卻等不到一個正面的肯定的時刻,這是人生常態(tài)。 今天我呼吁我們的勞動付出應(yīng)該被善待,不是讓別人來善待我們,而是要我們自己學(xué)會保護自己,別人的行為我們無法控制,但是能改變。生活的閱歷和經(jīng)歷,包括了解到的法律知識,都能豐富和強大我們,會成為我們的盾牌,惹你討不到好,誰還敢隨便惹你呢? 不給別人傷害我們的機會,也是一種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