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潛,重慶市作協(xié)會員,重慶市散文學會會員。出版《風味巫山》《風情巫山》《風語巫山》《斑鳩的愛情》等文集。發(fā)表作品若干?,F(xiàn)供職于巫山縣文管所。 魚 躍 白 露二十四節(jié)氣——白露 浩然爸爸講故事 - 二十四節(jié)氣的故事
養(yǎng)生專家說,秋天是吃魚的最佳時機。因為此階段人的體質(zhì)較虛,需要進補。提起吃魚,就不得不說說巫山烤魚。——題記 漢水波浪遠,巫山云雨飛。 在崔巍雄麗的巫山山脈,和激情澎湃的長江之水,相互影響和作用之下,連綿呼應又相對獨立的長江三峽,成為美麗地球北緯30度上,一個神秘悠遠的文化與地理符號,也成為華夏民族融合發(fā)展,東亞型人蹣跚起步,世界文明攜手向前的重要見證。 204萬年前,居住在巫山縣廟宇鎮(zhèn)龍骨坡幽暗山洞里的這群巫山人,攀花摘果,敲骨吸髓,簡單填飽肚皮之后的大把時間,都耗費在嬉戲打鬧和漫無邊際的無聊中。偶爾,渾渾噩噩的他們笨拙地拿起石塊和木棒,也會撞大運一般收獲同樣蠢笨呆萌的飛鳥,或者肥胖得讓人暈倒的游魚。習慣了茹毛飲血的先人,一次又一次遭受魚鱗和魚刺的殊死反擊,終于在思想的毛片上刻下了粗壯的恐懼。從那以后,始終不愿意生長記性的他們,望著清清淺溪里尾大不掉的魚兒,也只能清心寡欲地收縮腸胃,用一只絨毛幽幽的右手,摸摸凸出并急劇蠕動的喉結(jié)。 說著說著就到了6000年前,擇水而居的大溪先民,把魚鱗堆成了小山,終于總結(jié)和提煉出吃魚的步驟和技巧,順便摸著了熟練捕魚的門道。他們一起結(jié)網(wǎng),一起捕撈,一起八卦,相對分工又密切協(xié)作,共同享受并承擔生產(chǎn)生活的壓力與風險,萌發(fā)并創(chuàng)建了初級形態(tài)的社會;觀察認知魚的生活習性,在氣候、水流、環(huán)境的輪回與變遷中,捕捉到人、魚和自然之間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聯(lián)系,沉淀和積累了牢牢依附在魚身的生命密碼與文化內(nèi)涵;勇敢探索不同食材的搭配,滿足人體快速發(fā)展的生理需要,以“魚”和“羊”的成功融合為典范,開創(chuàng)了飲食美學和飲食禮儀;將珍貴的“魚”作為酬謝天地神靈的禮品,拜倒在其強大堅韌的生殖能力面前,以此為內(nèi)核,萌生原始宗教和早期巫文化。更耐人尋味的是,每次捕魚豐收,大溪人手拎魚串歡呼吟唱還嫌未能充分地釋放,情不自禁地跳躍律動,觸碰到詩歌、音樂和舞蹈之門的開關,成為漢字“舞”的質(zhì)樸造型。他們坐擁青山綠水,面壁瞿塘峽口,坦對浩浩長風,以火炙烤鮮魚,暢快淋漓地享受人間珍味,迎送朝暉夕陰,欣然花開果熟。(古代并無烤字,“炮”、“燔”、炙都是燒烤的方法。毛詩注:“將毛曰炮,加火曰燔,抗火曰炙?!本褪钦f用泥裹起來燒稱炮,連毛帶皮投入火中燒稱燔,舉在火上燒稱炙。這三種燒烤方法,又總稱為炙。“烤”這個字,據(jù)說是齊白石先生的發(fā)明。) 驍勇勤勞智慧奔放的巴人,和“魚”有著不解之緣。有一種說法是,現(xiàn)代的“巴”就是早期“魚”的別音或音變,巴人就是捕魚之人的昵稱。這就是現(xiàn)在的巫山人,稱“鲇魚”為“鲇巴郎兒”,把“魚”叫做“魚擺擺”的緣由。你聽聽,“魚擺擺”和“魚巴巴”,相似度超過九成了吧?巴人效仿魚兒逆水而上百折不回的團隊精神,找到魚刺尖銳鋒利富有彈性的生存秘訣,學習魚群不斷繁衍生生不息的發(fā)展途徑。