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故事取自《聊齋志異》,文字系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一位老者向高僧請教: “我一輩子從不虧欠別人。怎么這么大年紀(jì)了,還沒個一兒半女呢?” 高僧問: “那有沒有人虧欠你?” 老者想了想,說: “也沒什么人虧欠我呀?!?/p> 高僧說: “你不虧欠別人,別人也不虧欠你。怎么會有子女?” 看來人來世界上走這一遭,若真正做到了不虧也不欠,不見得就是什么好事。最起碼,想要個一男半女都比較困難。 怪不得老話說,“兒女都是父母上輩子的債主”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齋志異》里,一個關(guān)于“債主討債”的故事。 今天的山東桓臺縣,在明朝時出了一個兵部尚書,叫王象乾。 王象乾府里有一個管家,姓名不詳。 某一天,管家正在睡夢中,忽然看見一個人跑了進(jìn)來,說: “你欠我的那四十貫錢,現(xiàn)在該還了?!?/strong> 管家有些納悶,想問個明白。誰知那人不再理他,徑直往住著女眷的內(nèi)院里去了。 后來,管家一覺醒來,恰巧內(nèi)院傳來喜訊,媳婦生了個大胖兒子。 喜悅之余,管家又想起自己剛才做的那個夢,不由得暗暗疑惑:莫不真是討債來的? 于是,他就把40貫錢放在一間屋子里。從此以后,但凡是孩子的吃穿用行,生個病吃個藥什么的,都從這里面支取。 就這樣,一晃三四年過去了。那間屋里的40貫錢,也只剩下半貫多了。 這天,管家正在家閑坐,恰好奶媽抱著孩子進(jìn)來。于是,他就抱過孩子來逗著玩,無意間說了一句:“那40貫錢可快花完了啊,你是不是該走了。” 誰知話剛說完,就見孩子臉色大變,然后脖子一伸眼睛一瞪,就此氣絕身亡。 這孩子居然真是來討債的。 沒辦法,一家人只好大哭一場,用剩下的錢買來喪葬用品,把他給埋了。 可是,這三四年來的推干就濕,哺乳養(yǎng)育之情,又該怎么算呢? 有一句老話,說是“養(yǎng)兒養(yǎng)女為防老”??烧娴嚼狭说哪且惶?,恐怕還是要借用《紅樓夢》里的那句話: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女誰見了? 既然這樣,那為什么還要養(yǎng)兒養(yǎng)女呢? 這個故事就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少發(fā)點牢騷,也別動不動就不耐煩,這都是自己欠下的債,是要還的! 這樣一想,各位父母們,是不是心里就好受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