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在潮汕食文化中歷史悠久。它的品種繁多,美味爽口,在潮汕地區(qū)發(fā)展為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小食,也成為潮汕食文化的一個縮影。我們了解的粿文化的真正精髓應該是在千千萬萬普通潮汕人家里,而且融于節(jié)日中。 粿,在潮汕食文化中歷史悠久。它的品種繁多,美味爽口,在潮汕地區(qū)發(fā)展為一種色、香、味俱全的小食,也成為潮汕食文化的一個縮影。我們了解的粿文化的 真正精髓應該是在千千萬萬普通潮汕人家里,而且融于節(jié)日中。 粿,米食也。它在潮汕地區(qū)出現(xiàn)也有一定的淵源。早先,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按祖籍的習慣,祭祖要用面食當果品。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果品,這就是“粿”的來歷。這簡單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成了主食米飯外五花八門的東西。如: 1 紅桃粿 潮汕地區(qū)最為廣泛的“紅桃粿”,我們也叫“飯粿”,大多加了花生、香菇、蝦米,有咸有甜,有專門的形狀模具,可蒸,也可蒸后再煎(再加點老干媽或沙茶醬就是人間美味了)。 2 鼠殼粿 鼠殼粿,看起來黑黑的,聽名字覺得摸不著頭腦,其實就是加入 “鼠殼草”汁做成的粿?!稗D眼天寒過冬節(jié),結伴田間采鼠兒”指的就是采“鼠殼草”。粿皮是糯米粉加入田間野生的“鼠殼草”熬成的湯汁,再用粿皮包上芋泥、豆沙等餡料,用圓形或桃形木制粿印印制,然后放上蒸籠蒸熟。“鼠殼粿”柔軟香甜,散發(fā)著天然鼠殼草的香味,具有濃郁的潮州地方特色。 3 乒乓粿 接下來是“乒乓粿”,“乒乓粿”原名“檳醅粿”,因潮汕話發(fā)音相似導致誤傳。乒乓粿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檳醅麩、蔥珠油為粿餡。 4 酵粿 酵粿,潮汕民間也稱作“發(fā)粿”,寄寓著發(fā)財、發(fā)家的祝愿。糖料多用紅糖,也有用白糖的。蒸熟后在面上蓋上福壽字樣紅色印紋或寫上'答謝神恩'或'合家平安'等吉利字句。蒸制用的盛器是用竹篾與制蒸籠的薄木板編成,像一個平底盆。 5 鱟粿 鱟粿,是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qū)棉城特有的漢族傳統(tǒng)小食,最傳統(tǒng)的做法是取鱟肉與米漿混合,加入豬肉末香菇鷓鴣蛋等食材一同炊制,最后再經油浸高溫烹制而成,極具潮陽鄉(xiāng)土味。 6 無米粿 無米粿,皮是番薯粉做的,餡多用蔬菜雜糧來做。咸的是馬鈴薯、芋頭或竹筍切成小粒,加沙茶或咖喱及鹽、味精少量炒熟;或大豆炊熟,加精鹽、胡椒粉少量研細。甜的餡可用芋泥或豆沙。 7 梔粿 梔粿,又稱梔棕,是廣東潮汕地區(qū)民間傳統(tǒng)的應節(jié)食物。端午時節(jié),潮汕千家萬戶喜愛做梔粿美食的風俗世代相傳,加工制作精細,配制方法考究,美食風味獨特,且有助消化,增食欲之功。 8 咸水粿 咸水粿又名水粿,也成豬朥粿(澄海部分地區(qū)稱呼),是一種廣東省潮州地方傳統(tǒng)的粿食小吃。它形狀小巧玲瓏,像個盛醬料的小碟,中間盛著加了少許辣椒醬的潮州特產菜脯粒,色澤潔白如豆腐,口感滑潤柔軟,突出菜脯的咸芳味,是一款大眾化的民間小食。 9 樸籽粿 樸籽粿是樸籽樹嫩葉和青樸籽搗爛,和大米粉、白糖、發(fā)酵粉混合成漿,倒入陶碗,上蒸籠猛火蒸。樸籽葉恰好有消痰下氣、排解積熱,去除疾病的功效,一般就是清明時候出,時節(jié)食物。 10 甜粿 甜粿,主要用糯米粉和白糖做成的,挺費功夫的,一般過年見得比較多。一般甜粿蘸點雞蛋面粉再煎會更好吃。 11 糕粿 糕粿,是將白米打成漿 ,放進鍋中,再用蒸籠蒸熟,待其成型,最后切成小塊而成,每塊大小像半個火柴盒。炒糕粿時,一定要用一個平底鍋,像煎蠔烙那一種。豬油放入鍋中,待油冒煙,加糕粿,待煎得一面略焦,翻之,得仔細的煎完四面,不可粗心。 12 菜頭粿 菜頭粿即蘿卜糕 。潮汕人將蘿卜稱之為菜頭,蘿卜絲不經炒過,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調勻再入蒸籠蒸熟。食用時將菜頭粿切塊,下平底鍋用油煎至呈金黃色即成。菜頭粿外酥內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膩。 13 粿條卷 果條卷,廣東潮州漢族傳統(tǒng)名小吃之一。此物美價廉深受本地人的喜愛,其中要數(shù)潮安縣登塘鎮(zhèn)的果條卷最出名。豬肉、沙葛及菜脯切粒、韭菜及芫荽切碎。燒熱油,放入餡料炒熟,加調味料拌勻后盛起待涼。水煲滾,離火加入澄面拌成一粉團,再加生粉搓至綿滑。粉團分成16分,逐分輾薄,包入餡料成粉果。蒸籠掃油,放入粉果隔水蒸5分鐘即成。 14粿條 最后壓軸的就是粿條啦,說起粿條,在我看來,只有搭上牛肉牛肉丸的粿條才是真正的潮汕粿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