他們虔誠理智而恢弘響亮地把魚作為部落的圖騰,將游動的生命固化為抽象的概念,魚就不知不覺走上神壇,涂抹上輝煌沉重的色彩。還不惜大肆揮霍手中得天獨厚又珍貴無比的食鹽,修改了烤魚的技術說明書和美食導覽圖。膾炙之余,意猶未盡,用五谷釀造出醇厚清洌甘甜美酒“巴鄉(xiāng)清”,榮登當時名酒排行榜之首。美酒美食,相得益彰。巴人足跡里生長出來的傳說掌故,至今刺激著三峽兒女唾液和荷爾蒙的分泌。 歷史薪火相傳,世代推陳出新。源自長江之濱三峽腹心的巫山烤魚,始終散發(fā)著濃郁的時代氣息和人文滋味,把握和引領著飲食時尚。在震古爍今的大漢王朝,巫山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地位急劇上升,對外交流日益頻繁,烤魚技術得到全面升華和快速推廣?;ń?、生姜、甘草、茴香、桂皮以及芥、蔥、蒜、梅等芳香和調(diào)味植物,在去腥解毒、增進食欲、烘托清香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鐵器的成熟尤其是在廚具中的大量運用,孵化了醬、鹵、燉、煮、蒸、煎、汆等烹飪方法,推動著純粹以燒和烤為主要特點的食魚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本地首創(chuàng)有蓋土陶壇子的出現(xiàn),改寫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菹”的制作和儲藏方法,簡易時尚的泡菜迅速進入千家萬戶,直接為烤魚的輔料注入了鮮明的地域特色和飲食趣味。 巫山烤魚萌生于洪荒時代,發(fā)軔于大溪文化,崛起于巴人部落,成熟于秦漢之際,蜚聲于大江南北,傳承于街頭巷陌。千百年來,因其工藝繁復,選料考究,耗時較長,寓意豐滿,一直是豪門巨戶的桌上珍饈,尋常百姓佳節(jié)盛宴款待珍貴客人的頭道菜,成為巫山地區(qū)社交禮儀和餐飲美食的代表。 改革開放以來,物質(zhì)條件的日益豐富推進了生活水平的提檔升級。巫山人勇敢地迎接挑戰(zhàn),走出三峽,揮灑青春,書寫出峽江兒女建設偉大祖國的壯麗詩篇。經(jīng)冬復歷春,走南又闖北,對家鄉(xiāng)的眷念和牽掛卻層層渲染,愈加厚重。聽慣了勞動號子、看慣了船上白帆的巫峽兒女,思念著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懷念著家鄉(xiāng)的五谷百味,巫山烤魚就成為鄉(xiāng)愁的解藥,也成為征戰(zhàn)商場和結(jié)交朋友的“定海神針”。 漸漸地,敏銳的巫山人捕捉到這道美食攻城拔寨的能力勢不可擋,融合腌、烤、熏、溜、燴、滑、潤、拌等多種烹飪工藝,保留了傳統(tǒng)川菜和川味火鍋麻辣香鮮、色彩明艷的特點,又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隨意增減,隨便搭配。既是佐飯伴酒、口味奇絕的情懷小吃,又是層次豐富、吉祥溫馨的標準大菜,還是低油高鈣、營養(yǎng)豐富的科學正餐。很快,巫山烤魚就聲名鵲起,俘虜了一大批又一批挑肥揀瘦的吃貨。各種以巫山烤魚命名的店鋪,如雨后春筍林立于京城郊野,分布于黃河長江。短短的十多年時間,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全球以巫山烤魚命名的門店數(shù)已達13007家,其中國內(nèi)12928家,國外79家,收獲原生態(tài)門店數(shù)量國內(nèi)排名第一的稱號。