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發(fā)現(xiàn)植株部分葉片中午萎蔫下垂,似缺水狀,但萎蔫葉片早晚可以恢復,過了幾天后萎蔫葉片就不再恢復,致整株枯死(青干),很多人都會判斷是枯萎病或者是青枯病,但是枯萎病和青枯病他們之間差別很大,致病病菌不同,如果判斷錯誤,很可能導致藥不對癥,延誤治療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病狀極其相似 這兩種病害在蔬菜上常同時發(fā)生,外表癥狀有一些極為相似。兩病共同顯著的特點是同屬維管束病害,表現(xiàn)為植株萎蔫、枯萎。發(fā)病初期,均表現(xiàn)為葉片、頂梢垂萎,特別是中午或強光下更明顯,而清晨和傍晚可恢復正常;到發(fā)病中期,拔起病株,剖檢莖稈,維管束都已變成褐色;到發(fā)病后期,病株凋萎,死亡。 從這幾點區(qū)分 1、得病作物不同 西瓜、甜瓜、黃瓜、冬瓜等瓜類作物,蠶豆、豇豆、辣椒、番茄、馬鈴薯等會發(fā)生枯萎?。?/p> 辣椒、番茄、馬鈴薯、茄子和一些豆科蔬菜既會發(fā)生枯萎病,也會發(fā)生青枯病。也可能會出現(xiàn)并發(fā)癥。 2、植株萎蔫速度快慢不同 青枯病發(fā)病迅速,從顯癥開始,只需4-6天便會凋萎、死亡,表現(xiàn)為全株急性型萎蔫,而枯萎病株從葉片開始垂萎,凋枯直至死亡,需12-15天,凋萎的速度和時間比青枯病慢8-9天。 3、病害的病原菌種類不同 枯萎病是由半知菌亞門鐮孢霉屬尖鐮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而青枯病則是由青枯假單胞桿狀細菌引起的細菌性病害。他們都歸屬于土傳性病害的范疇,個別作物是屬于并發(fā)侵染的,但是他們同樣都屬于傳染性極強、病發(fā)死亡率極高的病害! 4、病株葉片萎蔫部位和順序不同 枯萎病病株是自下部葉片開始,自下而上逐次萎蔫。葉色逐漸由綠變淡,由黃到枯黃,進而轉為褐色。葉片基本不脫落,整株枯死。植株矮小,嫩莖垂彎。 如甜瓜、西瓜枯萎病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以開花至結瓜期發(fā)病最重。幼苗發(fā)病,根少、葉縮,然后整株倒伏枯死。成株開花結瓜期,葉片自下向上依次萎蔫,剛發(fā)病時白天萎蔫,早上和夜間恢復正常,10天后呈枯死狀,易拔起。 如番茄枯萎病多在定植后開始表現(xiàn)。發(fā)病初期,一般距地面較近的葉片發(fā)黃,最后變褐枯死,枯葉多殘留在莖上不脫落;有的莖一側葉片發(fā)黃,另一側葉片色澤正常;也有個別枝上的葉片半邊發(fā)黃,另半邊正常。發(fā)病嚴重時,病葉由下向上擴展,最后僅殘留頂端數(shù)片葉外,其余均枯死。發(fā)病輕的,只有距地面較近的葉片黃葉外,其余均正常。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爛或局部壞死,剖開莖基部可看到維管束呈黃褐色。 番茄青枯病葉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青干,同時在植株底部會有不定根產生,植株莖稈內部出現(xiàn)中空,出現(xiàn)萎蔫癥狀的西紅柿,若剖開它的莖基部,可以清晰地看到維管束顏色已經變成褐色。正是由于這些維管束遭到了破壞,使養(yǎng)分和水分無法正常向上輸送,才會使西紅柿出現(xiàn)了萎蔫癥狀。 青枯病病株與枯萎病不同,青枯病是上部頂端的幼葉、嫩梢和剛展開的嫩葉萎蔫。不等葉片枯黃變色,整株會很快失水青枯凋萎。如辣椒、番茄、馬鈴薯的青枯病都表現(xiàn)為青葉、綠枝萎蔫。枯萎病是從中下部老葉開始,自下而上葉片枯黃,潮濕時常在莖基部生粉紅色霉狀物。青枯病危害根系比枯萎病要小,所以從根部看不出明顯癥狀。 5、病株癥狀不同 枯萎病株在潮濕時,莖(蔓或藤)基部可看到黃白色或粉紅色的霉狀物,這是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而青枯病外表的莖、葉、枝及其他部位只表現(xiàn)病狀,并不出現(xiàn)病征(病原菌)。