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還見過一個匾額,更難認。分別是“青氣、南元、方便、財主”,隱含著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吉祥語“天官賜福”,青氣為天,南元為官,方便為賜,財主為福。3. 這里“天官賜福”四字用“青氣、南元、方便、財主”來代替是因為我國古代,人們常用一些吉祥的圖案來表達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最常用的便是形聲和形意兩種方式,形聲是利用諧音來獲得象征性的效果;形意則是利用直觀形象表達非自身意義的內(nèi)容。門楣上的“青氣”二字采用形意法,把青氣的氣形象地比喻為天。清代科舉考試每三年舉行一次,都城以外的文人匯聚京城參加應試,考中第一名叫解員,由于地域等級差別,第一名必須是直隸省的本籍人,在這種不平等的科舉制度限制下,把第二名也稱為“元”,稱“南元”,“南元”被當作“官”的代稱。“方便”為“賜”,則是來源于佛教用語,因人施教,誘導領悟佛教的真意,以便施教于人,賜福于人,方便于人。“財主”的意義從字面上大體可以體現(xiàn)出來,古人稱財物的主人財主,土地的主人為地主,農(nóng)耕社會公認的有錢有地才是有福,所以財主也就代表“福”。4. 這類字古代常用,稱為合成字。就把一些詞語在講究字形美觀的前提下原封不動地組合成了一個獨有的漢字。合體字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時君主用來傳達命令或徵調(diào)軍隊的符文,通常是把幾個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為兩半,雙方各執(zhí)一半,合之以驗真假。到了漢代,這種手法便被道士們借用到所謂符篆上,稱為「復文」。因為合體字長期被應用在道教符籙上,而符籙被認為帶有召鬼神、鎮(zhèn)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間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語合成文字的興起。從宋代起,合體字已從道士畫符,演變?yōu)槊癖姳磉_避兇求吉愿望的一種手段。從宋代起,合體字漸漸脫開“符”的范疇,演化為老百姓表達避兇求吉愿望的一種手段。清代的厭勝錢上,可以見到連筆減劃的“黃金萬兩”、“招財進寶”之類的四字合體。常見的這種合體字有:招財進寶、黃金萬兩、日日有見財、福祿壽全、好學孔孟、唯吾知足等等。5. 大家都對biangbiang面的biáng非常熟悉,這也是一個合成字。是現(xiàn)代筆畫最多的漢字,該字的筆畫簡寫42劃,繁寫56劃。biangbiang面是源于陜西西安的一種面,現(xiàn)在也是一家面館的品牌,還在使用這個字,這個字字典中查不到。陜西關中Biangbiang面文字兒歌這樣唱到:一點上了天,黃河兩道灣,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當中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掛個丁丁叫馬杠,坐著車車逛咸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