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熱播,小編沉迷追劇無法自拔,此劇構(gòu)圖精美、布景考究,道具細節(jié)用心。 為觀眾還原了北宋時期人們的風俗習慣,娛樂項目,比如在宋代傳統(tǒng)習俗里用獵物當聘禮,比如在宋代人愛投壺、打馬球……,而汴京街市繁華,和頻頻出現(xiàn)的樊樓,仿佛是進入了《清明上河圖》 讓小編有一種強烈的想要穿越去宋朝做一個精致的吃貨的沖動,畢竟對明蘭的手藝真的很好奇啊,什么莼菜鱸魚羹、三鮮筍炸鵪鶉、炙羊肉……想想就忍不住流口水…… 但我們今天要說的可不是明蘭的好手藝,而是宋代文人小資的精致生活(真的做夢都想穿越)。吳自牧在其文人筆記《夢梁錄》中,曾寫過這樣一段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 宋代文人生活中有四藝,即點茶、焚香、插花、掛畫。除了掛畫外,其他三藝,劇中三個姑娘專門請了嬤嬤來教授。我們今天主要來說這將五姑娘難壞的——點茶。 點茶法自晚唐便有,只是興盛于兩宋,如果說唐代的煎茶重于技藝,那么宋代的點茶更重于意境。 宋朝人喝的不是茶葉,而是茶末,即抹茶。當時的喝茶流程,極為復雜講究。說到點茶便不得不提這位萬事皆能,獨不能為君的大藝術(shù)家——宋徽宗,他還專門寫了本書叫《大觀茶論》,教大家喝茶的正確打開方式。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被实鬯鶚分?,自然上到官宦之家,下到富戶商賈都一溜煙的跟風?;兆诤苤С执蟪紓兺娌?,認為這是“盛世之情尚也”。我們也可以從詩文里面看到蘇東坡、陸游等名流志士都對點茶贊賞有加。 南宋劉松年的《十八學士圖》,畫的就是宋代人點茶的場景 茶葉在古代不是很容易保存,所以古人就把茶葉做成茶餅或者茶團。在外面糊上米膏,封上蠟。要喝的時候,把外面的膏或者蠟刮干凈,然后把里面的茶葉進行研磨,磨成粉末狀,用開水煮。 點茶法是將茶末放到盞中并直接用沸水沖點,此外,為了使茶沫更加豐富,點茶法中還特別用銀調(diào)羹(茶匙)或者竹茶憲來篩茶。所以,一般認為點茶法的精髓在于注水和篩打。 《知否》里面,三個蘭學禮儀就專門拍了兩種擊佛方法。 王氏用的是茶筅▼ 墨蘭用的是茶匙▼ 而劇中提到點茶講究“咬盞”,那這咬盞是什么呢?說起“咬盞”就得知道“斗茶”,“斗茶”也稱“茗戰(zhàn)”,核心用點茶之法來競賽茶葉品質(zhì)的高下,其基本方法是通過“斗色斗浮”來品鑒。這與我們?nèi)缃裥枰钥诟衅疯b為主的評定方法是不同的。 色,即茶湯的色澤。宋人品茶尚白,湯色“以純白為上,青白次之,黃白又次之”。 而浮,便是比“咬盞”了,咬盞可千萬別自己理解為像表演雜技一樣用嘴巴茶盞咬起來,是指擊拂撥弄茶湯之后,看茶湯表面的茶沫停留在茶盞壁上時間,耐久者為勝,也就是詩人們所說的“烹新斗硬要咬盞”。 大娘子所說的茶山水,便是比點茶更有難度的“拉花”了,這“拉花”技藝有個專業(yè)叫法——分茶,又稱“水丹青、茶山水”,分茶在古代可是一個非常高尚風雅的游戲。只有文人雅士,皇宮貴族才能玩得轉(zhuǎn)的游戲。 分茶圖案▲ 分茶是指在注湯過程中用茶匙(徽宗后用茶筅為主)擊拂撥弄,使激發(fā)在茶湯表面的茶沫幻化成各種文字的,以及山水、草木、花鳥、蟲魚等圖案。 宋朝的拉花第一人肯定是宋徽宗了。 蔡京在《延福宮曲宴記》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 宋徽宗曾召宰執(zhí)親王等曲宴于延福宮, 席間他雅興大發(fā), 令侍臣取來茶具, 當眾施展了自己的分茶技藝。親自注湯擊拂,少頃白乳浮盞面,如疏星淡月。顧諸臣曰:“此自布茶。飲畢皆頓首謝?!?/p> 這位靈魂拉花大師,要親自分茶讓群臣觀賞后,才飲茶品嘗。 《清異錄》中說, “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湯運匕,別施妙訣,使湯紋水脈成物象者,禽獸蟲魚花草之屬,纖巧如畫。但須臾即就散滅。此茶之變也,時人謂之‘茶百戲’?!?/blockqu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