只有橫切病莖后,用手擠壓變色的維管束時,才有白色的細菌液溢出,這才是它的病原細菌。 兩種病害危害嚴重 枯萎病和青枯病都是很難治愈的兩種頑病。目前尚無有效根治這兩種病害的農藥,只有采取綜合治理的防治技術,方能有效。 它們傳播途徑很廣,可以通過土壤、種子、肥料、糞便、水流和農事操作時造成的傷口帶菌傳播。病菌從根部傷口及根毛頂侵入,在作物輸導管內分泌毒汁素,堵塞導管,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正常運輸,引起作物萎蔫死亡。 發(fā)病的條件是高溫、高濕(20-25℃,80%以上的相對濕度適宜發(fā)?。?、重茬種植、偏施氮肥、排灌不暢、肥料未腐熟、缺磷少鉀少微量元素等,均會導致枯萎病、青枯病的發(fā)生。 發(fā)病迅速傳染快:兩者都是土傳性病害,發(fā)生又嚴重傳染速度非???,常給蔬菜造成30%-50%的損失,如不及時防治甚至絕收。 綜合防治才有效 1、合理輪作,遠離菌源 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病原菌均為“土壤習居菌”,是非常嚴重的土傳性病菌??菸〔【哉婢木z體、厚坦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可在病殘體中存活5-7年進行腐生生活;青枯病病菌也可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存活14個月至7年。因此,只要土壤中殘存這兩種病菌,1年感病則年年發(fā)病。因此,應該在已發(fā)病的土地上實行2-5年輪作換茬種植,或水旱輪作效果更優(yōu)。同時,種植前要徹底清除、燒毀病殘株,不用病株漚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農事操作盡量減少蔬菜植株傷口,改善排灌條件,從多方面避開菌源。 2、選育和推廣栽培抗病品種 枯萎病和青枯病的病原菌具有生理小種分化現(xiàn)象,而不同的生理小種有不同的致病能力和寄主范圍。所以,選育和推廣抗病的蔬菜品種成為可能,這是抵抗和減輕病害的有效途徑和必要措施。 3、種子和蔬菜苗床消毒,消除菌源 用溫水或熱水浸種。此法對枯萎病、青枯病均有效。可以杜絕帶病菌的種子,苗床也要進行藥劑消毒,盡量使用無病的床土,可以使用“根腐康”微生物菌劑進行土壤消毒處理,防治土傳性病害病菌的侵染。 4、抑制病菌繁衍蔓延 枯萎病易在黏性土壤、偏酸性土壤及偏施酸性化肥的地塊上發(fā)病。土壤pH5-5.6最易發(fā)病??菸?、青枯病在久雨后突遇高溫或久睛高溫、干旱后連雨悶熱天氣,極易暴發(fā),成片萎蔫枯死。 所以在栽培全過程中要調節(jié)田間溫、濕度,保持土壤高燥,去濕除漬,深溝高壟,適當密植,及時整枝,適度留瓜、保果,保持田間通風透光,營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增施有機營養(yǎng)和微量元素,最重要的是要增施微生物菌劑,增加有益菌,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病菌的繁殖,例如經常使用微生物菌劑“根好多”碳酶海藻益生菌母液的地塊,土傳性病害發(fā)生幾率就會大大降低。 5、藥劑防治 施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殺滅和控制病菌,最好施用微生物制劑,化學制劑多菌靈、農用鏈霉素、甲基硫菌靈、惡霉靈一般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針對枯萎病、青枯病建議使用“枯克”微生物菌劑+非農藥殺菌劑“細菌立健”+“根腐康”微生物菌劑共同防治,效果表現(xiàn)明顯,治愈率在85%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