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之一,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而圍繞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所創(chuàng)作的繪畫插圖,在藝術領域同樣產(chǎn)生了一些不朽的經(jīng)典之作。 以下三位藝術家來自不同國家,三個時代,以相同的文學描述為依據(jù),創(chuàng)作出迥然不同的三組繪畫作品,但無論哪種風格的創(chuàng)作,都能讓人感受到藝術家對文學作品理解之深刻、繪畫手段之高妙;其作品傳達給觀者的生動氣韻,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還是讓他們的作品來說話吧。 第一位出場的畫家:歌川國芳(1797-1861) 公元1828年(日本文政十一年),31歲的浮世繪畫師歌川國芳發(fā)表了他的成名作《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系列木版畫,由此奠定了他在日本浮世繪畫壇“武者繪”第一人的稱謂。《水滸傳》自明末清初之際傳入日本以后,直到18世紀末才完成了全本的翻譯出版。此后圍繞于《水滸》一書的文學、戲劇及插畫熱潮在日本民間長久不衰。1797年出生的國芳自15歲起便跟隨導師歌川豐國學習傳統(tǒng)浮世繪,18歲開始繪制文學插圖,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繪畫作品,今天介紹的幾幅便是他取材于《水滸傳》的《通俗水滸傳豪杰百八人之一》系列作品中的經(jīng)典之作。 歌川國芳的水滸人物畫以充滿張力的線條和絢麗的色彩,配合極富動感的場景構圖,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只看一眼便能將觀者牢牢地抓??;再仔細的關注畫面的細節(jié),人物的表情、肢體的動感與服飾的刻畫,我們能夠看到藝術家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與場景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夸張得恰到好處。 第二位出場的畫家:陳洪綬(1599-1652) 公元1627年(明天啟七年),陳洪綬完成了一套白描人物畫作品《水滸葉子》。雖然手稿早已不知去向,但這套作品被制作成木刻版畫得以流傳下來,成為不朽的傳世之作。 據(jù)晚明張岱《陶庵夢憶·水滸牌》一文描述,陳洪綬為了接濟窮困潦倒的朋友周孔嘉,耗時4個月繪制了這套水滸人物,后買畫之人請當時最好的徽派雕版師黃君倩將其刻成木版,印制為“葉子”,一上市便成為搶手之物。“葉子”是一種可行酒令的紙牌,紙牌上繪有人物典故,有“行令時抽牌按圖解意而飲,往往得酒外之趣,以令勸罰”的作用”。 陳洪綬以中國傳統(tǒng)繪畫方式“白描”為創(chuàng)作手段,從水滸一百單八將中挑選了40位人物為描繪對象,以直線或曲線的走勢表現(xiàn)人物的動態(tài);用線條的疏密展示人物的衣飾、發(fā)型;而人物的性格則是通過對面部表情的刻畫配合不同的體態(tài)和服飾來體現(xiàn)。白色的背景令人聯(lián)想到中國戲劇舞臺簡潔的程式化模式。故事的內(nèi)容既已家喻戶曉,畫面的場景自然已在每個人的心中,此處的留白妙在激發(fā)觀者內(nèi)心的想象空間。 第三位出場的畫家:米格爾·珂弗羅皮斯(Miguel Covarrubias)(1904-1957) 提到珂弗羅皮斯,老中央工藝的人應該都不陌生,他的裝飾畫風影響了工藝美院幾代師生。20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Pearl S. Buck)女士將《水滸傳》翻譯成英文并出版發(fā)行;1948年,美國出版家喬治·梅西根據(jù)這一譯本推出了插圖版《水滸傳》,書中插圖的作者正是墨西哥裔美籍藝術家米格爾·珂弗羅皮斯。32張插圖,歷時3年有余完成,按照慣常的思維,大多數(shù)人會質疑藝術家的工作效率,同時更欽佩出版商的耐心。但是,當這組作品呈現(xiàn)于喬治·梅西眼前時,他立刻意識到這漫長的等待是值得的。喬治·梅西在出版手記中這樣寫道“用一個詞形容紐約藝術界對珂弗羅皮斯《水滸傳》插畫的評價就是-偉大” 珂弗羅皮斯在創(chuàng)作這組插圖之前,曾經(jīng)2次來過中國,每次時間都不超過兩周。他將這短暫的親身經(jīng)歷結合所能搜集到的有關中國的視覺元素重新組合,再以“珂弗羅皮斯“式的裝飾畫風呈現(xiàn)于世人的面前。用他自己的話說,創(chuàng)作的難點就在于 “如何使這套畫看起來就像是中國人自己畫的一樣”,但最終他還是做到了。我們從這些插圖中看到了京劇中的臉譜和服飾,中國人物畫的線描和山水畫的營造法式以及傳統(tǒng)的建筑和室內(nèi)陳設,這些元素被巧妙自然的融合在一起,讓中國的不朽名著《水滸傳》以文字和圖畫的立體方式傳播于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