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篇: 登 高 杜 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亭濁酒杯。 鑒 賞: 杜甫在夔州居住近兩年,所做詩篇多達四百余首,約占今存全部詩作的三分之一,杜甫夔州(今四川省奉節(jié)縣)之詩作,達到了新的高峰?!兜歉摺肪褪谴藭r杜詩中的精品,歷來備享盛譽。胡應麟在《詩藪》中說:“此詩自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楊倫則在《杜詩鏡銓》中更加稱贊此詩為“高渾一氣,古今獨步,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睘槭裁催@首詩會得到這么高的評價呢? 從內容上說,它也不過是杜甫的“嘆老嗟卑”之作,但它卻道出了那時代里較普遍的聲音; 從形式上說,此詩對仗工穩(wěn),聲韻的運用上也特別考究。學杜甫的人自然就都五體投地地佩服了。胡應麟又說:“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薄耙黄畠?,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鄙虻聺撛凇短圃妱e裁》中也說:“八句皆對,起手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法奇變。”古人如此推崇這首詩,恐怕這不僅僅是因為它文辭精練而內容深廣,也不僅僅在于它形式精雅,對仗工穩(wěn),句句皆對。其深層原因,現(xiàn)代杜詩研究專家山東大學教授蕭滌非在《杜甫詩選》予以闡明,他說此詩:“雖是一首悲歌,卻是'拔山杠鼎’式的悲歌。它給予我們的感受,不是悲哀,而是悲壯,不是消沉,而是激動;不是眼光狹小,而是心胸闊大?!碑斎弧罢Z言的精練,對仗的自然,也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p> 這是一首登臨之作。古人有農歷九月九日登高覽勝飲菊花酒的習俗。這首詩就是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的重陽節(jié)之時,詩人杜甫登高抒懷之作。此時詩人病臥長江畔的夔州,他勉強支撐病體,登臨高處,以沉郁悲涼的筆調描繪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述了天涯倦客,長期漂泊,老病孤愁,衰年遲暮的痛苦心情,總結自己貧困潦倒的一生,寫得慷慨激越,動人心弦,感人肺腑,意味深長,回味盈頰。 此詩按其結構可分為兩部分: 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寫景,寫登高所見之景,描繪出了一幅壯闊而蕭瑟的秋景,詩人以敏銳的藝術眼光,獨具慧眼地選取了夔州獨特的自然風光和物候特征,描繪出風急天高、猿猴哀鳴、渚清沙白、群鳥盤旋、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的景象。這第一部分,寫登高后一聞“風急天高猿嘯哀”“無邊落木蕭蕭下”,一見“渚清沙白鳥飛回”“不盡長江滾滾來”;有山上景“風急天高猿嘯哀” “無邊落木蕭蕭下”;有水上景“渚清沙白鳥飛回” “不見長江滾滾來”。筆法錯落有致,隔句相承,縱橫開闔,天高地遠,形聲兼?zhèn)?,一幅蕭條冷落,凄清寥廓的長江峽谷秋景圖躍然紙上,為全詩的抒情定下了一種悲劇基調。 第二部分是后四句寫情,寫登高時觸發(fā)的感慨,由登高所見轉向抒情。觸發(fā)感慨,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注,同時也有對淪落他鄉(xiāng)的不勝感傷。詩人以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挑選出最代表自己情感的事物落筆,寫出自己離家滿懷悲秋之情的屢屢作客天外,值此暮年又拖著百病之軀獨登高臺。因生計艱難致使白發(fā)增多深為之恨;潦倒不堪,新近因病戒酒,不敢碰杯,又怎能開釋憂思百結的胸懷!這樣,一幅憂國傷時的愛國詩人形象,便和盤托出! 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突兀而起,“飛揚震動”,氣勢磅礴。只寥寥十四個字,就勾勒出登高后才能感知到夔州特有的深秋特征的曠遠境界。在這里詩人著重刻畫耳目所接之具體景物,形、聲、色、態(tài),一一繪到,一口氣使用了六個名詞性詞組,由風、天、渚、沙、猿、鳥構成一幅錯落有致的自然風景畫面,并以急、高、哀、清、白、飛等詞修飾,指明節(jié)序和環(huán)境,又配之以猿的哀嘯之聲和鳥的低飛之態(tài),暗示夔州暮秋季節(jié)的清寒。此聯(lián)對起,以“風急天高”為總的時令背景,給人肅殺之感,這氣氛籠罩全篇。接著描寫了聞見中的山間、江畔之景,均以動物(猿、鳥)為主,一嘯一飛(猿嘯、鳥飛),聲形具備。這樣的首聯(lián),一開頭就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聞名,峽口更以風大著稱。