據(jù)估算,巫山烤魚全年吸引消費人群高達7.13億人次,年消費魚47萬噸,年消費輔料46萬噸,年消費總額421億元,已經(jīng)在全國每年4萬億的餐飲業(yè)態(tài)分得了一杯羹,成為飲食這一民生剛需產(chǎn)業(yè)中,野蠻自由生長的龐然大鱷。盡管這些所謂的巫山烤魚門店和經(jīng)營者,和巍巍的巫山之間,并沒有一絲一毫的直接關系,但是每一個巫山人,看到龍飛鳳舞的巫山烤魚招牌,總會產(chǎn)生難以說清的異樣情愫。 不知巫山山嶺之高,但知巫山烤魚之美。這份意境,就像那首我們耳熟能詳?shù)奶圃姡?/span>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span> 這份一枝獨秀墻外芬芳的喜感,這場千帆競發(fā)轉(zhuǎn)瞬即逝的戰(zhàn)爭,這片萬木蔥蘢良莠不齊的江湖,既讓扎根于此的巫山人產(chǎn)生清晰而眩暈的驕傲,又讓展翅欲飛的巫山人感受到緊迫而沉重的危機。巫山人毅然肩負起激濁揚清、正本清源的使命,這是一種責任,也是一份擔當,更是一股舍我其誰的豪氣。因為,只要沿著正確的道路走,就會離成功的目標越來越近。巫山人,走巫山的路,闖巫山烤魚的品牌,難道還值得懷疑嗎? 餐飲市場,競爭慘烈,稍不留神就會尸骨無存。預估市場的失準、運營管理的粗暴、內(nèi)容形式的倒置、食品安全的漠視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削弱,這是五大超級殺手。每一頭都膘肥體壯,每一頭都虎視眈眈,每一頭都饕餮猙獰。要將星羅棋布撒在天涯海角,沒有任何利益關聯(lián)和血肉親情的一萬余家企業(yè),聯(lián)合打造成一艘飲食航母,這好比將一捆亂麻穿過一棵繡花針,其難度,你懂的。 溫吞吞的曉之以理和動之以情,一時之間很難奏效。登高望遠,擂鼓搖旗,召之以名,驅(qū)之以利,也許才是良藥。 深思熟慮的巫山人決定回到“巫山”這個最基礎的詞匯,回到烤魚的發(fā)源地,重新定位和詮釋烤魚產(chǎn)業(yè)。就像“巫”這個漢字所呈現(xiàn)的那樣,在蒼茫的藍天和厚重的黑土之間,圍繞擎天的巨柱,孜孜不倦地重新編寫烤魚大綱、烤魚教材以及烤魚試卷,然后交給市場和民眾去判斷,亮分。 巫山烤魚,必須選擇無法替代的巫山食材,緊盯綠色生態(tài)的標志。田家風味美,秋后草魚肥。草魚又名鯇魚,是原產(chǎn)中國的最古老,生殖最強盛,因而也是中國人餐桌上最常見,最普通的魚。因為在長江純凈清洌的浪花中游弋搏擊過,因為被巫山爽脆甘甜的水草喂養(yǎng)過,每一粒鱗片都是閃爍著晶瑩光亮的花蕾,每一條紋理都蓄滿了熱情和誠摯,每一片肌肉都有綿長的彈性,滑進唇齒間,口腔中,喉管里,就有不屈不撓的力量生長出來。在巫山的懷抱里溫存了204萬年的魚,膽小怯懦地躲藏在水的深處,今天一亮相,就口無遮攔,激情四射,什么樣的繩索都不能捆綁住靈魂,什么樣的喇叭都不能籠罩住聲音。 巫山烤魚,必須依托傳承千年的巫山技藝,尋覓秘而不宣的訣竅。巫山烤魚的制作,粗暴和溫柔并存,簡單和精細齊飛。源自于掌勺大廚之間的試探切磋,源自于婆媳妯娌之間的傾情交流,源自于文人騷客的挑剔品鑒,源自于吃貨酒客的異想天開,也源自于初出茅廬者的離經(jīng)叛道。木炭烤制的,自然純真,樸素溫潤,適宜搭配木耳、香菇、竹筍、土豆,道家仙風,微微撲面而來;電爐烤制的,奔放熾烈,外焦里嫩,可以加上泡椒、豆豉、鲊廣椒,佛教雅量,往往包容萬物;紙包清蒸的,應該摻加韭菜、豆腐、海帶、蒜泥,儒家理智,時時清心滌目……技藝是技藝,吃法歸吃法。