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的使用狀態(tài)變得越來越差? 對于很多事情,你都懶得動腦,或者即便想去動腦,也往往有心無力? 如果你現(xiàn)在是處于這種狀態(tài),你就需要有意識地提升大腦的活力,重新激活大腦潛能,只有這樣,你才能夠創(chuàng)造高效的工作狀態(tài),同時也可以讓你你的大腦避免過早地陷入“腦退化”的癥狀之中。 這篇文章,就是講述如何“擦亮”我們的大腦,從而幫助我們在每個用腦時刻,都可以發(fā)揮出自身能力的最大效能。 也就是說,改善大腦健康,通常有三個目的: 1,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 如果我們的腦力與敏捷反應得到提高,那我們的頭腦將會變得更加敏銳,從而有助于我們更好工作。 2,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 當我們的大腦對經驗與環(huán)境的反應進一步得到增強,在學習方面我們就會變得更加靈活,讓我們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獲得更高效率。 3,讓我們長期保持身心健康; 保持大腦的健康,可以避免我們患上老人癡呆癥。這些腦退化的疾病,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我們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投資大腦健康,可以預防未來認知能力的下降。 所以,想要讓我們的大腦繼續(xù)“發(fā)熱發(fā)光”,我們就需要時時刻刻去提升和維持大腦的狀態(tài),讓我們的大腦更好地發(fā)揮出自身的作用。這是保持頭腦健康的最好方法。 那具體要怎么做呢?可以從四方面入手。 讓大腦保持健康的五個因素我們都知道,大腦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跟我們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息息相關。假如我們身體的某個地方出現(xiàn)問題,自然就會影響到我們的大腦狀態(tài)。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當我們感到有壓力或者工作負擔過大時,我們是不是很難進行清晰的思考呢?甚至連記憶力或決策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研究表明,超出身體負荷的壓力,會讓我們變蠢。 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可以分為三部分,即思維、情緒和生理。而這三部分,通常會以兩種方式進行運用,影響著我們。 第一種就是“自上而下”的運作方式,即思維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繼而影響到我們的生理狀態(tài)。 例如我們認為倒霉是一件不好的事情,這是你的認知思維。然后有一天你很倒霉地丟了一百元,在你這種認知思維的影響下,你自然覺得很不開心。由于一整天都郁郁寡歡,所以你就感到自己產生了頭痛、胸悶這些生理狀態(tài)。 第二種就是“自下而上”的運作方式,即生理狀態(tài),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最終影響到我們的思維。 例如你生病了,感到身體非常不舒服,這種生理狀態(tài),自然會讓你產生一個不好的心情。由于心情不好,你想什么都非常負面,覺得自己的人生為什么會這么悲哀,從而形成了你負面的思維模式。 所以,怎么保持身心健康,就決定了我們的大腦能夠高效地發(fā)揮出自身的潛在能力。 一般來說,影響大腦健康的有五個關鍵因素: 1,壓力(stress); 2,運動(exercise); 3,營養(yǎng)(nutrition); 4,睡眠(sleep); 5,經驗(experience)。 我們需要從這五個方面入手,調理好自己的身體,讓大腦有充足的養(yǎng)分維持敏銳的狀態(tài)。 換言之,當我們感到有壓力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及時去排解和釋放。因為過大的壓力,會影響到我們的生理狀態(tài),從而讓腦力受挫。 而應對壓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有意識地去放松自己,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做一些讓自己感到開心的事,從中汲取能量。 同時,我們每周要保持至少三次30分鐘左右有氧運動,因為運動是提高認知效率的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運動會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BDNF)的產生,讓我們的伸進可塑性變得更容易,有助于我們更好學習。 當然,平時也不要忽略給身體和大腦補充營養(yǎng),多吃蔬菜、雞蛋、魚肉和一些堅果類的食物,這些都是大腦最喜歡的食物,可以改善大腦健康。 還要每天盡量保持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影響到邏輯推理、決策、記憶、注意力與反應時間。如果一個人連續(xù)五天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他的認知能力就會下降到如48小時都不睡覺的程度。 這些習慣,都可以讓我們的大腦長期保持在一個良好的狀態(tài)中。 用經驗加強你的神經可塑性想讓大腦保持良好狀態(tài),我們還需要通過經驗,以學習、挑戰(zhàn)和新奇的形式來滋養(yǎng)它。這也是我為什么要單獨開一節(jié)來講述“經驗(experience)”這個因素的原因。 有一句俗語叫“熟能生巧”,這是大腦神經可塑性的形象描述。為什么一件事,通過我們不斷的反復練習,就能夠變得熟練呢? 這就涉及到大腦細胞的學習過程。 腦細胞,也稱為“神經元”,是通過導線,也就是“軸突”發(fā)動電脈沖與其他細胞進行通信聯(lián)絡的。 而軸突的傳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它被一種叫做“髓鞘”的白色脂肪物質的絕緣程度。 當一個神經元與另一個神經元的交流越多,使用的軸突越多,其絕緣層就越厚,這個過程就是“髓鞘”的形成。 簡單來說,髓鞘的形成,就是一個細胞學習的過程:根據神經元的需要,幫助它們更好地相互交流。 其結果就是,細胞之間交流得越多越好,我們掌握一項能力就是越快越熟練。 我們剛出生時,這些神經元腦細胞之間是不相連的,而我們從“不會”一種能力到“會”一種能力之間,就是打通不同神經元之間連接的結果。 這就是所謂的“神經可塑性”。 所以,為什么大腦是“用則進,不用則廢”呢?因為大腦是持續(xù)發(fā)育或逐漸萎縮,取決于你有沒有像訓練肌肉那樣去訓練它。 只要你能夠持續(xù)學習,不斷挑戰(zhàn)你的大腦,它便會得到加強,繼續(xù)成長,并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年輕的狀態(tài)。 而挑戰(zhàn)大腦的方式有很多,諸如:
等等。 跳出自己的舒適區(qū),做一些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夠做好的事情,你大腦的神經元,就會使用更多的軸突與其他未開發(fā)的神經元連接起來,讓你大腦的潛能得到發(fā)揮。 這就是獲取經驗為什么能夠提升大腦能力的原因。 提升大腦的注意力你是不是覺得,現(xiàn)在的你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呢? 先回想一下,當你認真要做一件事的時候,或者想要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時,你會不會關掉正在聽的音樂? 或者你正在忙著一件事情的時候,并不希望有人走過來打擾你,讓你無法集中精神集中在手頭上的任務? 事實上,我們的大腦并無法一心多用的,因為那些跟任務不相關的事物,會轉移到我們的注意力,從而降低我們的工作效率。 一些簡單的行為,例如我們一邊跟朋友聊電話,一邊瀏覽網頁,看上去我們可以輕易地完成,但如果其中一件事需要復雜的操作或者用到批判性的思考,這種一心多用的做法,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 根據統(tǒng)計,同時承擔多項任務,會導致我們的工作效率下降40%,而且還會多犯50%的錯誤。而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心多用會讓人的智商下降多達15個百分點,或者說下降到8歲孩子的平均智商范圍。 一旦你分心,這時重新集中注意力完成一項任務,可能就需要20多分鐘,這樣你才能夠進行工作狀態(tài)。 通常,在現(xiàn)今時代,剝奪我們注意力的事物,往往是電子產品。我們寧愿在手機上花費時間去獲取碎片化的知識,也無法長時間沉浸在書本中,積累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所以,當你開始進行某項工作時,想提高你的注意力,你需要做到以下四步: 第一步,明確你的工作目標; 思考一下,你做這件事的目的是為了什么?怎么入手會更好呢?有沒有更方便的做法,讓你進入工作狀態(tài)? 開始之前,帶著這些問題思考,會讓你提前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 第二步,運用二八定律分配任務; 找出最重要那20%的部分,集中精力將其攻破,剩下80%的部分,就可以輕松完成。這是注意力分配的最好方法。 例如你想寫一篇文章,那么先集中精力解決題材選題、內容構思、行為鋪排這些重要部分,有了大概的框架之后,剩下80%的內容,就可以沿著這個框架填充,直到完成為止。 第三步,先完成三件比較容易事; 把一個目標分解之后,如果你還不知道如何入手,那就從中找出三件你認為比較容易完成的事,先把它們完成,培養(yǎng)出感覺,有了狀態(tài)之后,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會順理成章地做完。 這三件事,是屬于“熱身”的行為,當你的大腦經過熱身之后,自然就能夠調動注意力去應對工作了。 第四步,確定大腦是處于最佳狀態(tài); 有些人在中午時分會感到特別精神,有些人在下午三、四點會覺得特別有勁兒,根據你對自己的了解,把重要的任務放在那個時段去做,你就能更容易讓大腦集中精力去工作了。 所以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很累,無法集中注意力,那還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吧。 激活大腦的思維水平解決問題時,我們通常都會運用到兩種思維:發(fā)散思維與收斂思維。 所以,怎么提升我們運用這兩種思維的效率,就可以讓大腦發(fā)揮出更多的潛力,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而想要提高這兩種思維的水平,你需要改變你的“認知視角”,即: 1)改變視角。 離開當前的環(huán)境,讓大腦接觸一下其他的事物,到外面走一走,都可以幫助你從不同的視角發(fā)現(xiàn)問題。 2)換位思考。 學會從其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世界。將自己放在別人的位置上,然后以對方的情況去分析問題,也許你就會得到一個原本被你忽略的新觀點。 3)采取“反事實心態(tài)”。 啟動大腦的想象力,有假設性的發(fā)問進行思考,如:假如情況是那樣子,結果又會怎樣呢?這種思考方式,是考慮到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從而篩選出適合解決問題的途徑。 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大腦達到α腦波狀態(tài)。 無論什么時候,如果你需要找到解決方案,或者想理解很多想法,甚至需要靈感的閃現(xiàn),我們最好讓大腦進入α腦波狀態(tài)。 有哪些行為可以幫助我們進入這種狀態(tài)呢?諸如:
研究表明,當一個人的大腦處于閉塞的狀態(tài),無法思考,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盡快讓大腦放松下來。 因為你越是想去解決問題,你就越是很難想出一個結果。但一旦大腦放松下來,改變了其狀態(tài),一個好的點子就會隨之而來,這就是發(fā)散思維和聚斂思維的作用結果。我們常說的“頓悟”狀,就是這么回事。 所以,懂得怎么讓大腦“放空”是很重要的,冥想就是其中一個好的方法。當你覺得自己的大腦“一團糟”的時候,試著通過冥想去調整大腦的狀態(tài)。 怎么冥想呢? 1,放松身體,閉上眼睛。 2,注意呼吸。專注于胸部的起伏或空氣進去身體的過程。 3,默記自己呼吸的次數(shù),從1數(shù)到21,然后重新計數(shù)。 4,如果走神了,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次數(shù)上。 5,至少計算一個完整的周期,不漏掉計算,不走神。 6,用5到10分鐘,做完這項練習。 不管是你在心情煩躁還是思維閉塞的時候,都可以通過這項練習,改變你大腦的狀態(tài),讓其恢復正常。 你的大腦,就會因此而獲得營養(yǎng)的滋潤,從而更好地釋放潛力,提高我們做事的效率。 這就是為大腦賦能的做法。 |
|
來自: kelvin_huang > 《認知框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