詩人重陽節(jié)登高,自然會感到秋風一陣緊似一陣,不時傳來兩岸凄哀的猿啼之聲,這正如《水經注?江水》中所描繪的“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也可以用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對杜詩的“風急天高猿嘯哀”作證。這句是聽覺,而“渚清沙白鳥飛回”則是視覺,清洲上,白沙閃閃,鳥低飛,往復盤旋,是多么好看的一幅水上飛鳥圖??!詩人的用字功夫又十分了得,“風”用“急”來修飾,把秋風的聲勢寫足,“天”用“高”來修飾,把秋天的寥闊高遠寫夠,這是仰視所見。那么,俯視所見如何,見到的是“渚清沙白”一派深秋的景象,詩人用“清”和“白”,把清水凄涼的感覺寫透?!帮L急天高”“渚清沙白”這是靜物描寫,“猿嘯哀”、“鳥飛回”這是動態(tài)描寫,合起來就是靜中有動,動靜結合的妙境描寫?!鞍А弊滞嘎冻鲈娙说牡羁嗨季w,“回”字則是暗含著詩人的空寂心境。詩人以“詩圣”特有的筆法,將十四個字,對得天衣無縫,無一虛設,且“盡謝斧鑿”,達到了別人無法比擬的奇妙難名的高超藝術境界。 如“風”對“天”,“渚”對“沙”、“急”對“高”、“清”對“白”、“猿猴”對“鳥飛”、“哀”對“回”。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這首詩卻用了平聲入韻,這樣的寫作法,卻收到了奇效,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大加稱贊:“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這種評價頗中肯綮。 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分別照應前二句繼續(xù)寫景。前句“無邊落木蕭蕭下”寫山,上承首句“風急天高猿嘯哀”,后句“不盡長江滾滾來”寫水,上承“渚清沙白鳥飛回”。寫山為遠望,寫水為俯瞰,詩人的視野更加開闊。此處,一寫山間樹木,仰望茫無邊際,落葉在風急天高的氣候里蕭蕭而下;一寫江中流水,俯視江水在渚清沙白的故道奔流不息,滾滾而去的水流。詩人的目光,先是從上到下,繼而由遠到近,進一步把夔州的秋景描繪得有聲有色。詩人通過“無邊”、“不盡”、“蕭蕭下”、“滾滾來”的形容,使眼前的秋景具有了整體感和形態(tài)感。落木而說“蕭蕭”,如見敗葉紛揚;長江而說“滾滾”,并用“不盡”一詞領起,如聞滾滾濤聲,如見湍湍水勢。“無邊”和“不盡”兩詞,使秋色更加深化,畫面更加鮮明?!盁o邊”和“不盡”兩詞,給人以遼遠之感,千山林木,萬里長江皆托這四個字之神力?!笆捠挕痹娙税崖淙~之聲的神態(tài)寫盡,肅殺可聞;“滾滾”詩人把大江東去長流水的聲勢寫足,雄邁可見。詩人用“蕭蕭下”和“滾滾來”兩相對照,把動勢與聲勢強而有力的結合,給人以親臨其境的真實感受?!奥淠臼捠捪隆?,秋意已現(xiàn),“無邊”的落木,更是晚秋氣象?!伴L江滾滾來”,寫江水奔流不息的勢態(tài);“不盡”的長江,把眼光放縱到極其遙遠的地方,體現(xiàn)長江的整體氣勢,形象地描繪出江濤若游龍,似奔馬呼嘯而過的壯闊氣象。這種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無形給人以飄零之感,給人以傷逝之情,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詩人在著重渲染夔州秋天氣氛的同時,有意無意之間留給讀者不盡的哀愁??梢?,詩句的意象愈顯雄渾開闊,其情感就愈顯慷慨悲沉。透過這沉郁悲涼的詩句,讓讀者看到老杜出神入化的筆力,委實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古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不無道理的??梢?,這兩句詩,無論是描摹形態(tài),還是形容氣勢,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生動傳神的地步。從蕭瑟的景物和深遠的意境中,充分讓讀者體味出詩人有一種壯志難酬的感慨之情和悲涼心境。所以,對此聯(lián)《誠齋詩話》說:“'詞源倒三峽水,筆陣獨掃千人軍’,'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前一聯(lián)蜂腰,后一聯(lián)鶴膝?!边@種比喻是非常恰當?shù)?。應當指出“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現(xiàn)在已經脫離了原來的詩意,轉化成了名句名言,常常用來比喻說明新生事物代替腐朽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頸聯(lián)“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筆鋒一轉由登高寫景,轉而寫登高覽景后直接抒情敘事。由異鄉(xiāng)作客寫到多病纏身,點出“悲秋”主題。 