開初還面帶微笑,強按內(nèi)心波瀾,只要三兩杯巫峽小曲、官渡白干或者廟黨參酒下肚,斯文已被剝離,戒律拋之腦后,唯有風卷鯨吸,大快朵頤,才不虛此行,不負今生。 巫山烤魚,必須搭配享譽在外的巫山佐料,派遣劈山填谷的先鋒。聆聽竹枝小調(diào)生長的建平七姊妹朝天椒,脾氣火爆,情欲旺盛,卻從不秋后算賬;吮吸日月精華發(fā)育成熟的篤坪紫皮蒜,產(chǎn)自海拔1500米的大山,皮薄肉厚,爽脆勁爆,大蒜素的含量獨步海內(nèi);遙看神女裙裾飄搖的原生九葉青花椒,麻中蘊香,持久馥郁……她們在云霧繚繞的山嶺里,簡單而寂寞地生長,緊鎖著慵懶、高雅的內(nèi)心世界,一旦遇上魚——這水之精靈,就像巫山和長江相互完美地雕塑了三峽那樣。在吹氣如蘭、嬌喘連連和香汗淋漓的誘惑下,千年修行轟然倒塌,潛藏在身體深處的本能猝然蘇醒,一瞬間,只要一瞬間,已是翻江倒海,如癡如醉,轟轟烈烈地本色演繹狂野迷亂的劇情。 我的巫山,我的烤魚,你還有什么呢?你還要什么呢? 還有,包括但不限于不可復制的巫山味道,千頭萬緒的巫山標準,四通八達的巫山途徑……等等。真是不登巫山,不知天之高也。巫山之高,在于其基礎之厚重和廣大,在于其博采眾長又獨樹一幟。這面獵獵作響的旗幟,代表了裂石穿云的方向感、雷霆萬鈞的號召力和身正為范的約束性。 既有蓬勃欲發(fā)的底蘊,也有兼收并蓄的氣量。巫山烤魚具有強烈的草根性,自然就會有無與倫比的吸附力、摧枯拉朽的拓展力和無性繁殖的再生力。 很多人和巫山烤魚發(fā)生聯(lián)系是從味覺開始的,馨香鮮辣,酸甜誘人,盛開在霓虹閃爍的城市一角,腳步凌亂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或者靜若處子的山野鄉(xiāng)村。先是若有若無的一絲,漸漸就充盈和跌宕起來,最后鋪天蓋地成燎原之勢,撩撥得人神魂顛倒,跌跌撞撞。然后是五彩繽紛的視覺沖擊,淺灰的魚唇、栗青的魚背、雪白的魚肚、曙紅的辣椒、藤黃的生姜、翠綠的萵筍……嘖嘖,一個高明的廚師,原來也是一個調(diào)色的大師,濃墨重彩,層次分明。剩下的,只要你身臨其境就無需我多說,麻辣、香辣、糊辣、酸辣、家常、蒜香諸味之外,還可任意勾兌,絕不讓你的味蕾和腸胃失望,也一定會讓你興高采烈、滿懷希望而來,手舞足蹈、豪氣沖天而歸。 我可以漂洋過海,你也能跋山涉水。想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任何一個角落吃上巫山烤魚,都絕對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甚至只需動動手指,就會有人專程奉送,像模像樣,一應俱全??爵~的江湖,和江湖的烤魚一樣,形形色色,紛紛揚揚。 可如果,如果是你,想通過一道美食,體驗文化的源遠流長,琢磨故事的山高灘險,品鑒味道的風急浪高,感受人生的潮起汐落—— 一句話,如果你要弄懂烤魚的真相,和睦,溫馨,神奇,那么,你到中華烤魚源鄉(xiāng)巫山來吧! 在桃花緋紅的陽春來, 在脆李綴枝的盛夏來, 在柑橘飄香的金秋來, 在紅葉滿山的隆冬來!
巫文弄墨是巫山縣文學藝術聯(lián)合會創(chuàng)建的文學藝術公眾號, 旨在展示《巫山》雜志佳作、 交流傳播巫山本土文化藝術、 為文學藝術愛好者提供 一個交流展示的平臺, |
|
來自: 閑云野鶴b8ooo1 > 《巫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