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法自甲骨文算起,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三千年來,中國書法一脈相承,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演化,形成了篆、隸、楷、草四大書體,而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又演化出了行書、行草和行楷等衍生書體。 在上述所有書體中,隸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書體,它從篆書脫胎換骨,又經(jīng)過隸變產(chǎn)生出楷書和草書,在整個中華書法文化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從隸書的雛形簡牘書到楷書和草書的出現(xiàn),隸書的發(fā)展經(jīng)過了600多年的發(fā)展歷程,在東漢時期發(fā)展成熟,形成了以”蠶頭雁尾“為主要特征的“八分書”,這個時期也集中為后世留下了許多漢隸碑刻,但真正算得上精品的卻屈指可數(shù)。比如,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西狹頌、石門頌等。 而位列上述名碑之首的前三塊——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都現(xiàn)存于山東曲阜的孔廟之中,被世人稱為“孔廟三碑”,兩千多年來一直是孔廟的鎮(zhèn)殿之寶,倍受書法文化界的關(guān)注。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通過對“孔廟三碑”的對比來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進而說明在學習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希望對初學隸書的朋友有所幫助。也歡迎廣大隸書同好關(guān)注并提出寶貴意見。 “孔廟三碑”是同時期的隸碑精品,都是記述孔廟設祭大事的碑刻乙瑛碑、禮器碑、史晨碑有以下共同之處: 其一,碑刻時間同期。三塊碑都是東漢后期的著名隸書名碑,前后相隔僅13年時間,都是成熟時期的漢隸精品,代表了成熟漢隸的最高水平; 其二,都存于孔廟中。三塊碑都記述的是孔廟設祭的人和事,有著相同的文化背景,對于碑刻書法的作者已經(jīng)無法考證,但應該都是同時期、當?shù)刂奈幕?,在書法風格上有某些關(guān)聯(lián); 其三,書法風格相似。三塊碑書法風格都屬于端莊、秀美、華麗一派,能夠體現(xiàn)儒家文化的莊重和內(nèi)斂的氣質(zhì)內(nèi)涵,是廟堂書法典型代表,頗具文人書法的典雅氣象。 (一)乙瑛碑 乙瑛碑全稱魯相乙瑛請置孔廟百石卒史碑,立于漢桓帝永興元年,即公元153年,是“孔廟三碑”中立碑時間最早的一塊。該碑無額,共刻字18行、每行40字。 乙瑛碑記述的是司徒吳雄、司空趙戒,將前魯相乙瑛提出的關(guān)于設置孔廟一名百石卒史、執(zhí)掌禮器廟祀一事上書漢桓帝,并得到桓帝準奏一事。碑文詳細記錄了這個百石卒史的職責、設置這個職位的意義等??梢娺@個職位雖然不顯赫,但卻十分重要,否則也不會興師動眾的上書皇帝特批并立碑作傳了。因為刻碑時乙瑛已經(jīng)離任魯相,并由孔龢遞補,所以這塊碑也稱為孔龢碑。 乙瑛碑的碑文文筆并不優(yōu)美,一共700 多字的記文,卻多次出現(xiàn)“扣頭死罪、誠惶誠恐”這樣的謙詞,顯得很浮夸、很虛偽。該碑隸書書法端莊秀麗,左右舒展,筆畫較厚重,波磔筆畫比較夸張,長橫筆畫出現(xiàn)中間細的“斷筆”寫法,剛?cè)嵯酀?,頗具廟堂之氣。 (二)禮器碑 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立碑于漢桓帝永壽二年,即公元156年,比乙瑛碑晚了三年,揣測應該是桓帝在三年前為孔廟設置了掌管禮器的百石卒史以后,地方政府又為孔廟配備禮器,以對得起這個朝廷專設的官職。 禮器碑碑身高1.5米,寬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碑陽16行,滿行36字,碑陰 3列,列17行;左側(cè)3列,列4行,右側(cè)4列,列4行。碑文記述魯相韓敕修飾孔廟、增置各種禮器、吏民共同捐資立石以頌其德事。碑側(cè)及碑陰刊刻捐資立石的官吏姓名及錢數(shù)。 禮器碑碑陽文字實際是一篇華麗的“賦”,這也是漢賦這種文學體裁盛譽時的佳作,通篇以四字句為主,講究對仗,言簡意賅,華美大氣。相對于乙瑛碑,這篇碑文文學水平要高很多。而其隸書書法也比乙瑛碑細膩,筆法飄逸之中彰顯冷峻,端莊之中更風華麗,結(jié)字方面更講究法度,“蠶頭雁尾”猶如孔廟建筑的飛檐翹角,靈動而顯高貴。 (三)史晨碑 史晨碑全稱漢魯相史晨奏祀孔子廟碑,立碑于漢靈帝建寧二年,即公元166年。碑陽17行,每行36字。碑陰14行,每行36字。記載的是魯相史晨主持孔廟祀孔之事,詳細羅列了祭孔典禮的時間、禮制、祭品設置等,應該是地方組織祭孔活動后向朝廷報告工作的奏章。 史晨碑在文章文學水準和書法水準上都居于禮器碑和乙瑛碑之間。碑文主要文學手法還是“賦”,但夾雜了一些諸如“扣頭死罪、誠惶誠恐”這樣的謙詞,就有些不嚴謹,不華美了,但這應該是當時的一種文風,是沒有辦法的事,不這樣謙恭可能真的就是死罪呢。 史晨碑是孔廟三碑中寫的最拘謹?shù)囊粔K,筆法上多用“背式”,給人感覺字型上放不開,總有一種縮手縮腳的樣子,所以,后人也稱之為“隸書中的館閣體”。
“孔廟三碑”書法上都屬工穩(wěn)秀美一派,充滿宗廟氣韻,但筆法上卻差異不小通過對比“孔廟三碑”,我一直感覺《禮器碑》的碑文和書法均出自朝廷大家,而《乙瑛碑》和《史晨碑》卻是當時的魯國地方官吏之手,相對之下,前者要大氣的多。下面,我列舉一些三個碑中都有的字來說明它們在筆法上的異同之處—— (一)從字型上來看 《乙瑛碑》單字用筆厚重,筆畫排列多采用凸起的“向式”,顯得比較飽滿和外拓,豎筆筆畫多采用“S”形造型,穩(wěn)中彰顯靈動,有飄逸之姿; 《禮器碑》橫豎畫更顯平直,給人以冷峻肅穆、端莊穩(wěn)重之感,筆畫多用方筆,尤其是“蠶頭雁尾”出波時多用尖刀出鋒,飄逸中更顯莊重之態(tài); 《史晨碑》無論在結(jié)字上,還是在筆畫上都要比前兩種細致柔弱,筆畫排列多使用內(nèi)收的“背式”,給人一種小心翼翼的感覺,略顯拘謹。 (二)從方圓上來看 《乙瑛碑》用筆方圓兼?zhèn)?,撇捺多藏鋒回筆,即使出鋒也多不出尖鋒;《禮器碑》用筆以方為主,撇捺筆畫多露鋒出尖,且以出方刀為主;《史晨碑》用筆以圓筆為主,尤其在筆畫轉(zhuǎn)折之處,多用圓轉(zhuǎn)筆法,圓潤而婉轉(zhuǎn)。 (三)從向背上來看 在出現(xiàn)多個橫畫或多個豎畫排列時,《乙瑛碑》多采用向式排列,筆畫以外拓和凸起為主,顯得飽滿厚重;《禮器碑》則相反,多采用背式排列,結(jié)字顯得瘦勁挺拔,莊重肅穆;《史晨碑》介于二者之間,向背因字而異,靈活多變。 (四)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 孔廟三碑在結(jié)字上大致相差不大,字的結(jié)構(gòu)以正方為主,因字立形,扁方各異。總體來說《乙瑛碑》略顯長方,《禮器碑》略顯扁方,而《史晨碑》正方居多。 【方圓居文化】結(jié)語:1、學習隸書首要是臨帖,而臨帖要以成熟時期有東漢隸書為范本,其中首選“孔廟三碑”; 2、學習“孔廟三碑”可以先從《乙瑛碑》入手,進而學習《史晨碑》,再學習《禮器碑》。但無論學習哪一種,都不要貪多,要循序漸進,學習一樣、熟練掌握一樣; 3、學習到一定程度后,脫帖創(chuàng)作時可以將”孔廟三碑“揉合在一起,一定會收到剛?cè)嵯酀?、莊諧相合、肥瘦相宜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