上句“萬里悲秋常作客”寫羈旅之愁,先點明自己是“作客”他鄉(xiāng)的游子,更以“萬里”從距離上強調其遠,以“常”字從時間上強調其久,從而使“悲”字有了具體內容?!俺W骺汀保砻髟娙硕嗄昶床欢ǖ纳?;“萬里”,表明夔州距離家鄉(xiāng)非常遙遠,是從距離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從時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字是在前兩聯(lián)寫足秋意后,順勢帶出,并應合著“登高”的節(jié)候。 下句“百年多病獨登臺”寫詩人孤病之態(tài)?!鞍倌辍薄ⅰ岸嗖 笔恰俺W骺汀钡慕Y果,而“獨登臺”則是心情苦悶、思念家鄉(xiāng)故園的表現(xiàn)?!扒铩弊贮c明時令,照應前兩聯(lián)。“登臺”照應詩題。這一聯(lián)是全篇的中心所在,“悲秋”二字則是詩眼所在,寫得十分沉痛。對“悲秋”的理解頗多,陶道恕認為:“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滄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唐詩鑒賞辭典》)朱炯遠在《唐詩三百首譯注評》中說:“'悲秋’二字是詩眼,兩句詩含蘊豐厚,令人味之無窮。逢秋而悲,人之常情;客中悲秋,其悲更甚;常常作客,故常常有悲。故園萬里,悲中又牽惹鄉(xiāng)關之思;獨自登臺,頓生身世伶俜之感;多病纏身,尤增愁苦之情;年值垂暮,平添功業(yè)無成之痛。萬事盡不遂愿,身心俱已憔悴矣。……”應該說這些看法都是正確的。如果把“悲秋”二字概括一下,似應看作是連結抒情和寫景的樞紐,抒發(fā)了詩人晚年羈旅之思、懷鄉(xiāng)之情、垂暮之嘆、衰鬢之怨以及家國之恨。對這一聯(lián)宋人羅大經曾在《鶴林玉露》評論道:“萬里,地之遠也;悲秋,時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边@一評論確實精確無誤地講出了杜甫這一聯(lián)中語言已達到了爐火純青、字字千鈞的非凡境地。難怪《唐詩選脈會通評林》稱:“直是蛇神牛鬼佐其筆戰(zhàn)。”對這一聯(lián)潘百齊在《全唐詩精華分類鑒賞集成》中說此聯(lián)“是詩人對自己一生的總結。短短十四字,包含著兩大層感慨:'悲秋’之情,皆由眼前落葉紛紛所引發(fā),秋葉終于歸根,而自己長期漂泊,至今猶自離家'萬里’,故此悲不可言;'多病’之嘆,從不盡長江而生,江流無限,人生百年,逝者如斯,何其短促,更何況多病纏身,孤獨寂寞。這兩句承頷聯(lián),由景起興,深發(fā)擴展,抒發(fā)悲苦情懷?!边@是對這一聯(lián)較為全面的總結和概括,也是深明作者詩旨的。 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緊承上聯(lián),仍以對句形式,進一步抒寫自己的遭遇和心情。由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將“悲秋”之情升華到憂國傷時上來,詩意更顯深沉。這一聯(lián)分承五、六句:“艱難”備嘗是因“常作客”所致,“艱難”一句深含著詩人對個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慨嘆;對終生未酬的激憤與哀怨;對祖國多災多難現(xiàn)實的憂愁與焦慮?!傲实埂比丈跤质恰岸嗖 钡慕Y果,“潦倒”一句含有無力的悲嘆,無奈之情的沉郁悲涼?!捌D難苦恨”四字,是對自己多少年來不幸遭遇的高度概括。“繁霜鬢”照應“百年”,“潦倒”照應“多病”,而“新停濁酒杯”五字,更見詩人“悲秋”之意的難以排遣。由秋景引出悲情,揭出悲因,歸到憂時傷世,把個人不幸同國家的亂離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現(xiàn)在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唉,國勢艱危,仕途坎坷,年邁和憂愁而華發(fā)早生,疾病纏身,新來戒酒,真是萬般愁緒,無以排遣。讀之為之悲痛!讀之為憂國憂民的詩人鳴不平!前三聯(lián)“飛揚震動”,卻以白發(fā)增多,護病斷酒,歸結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收煞全詩,這正如胡應麟在《詩藪》中所說:“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p> “全詩八句四聯(lián),句句皆對,又對得圓渾自然,不見斧鑿之痕,充分顯示了詩人駕馭語言的功力。起句的峭急續(xù)以第二句的略作迂徐,前者訴諸聽覺,后者訴諸視覺,既有感情節(jié)奏上的妙用,又有藝術觀照上的對比效果。如無頷聯(lián)蒼茫浩蕩的氣勢,便映帶不出頸聯(lián)'萬里’、'百年’的沉郁悲壯;反之,沒有頸聯(lián)的感慨深厚,也無以與頷聯(lián)的蕭森雄邁相對。至于尾聯(lián)之于全詩,等于兩句補語,或如高潮之下降;主體既佳,全詩自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