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詩人普希金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很多人被生活欺騙和辜負后,就會變得一蹶不振,感到非常無力和疲憊,甚至是絕望。 為什么我們會覺得“累”?是什么在消耗著我們的生命力呢?本期,就讓我們來揭曉這個問題的答案。 0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陷入兩難的境地,似乎有兩股不同的力量在牽扯和左右著我們的判斷。 比如,兩個人戀愛了好幾年,但是經(jīng)常吵架,這樣的關系要不要結婚?有一個心儀已久的工作崗位,但是需要穿越大半個城市去單位上班,是去還是不去? 很多人被諸如此類的“兩難境地”卡住很多年,到頭來什么成果都沒有得到,卻白白消耗了很多生命力。 表面上,這些較為重大的決策在消耗著我們,但實際上,那些隨時隨地高頻率出現(xiàn)的“糾結”對我們的消耗更大。 最常見的莫過于,是立馬起床還是再睡十分鐘?是馬上工作還是再刷會兒手機?是出發(fā)去健身還是窩在沙發(fā)上追?。?/p> 很多人發(fā)現(xiàn),回顧自己的一天,有時幾乎沒做什么具體的事情,卻也感覺到十分疲憊,這是因為所有的生命力都被內(nèi)在的各種拉扯消耗掉了。 想要停止內(nèi)耗,就必須透過人格了解自己的本質(zhì)。作者認為,每個人的人格中都有兩個部分,它們分別是社會人格和陰影人格。 什么是社會人格呢? 社會人格就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的父母和所生活的社會階層的文化,以及主流價值觀要求我們表現(xiàn)的樣子,簡單地理解就是別人期待我們成為的樣子。 比如,父母教育男孩子要堅強勇敢,男兒有淚不輕彈;教育女孩子要溫柔善良,三從四德等等。 了解了社會人格,那陰影人格又是什么呢? 陰影人格就是那些被批判、被否認、不被允許呈現(xiàn)的特質(zhì)。 比如,父母覺得孩子接受別人給的東西會顯得沒家教,于是就會教導孩子不要接受別人給的食物,孩子受到父母的教導之后,就會把自己渴求的一面隱藏起來,表現(xiàn)出乖巧聽話的一面。 我們唯有認識到這兩種人格的影響,才能找出讓我們感覺疲憊的原因,才能讓自己從兩難的境地中解脫出來,停止內(nèi)耗。 正如書中所舉的一個案例:一個學生對于回不回家時常感到糾結,不想回家的原因是,父母特別喜歡指責她,她覺得自己在父母眼里一無是處,這導致每次回去的狀態(tài)都變得特別糟糕,所以她盡量不回去。但時間久了,她又會覺得自己這樣做是不孝順,于是決定還是要回家看看。 這就是兩種人格在相互拉扯的表現(xiàn),這個時候,她可以先冷靜下來,看看哪種動力更加真實和強烈,如果不想回更接近自己的真實感受,就先遵循這個動力,對自己誠實。 至于“應該回家”和“回家才是孝順”的想法,都屬于后天習得的一些文化的規(guī)定和信念,因為它們被內(nèi)化成了社會人格,所以時常會去強迫她。 02 敢于承認和面對內(nèi)在的沖突之后,我們才真正踏上了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旅途。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放下愧疚模式,這是自愛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也是提升能量的前提。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都習慣利用愧疚感去控制別人,所以,我們需要提醒自己不要這么做,而且不要配合別人玩這個游戲。 作者在書中舉了自己的例子。有一次,她去一個廣播節(jié)目中做嘉賓,那一期節(jié)目的主題是探討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避免一些無意識的傷害。 在節(jié)目中,主持人問她,父母說的哪句話對她的傷害最大?作者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回答道是母親說的一句:“算了,就當我沒養(yǎng)過你這個女兒,以后老了我也不指望你養(yǎng),我自己過?!?/p> 作者說,聽到這句話,她除了感到傷感,還感到了生氣、愧疚、被辜負等,多種情緒交織在了一起,以至于她多年來一直難以忘懷。 其實,母親說這句話是因為渴望女兒重視她、愛她,但女兒接收到的是譴責和被否定。這種表達方式只能讓對方產(chǎn)生愧疚,把對方推得更遠。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說過類似的話,比如“我們每次吵架都是因為你不聽話”,“我為你操心得頭發(fā)都白了”,“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離開這個家了”等等。 這些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深處,會留下深深的印記,當任何不好的事情發(fā)生時,他們的內(nèi)心就會有個聲音響起:“是不是我不夠好,這樣的事情才會發(fā)生?” 經(jīng)典影片《心靈捕手》就是一個關于罪惡感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軌跡的故事。電影中的主角威爾是個問題少年,同時也是一名數(shù)學天才,他成天四處閑蕩,打架滋事。 后來,一位數(shù)學教授為了幫助他找到人生的方向,不浪費他的數(shù)學天賦,特意請來心理專家給他做心理咨詢。 在接受咨詢的過程中,威爾充滿了抗拒,電影最大的轉折點是威爾在半催眠的狀態(tài)下,說出了自己小時候被性侵的經(jīng)歷。 心理專家看著威爾說:“這不是你的錯?!蓖柾媸啦还У鼗卮鹫f:“我知道?!?/p> 當心理專家一次次靠近他,重復說著“這不是你的錯”這句話時,威爾終于再也隱藏不住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放聲大哭了起來,這個混世魔王在心理專家的懷里哭得像個孩子。 終于,威爾釋放出了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多年的羞愧感,從此不再用自甘墮落和逃避來懲罰自己,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由此可見,愧疚除了降低對方和自己的能量之外,沒有任何意義。而當你希望一個人變得更好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讓他有愧疚感,這個人也包括我們自己。 03 最后,想要真正地做到愛自己,還是要從接納自我開始。這里的接納,指的是接納自己的性格,接納自己的狀態(tài)。 如果你是一個性格內(nèi)向,不善言辭的人,也無需為了假裝合群去改變自己;如果你感覺到近期工作很疲憊,那就讓自己適當放松和休息,而不是為了業(yè)績和得到領導的肯定,加班加點地消耗自己的體能。 為了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接納,作者在書中提供了一個接納練習。 如何開始這個接納練習呢?在開始之前,請務必找到一個不受打擾的空間,給自己空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盡可能地把這個練習做得深入一些。 當外部的環(huán)境足夠安靜時,坐下來用筆寫下自己不太喜歡的習慣,或者想要改變的習慣。比如:拖延、懶散、自卑等等。 寫完之后,用左手去感知那個不喜歡的習慣在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并去接觸它。例如,不喜歡自己的拖延,感覺拖延在胃部,就用手去觸碰這個部位,閉上眼睛,深呼吸三次,讓整個意識都和這個部位連接。 然后,對自己的“拖延”說:“我看到你了,我看到我的拖延了。我有時候確實會拖延,有時候不會,但這不妨礙我愛這樣的自己。我可以有這個部分,那又如何,那并不妨礙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重復這樣的對話至少三次,直到你感覺你對內(nèi)在的這個部分有了足夠的接納。 然后再用同樣的句式來處理其它自己不喜歡的習慣,進行相同的練習。 這些練習的目的都是幫助我們學會接納自己,不管是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只有秉持這樣的觀點,我們才會無條件地愛自己。 所以,愛自己,就得從接納自我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