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902年——979年 )是在唐朝之后,與五代幾乎同時存在的十個相對較小的割據(jù)政權(quán)的統(tǒng)稱。其中南方有九個,即南吳、南唐、吳越、南楚、前蜀、后蜀、南漢、南平(荊南)、閩國,北方一個為北漢。十國出現(xiàn)的時間,參差不齊,地盤大小不一,有的相承、有的獨立,混亂且復(fù)雜。 楊行密 南吳(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政權(quán)之一。為楊行密所建,又稱“楊吳”。唐末楊行密割據(jù)江淮,被拜為淮南節(jié)度使,902年唐朝封楊行密為吳王。905年,楊行密逝世后,其 重臣徐溫先后扶持楊渥、楊隆演、楊溥上臺當傀儡。937年,楊溥讓位于徐溫養(yǎng)子徐知誥,南吳滅亡。圖為楊行密。 李煜 南唐(937年—975年):937年徐知誥受南吳睿帝禪讓稱帝,939年其自稱是唐憲宗后代,改姓李,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975年宋軍攻占金陵,被皇帝耽誤的文藝青年李煜投降,南唐滅。 南唐是五代十國時期統(tǒng)治江南地區(qū)的政權(quán),定都江寧(今南京),后遷都南昌。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是十國中版圖最大的,南唐最盛時幅員三十五個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圖文李煜。 永陵 前蜀(907年—925年):由唐“蜀王”西川節(jié)度使王建907年所建,定都于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部,歷二主,共十八年。公元925年,后唐莊宗李存勖發(fā)兵攻打前蜀,王衍投降,前蜀滅。圖為埋葬王建的永陵。 后蜀(934年—966年):后唐滅前蜀后,孟知祥因功被任命為節(jié)度使。934年,孟知祥趁后唐發(fā)生內(nèi)亂時自立,建“后蜀”,定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今四川大部、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比前蜀要小,東線和北線最為顯著。東由襄陽退至重慶一帶,北也由甘陜退到廣元。孟知祥死后其子孟昶上位,966年,北宋滅后蜀。 南漢地圖 南漢(917年—971年):位于現(xiàn)今天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面積約40多萬平方公里。南漢的奠基者是清海節(jié)度使劉隱,唐亡后臣服后梁。劉隱死后,其弟劉陟917年稱帝,史稱南漢高祖。971年為北宋所滅,歷四帝,54年。 南楚(907年—951年),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政權(quán),以潭州(今長沙)為首都。907年后梁建立,南楚創(chuàng)建者馬殷主動向中央稱臣,被封為楚王。951年,楚發(fā)生內(nèi)亂,南唐乘機派大將邊鎬攻下長沙,滅楚。自907馬殷受楚王開始割據(jù)到951年楚國滅亡,馬楚共存世44年, 共歷六主。 鎮(zhèn)東節(jié)度使錢镠 吳越(907年-978年):為唐鎮(zhèn)海、鎮(zhèn)東節(jié)度使錢镠,于907年所建,首都杭州,盛時疆域為約為今浙江全省、江蘇南部、福建東北部。公元978年,錢弘俶向北宋獻出土地投降,吳越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七十二年。圖為錢镠像。 王審知 閩(909年—945年:909年為王審知所建,先后定都于長樂府(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甌),統(tǒng)治區(qū)域與今福建省大致相當。945年,南唐抓住閩國內(nèi)亂機會進攻,南唐軍攻陷福州,王延政投降,閩國亡。共歷六主,存在時間為三十七年。圖為王審知像。 高季興 南平(924年-963年):又稱荊南、北楚,高季興于924年所建,南平都城為荊州(今湖北江陵),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963年高繼沖投降于宋,荊南滅亡。共歷五主,存在時間為四十年。圖為影視作品中高季興劇照。 劉崇 北漢圖 北漢(951年—979年):北漢的開國君主劉崇是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任河東節(jié)度使、太原尹。951年,郭威滅后漢建后周。劉崇占據(jù)河東十余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領(lǐng)土為十二州,大致位于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北漢依附于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后被北宋所滅。歷四帝,共28年。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