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顯示巨頭三星電子周四宣布,計劃未來5年在設施和研究上投資13.1萬億韓元(約合110億美元),以升級生產線,用于開發(fā)和制造下一代顯示器產品。 三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將在峨山建立一條量子點顯示器生產線,并將于2021年開始投產,初期年產能為3萬塊大于65英寸的面板。這110億美元投資的重點是將韓國一條LCD生產線轉變?yōu)榇笠?guī)模生產更先進的“量子點”屏幕的設施。 量子點:下一代最新的顯示技術量子點是一種無機半導體納米晶體,通常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其結構由內到外分為核、殼、配體三層。當受到光或電的刺激時,量子點會發(fā)光,光的顏色由量子點的組成材料和大小形狀決定。通過改變量子點尺寸,可以實現(xiàn)包括紅光到藍光的高峰值純色光。 當量子點直徑越大,材料激發(fā)的光波長就接近偏紅;而當量子點直徑越小,材料激發(fā)的光波長越小,材料可取得偏藍的光。在理想狀態(tài)下,通過控制量子點材料直徑的連續(xù)變化,可以得到接近自然光的連續(xù)光譜效果。 根據發(fā)光方式,量子點材料的發(fā)光特性可以分為光致發(fā)光與電致發(fā)光,分別應用于QD-LCD與QLED。 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具備改變電視市場格局有充分的依據,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能夠給電視帶來更低的成本、更長的壽命、更高的亮度、更好的色彩并實現(xiàn)更低的功耗。電視顯示屏的大屏化趨勢下,量子點膜基于原有LCD結構,比OLED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量子點將是下一代最新的顯示技術,而中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量子點電視消費市場。量子點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能使其在生命科學、質量檢測、光電子、太陽能電池及環(huán)境科學等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其中顯示領域占據了最大份額。 量子點顯示產業(yè)鏈圖今天的QLED電視繼承了液晶電視的全部產業(yè)體系。其新技術主要是如何制備QLED材料,以及用QLED代替?zhèn)鹘y(tǒng)轉化膜中的熒光粉。 量子點材料和阻隔膜供應商負責量子點材料和阻隔膜的設計和生產,代表公司有Nanosys和3M;量子點膜公司負責完成量子點光學膜的涂布和復合工藝,代表性公司3M、激智科技等;終端電視廠負責量子點電視的設計、生產和銷售,代表公司有三星、TCL和海信。 量子點顯示產業(yè)鏈從上游到下游依次為上游量子點材料和阻隔膜、中游量子點膜和下游量子點電視,整個產業(yè)鏈都有巨大投資機會。 根據IHS等對TV行業(yè)出貨量判斷以及對量子點電視出貨量、電視的平均尺寸以及量子點膜的價格趨勢判斷,測算到2020年全球量子點膜的市場規(guī)模將達15億美元左右,達百億人民幣市場規(guī)模,行業(yè)增速CAGR=38%。 市場格局市場格局方面,全球量子點膜市場主要還是被外資壟斷,其中三星和3M占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全球生產量子點膜的企業(yè)主要集中在大陸和中國臺灣,三星的量子點膜只供自己的產品,不外賣不夠成競爭,美國的3M已宣布退出該領域,而中國臺灣廠商的大陸客戶開拓需要時間,目前大陸公司在量子點膜滲透率提升初期,處于非常好的位置,在技術、客戶、市場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國產供應量崛起,國內量子點電視滲透加速。三星作為第一家專注于QLED電視研發(fā)及生產的企業(yè),一直擁有最領先最成熟的技術,和從量子點材料、量子點膜和終端電視品牌一體化的方案。早在2016年,僅三星一家企業(yè)就能達到300萬臺的QLED電視出貨量。 三星電視當年發(fā)展OLED面板針對智能手機市場,目前它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業(yè)務已成為僅次于存儲芯片業(yè)務第二大利潤來源,本來它有意發(fā)展電視用OLED面板,不過面對LGD在電視用OLED面板市場占據優(yōu)勢的局面,三星選擇了發(fā)展QLED電視。 三星為占據量子點技術,投資了具備300項量子點技術專利的德國Nanosys公司,并在2016年11月以7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著名的量子點顯示公司QD Vision。 2017年以來,國內量子點膜供應商的產業(yè)化大幅降低了量子點膜的成本,海外量子點膜價格為80-100美元/平方米,國產量子點膜單價在60美元/平方米。大幅降低終端電視的成本,從而加速國內量子點電視的滲透率。激智科技和納晶科技也已經實現(xiàn)了對國產電視品牌的QLED面板出貨。 根據高工產研(GGII)數(shù)據,2017年全球量子點膜市場需求量為570萬平方米,增速高達62.9%,GGII預測未來量子點膜需求仍將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需求量將達2500萬平方米。 隨著技術進步,真正的QLED技術終將到來。不同于OLED,如今的QLED技術是液晶顯示器的改進,液晶顯示器的一些固有設計問題也無法避免,如漏光、對比度低、可視角度差、響應速度慢等。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電致QLED的商用也在可看見未來到來,當QLED發(fā)展到最終形態(tài)時這些畫質上的短板都將得到解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