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世界有三大主要文明:東亞儒家文明、西方文明及伊斯蘭文明。 東亞儒家文明與西方文明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大國作為力量中心,相較而言伊斯蘭文明地區(qū)一盤散沙,戰(zhàn)亂不斷,沒有一個大國可以作為力量中心。 (中東地區(qū)的強國:埃及、土耳其、以色列、沙特及伊朗) 為何阿拉伯人就不能建立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形成一個力量中心呢? 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為主要族群的國家,他們有著相似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阿拉伯國家共包含22個國家,總面積1313萬平方千米,截止2016年總人口4.06億) 第一個原因:阿拉伯人是一個語言宗教共同體而并非民族血緣群體。阿拉伯世界沒有一個主體民族作為統(tǒng)一的力量核心。 (阿拉伯半島是閃米特人的搖籃) 1,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系指阿拉伯半島上以游牧為生的閃米特居民。 (游牧的阿拉伯人) 游牧的阿拉伯人主要是在荒漠上放牧綿羊、山羊和駱駝的游牧民族。定居的阿拉伯人則在綠洲上種棗、椰和谷物。綠洲也成為商隊們從阿拉伯南部和非洲之角向文明的北方運送香料、象牙和黃金的貿易中心。 (利瓦綠洲) (沙漠中的駱駝商隊) 那時候的阿拉伯人信仰原始宗教,南方阿拉伯人主要崇拜日月星辰,北方阿拉伯人則將泉水,巖石和植物等物體作為神靈加以崇拜。 貧瘠的沙漠可以供養(yǎng)的人十分有限,而且當時的波斯帝國和拜占庭帝國又對阿拉伯人入境進行限制,因此阿拉伯半島內部的人口相對過剩,使得半島內部的阿拉伯人征戰(zhàn)不斷,血親復仇盛行。 (波斯帝國版圖) (拜占庭帝國形勢圖) 要在這樣極其嚴酷的沙漠環(huán)境下長期生存,必須依靠集體,因此當?shù)馗鞑柯淝蹰L擁有絕對的權威,阿拉伯人的“國家”觀念極其淡薄。 (沙特王室家族有五千個繼承人) 2,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后,隨著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中東和北非地區(qū)的居民接受了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并且經(jīng)歷了混血。形成一個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為紐帶的語言文化群體。 但632年建立的阿拉伯帝國維持大一統(tǒng)僅僅一百多年,就在公元788年開始了分裂。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第二個原因,地緣格局。 中東聯(lián)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東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為“兩洋三洲五?!敝兀瑧?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中東又無地緣版塊可以形成力量中心,無險可守,歷來為周邊力量博弈之地。 第三,資源。 工業(yè)革命之前,為爭奪商路資源和寶貴的淡水資源,近現(xiàn)代又因為成為世界石油輸出地區(qū),世界各大力量在此博弈。 交通要道+石油資源,使得世界列強插手阿拉伯世界事務,使得阿拉伯世界更是無法形成力量核心,無力量核心,哪統(tǒng)一更是不可實現(xiàn)的奢望。 (伊朗最高領袖) 西方在中東地區(qū)扶植以色列、英法聯(lián)合侵略埃及、美國顛覆伊拉克政權及近期對伊朗的打壓都是西方干涉阿拉伯世界最明顯的例子。 (伊朗是什葉教的堡壘;伊斯蘭教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分布) (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 |
|
來自: zdjphoto > 《環(huán)球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