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雜病論》――第二十條原文: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注:①漏:滲泄不止的意思,在這里是形容汗出不斷。 ②小便難:小便不通暢。 ③急:拘急,屈伸運動不得自如。 釋義:(本條講過汗導致陽虛液脫的癥治。) 太陽病,發(fā)汗太過,導致汗出淋漓不止、病人怕冷、小便少而不暢、四肢微感拘急疼痛、屈伸困難,若仍然存在頭痛、發(fā)熱等表癥的,用桂枝加附子湯主治。 太陽病,本當治以發(fā)汗,但必須是微汗,始得邪去表解,若服藥后大汗淋漓,不但病不能除,反能產(chǎn)生種種變癥。今發(fā)汗后漏汗不止,是衛(wèi)陽傷而衛(wèi)外不固。病人惡風,有兩種可能,一是表邪未盡,二是衛(wèi)陽虛弱。汗多不僅傷陽,同時也必傷陰,陰液不足則小便難而不暢。陽氣陰液俱虛,筋脈得不到溫煦濡養(yǎng),則四肢微急難以屈伸。本癥漏汗惡風,僅是衛(wèi)陽虛,而未達腎陽虛的地步,溲難肢急,也僅是暫時液脫不繼,而未到真陰耗竭的程度,況且病機側(cè)重在衛(wèi)外不固,所以治療不需四逆諸方,只用桂枝湯加附子一味以復陽固表為主,陽復則表固汗止,汗止則液復,而溲難肢急自愈。這正是治病求本的科學價值所在。 另附:桂枝加附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三兩(炙)、生姜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附子,將息如前法。 太陽病應當發(fā)汗解表,但總宜“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遍身漐漐微似有汗,可使邪隨汗解,脈靜身和而愈。若發(fā)汗太過,或汗不如法,則易傷陽氣。 證之臨床:有太陽中風表虛誤用麻黃湯者,有過量飲服桂枝湯而汗出太多者,有素體陽虛而妄行汗法者,有病輕藥重而汗之太過者。“陽加于陰謂之汗”汗出越多,衛(wèi)陽越虛,肌腠不能固密,營陰隨之外泄,傷陽損液,變證易生。 “惡風”原見于太陽中風表虛證,今復提出表明惡風寒的程度較前為甚,乃過汗傷陽,表陽虛弱,腠理疏松,不耐風邪之故?!靶”汶y”是因為過汗傷陽損陰,膀胱津液虧少,膀胱在中醫(yī)里叫“州都之官”,是藏津液的。還有一個就是“陽加于陰謂之汗”,體內(nèi)的津液是靠陽氣的氣化才可以排出體外的,由于錯誤法發(fā)汗,陽氣隨著津液排出體外,陽氣傷害后,膀胱的氣化功能也就失常了,小便也就不利索了。陽失溫煦,陰失濡養(yǎng),則四肢微急,難以屈伸。再者由于汗出毛孔張開,體表衛(wèi)陽不能固表,風寒更加容易侵入人體,四肢伸展也會更加困難。 此屬表證未解亦兼陽虛汗漏。雖是陰陽俱傷,但其病理之根本機轉(zhuǎn)是在陽虛,津傷乃是陽虛漏汗的結(jié)果。若衛(wèi)陽復則表氣固,汗即能止,汗止則陰液不再外泄,適量飲水,津液即可自動恢復,故用桂枝湯加附子調(diào)和營衛(wèi),復陽斂液。炮附子有溫經(jīng)復陽、固表止汗的作用。 辨證論治 主癥:惡風發(fā)熱,頭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適,小便不利等。 成因:汗不如法,傷陽耗津,表證仍在。 治法:扶陽解表。 方藥:桂枝加附子湯(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炮附子)。 這里是用的桂枝湯這個方子,加了一味“炮附子一枚”。先說說為什么用這個方子吧。首先汗出、惡風,本來就是桂枝湯的主證,僅僅把桂枝湯當做發(fā)汗解表濟是不對的。桂枝湯即可發(fā)汗,又可以斂汗,尤其是肌表的陽氣被傷害了,衛(wèi)氣弱,病邪進入肌肉層面時,桂枝湯是可以強衛(wèi)氣,固陰液的。但是這里多了個要命的癥狀。就是“遂漏不止”,這個是這個方子的主證。這個癥狀是因為錯誤的發(fā)汗所導致的,汗出掉的太多,太快了。因此才會導致后面的癥狀“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這里的主要矛盾不是后面的癥狀,是前面的“遂漏不止”。 “遂漏不止”津液丟失太多了,陽氣也跟著丟失了,怎么辦呢?是補津液呢?還是把體表的門先關(guān)上呢?一般的大夫就會滋陰補液,不關(guān)門補了也沒用?。『螞r補津液的藥不能是臟腑的功能迅速恢復。于是張仲景就告訴后來的中醫(yī)學習者,不要隨便的滋陰補液。因為陽氣也丟失了,滋陰補液反而會更傷害身體的陽氣。脾胃會被滋陰的藥凝滯住,反而不利于身體。《傷寒論》就是在教大家治病的基本原則。 這個時候只要能把體表的汗毛眼關(guān)住,讓外出的津液回來不就沒事了。所以用解肌的桂枝湯。既能驅(qū)趕肌表的風邪,還能收斂體表的陰液??墒求w表的陽氣也就是衛(wèi)氣的不足以固怎么辦?那就加一位“炮附子”來解決。 其實體表的衛(wèi)氣和營氣,都是身體的氣化產(chǎn)生的。體表的陰液也是出于血液和津液。其實體表的所有能量都是來自與體內(nèi)的臟腑的氣化。清代的黃元御認為體表氣的根源在于“腎”氣的充足。很多平時自汗出的人,多數(shù)都是腎氣被拔出導致的結(jié)果。體表的血也是肝腎脾的氣化升發(fā)產(chǎn)生的。所以汗出過多就會傷害肝腎和脾胃之氣。 古人認為這個錯誤的發(fā)汗治療的后果會讓病產(chǎn)生傳變?nèi)肜锏那闆r,胡希恕老師就和黃元御等古人的認知一樣。認為這個誤發(fā)汗,傷害了體表的陽氣,也就損傷了腎的陽氣。所以會使病從體表的陽面?zhèn)鞯襟w表的陰面,進入少陰的層面。也即是太陽病治錯了,病邪陷入陰的層面,病情就嚴重了。這里說的病的變化多數(shù)指的身體本氣出了問題。 那么說說加的“炮附子”,這個附子是個有毒的藥,用不對會喪命的。這個炮附子可以溫經(jīng)散寒,溫腎陽的藥。有人認為生附子主要溫里寒,炮附子主要針對經(jīng)表的寒邪,同時炮附子還可以固表陽。這個方子里可以看出,由于汗出過多,表陽不固而使用炮附子,可見炮附子是可以溫經(jīng)表,強壯表的陽氣,同時可以固表。其實固表的前提就是使表的衛(wèi)氣強壯。達到關(guān)門斂汗的作用。 但是臨床自汗和盜汗的病人很多,不是可以隨便使用附子去固表斂汗的。如果是表陽虛而汗出、惡風,可以考慮使用炮附子。如果是氣虛而汗出惡風,這個時候最好的藥物就是“黃芪”。如果是濕邪阻滯虛熱上浮的汗出惡風就祛濕降氣。如果是肝膽郁熱的汗出、惡風就清肝膽郁熱。如果是腎氣不納的汗出、惡風就納氣歸元。總之汗出的時候汗毛眼打開就會惡風。所以不要看到惡風就用炮附子。切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