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易中天老師在百家講壇上說的,當時他剛好提到袁紹和曹操,在講述二人少年故事時有感而發(fā)。乍一看這句話蠻有道理的,因為在我們身邊也不乏很多老人說過類似的話,比如班級里追淘氣的往往是最有出息的,再比如同學聚會時最有錢的,竟然是當初成績最差的等等。 但這句話我們聽聽就好了,歷史上的曹操并非天生的奸雄,他也憤青過,而我們認為自大的袁紹也絕非天生的官二代,而是通過自身奮斗,一步一步達到人生頂峰的。曹袁二人皆是一時之豪杰,下面船夫就帶大家一起來分析一下。 庶出子的逆襲——袁紹與我們所想象的官二代不同,袁紹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史學家裴松之的根據(jù)《魏書》中:
推論出袁紹的母親很可能是他的叔父袁成府中之女,此外還有魏國郎中魚豢所著的野史《典略》中記載:
也就是說袁紹不僅是庶出,而且其母親還是位身份卑賤的婢女,袁紹就成了袁逢在外面的私生子,這對于袁氏這樣四世三公(見注釋1)的家族來說,是很丟臉的事情。雖然野史存爭議,但非嫡出的袁紹在家里不受待見是毫無疑問的。 所以到了成年,袁紹只做到了左中郎將,而他的同父異母哥哥,袁氏這一代的嫡長子袁基,此時已經(jīng)官至太仆,位列九卿(見注釋2),并且繼承了他們父親的爵位——安國亭侯。憑此成就,袁基毫無疑問的成為袁氏一門的領軍人物。這么看袁紹真的是被壓的死死地,但他要是就此墮落下去,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 此時的袁紹另辟蹊徑,走了一條不尋常的捷徑——外戚。這是一條士大夫最為羞恥的進階路,而袁紹不但走了,而且憑此平步青云。原來當時的何皇后(見注釋3)出身于一個屠夫家庭,他的哥哥何進子承父業(yè)做了宰豬生意,卻一下子成了皇帝的大舅哥。試問一個身份低賤的人,突然身居高位最缺什么? 主流認同和信得過的人。史書中已經(jīng)很難找到關于袁紹如何取信于何進的記錄,畢竟即使是現(xiàn)代社會,這種事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往往只有當事人雙方才清楚。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事情的結果中,找到蛛絲馬跡,那就是袁紹在何進掌權后,便與其建立了非比尋常的關系,不但到了何進的信任,還被任命為西園新軍八校尉之一的中軍校尉(公元188年),與曹操(典軍校尉)成為了同事,進入了國家權力中樞。 雖然袁紹與曹操同為校尉,但背后的勢力卻不同,袁紹出身士大夫家族,但卻走了投靠外戚的捷徑。曹操出身于大宦官家族(見注釋4),卻一直想做個治世能臣,因此便想脫離被詬病的宦官勢力,嘗試與士大夫和外戚接近。士大夫、外戚和宦官,三者在東漢末年維持了一個相對默契的平衡。如果這一平衡一直持續(xù)下去,或許就沒有三國的故事了。打破平衡的關鍵始于董卓入京,而建議何進召董卓入京的就是袁紹,參考《后漢書》中的描述:
根據(jù)這段,將袁紹說成是引董卓進京的始作俑者,也絲毫不為過。不僅如此,當董卓淫亂朝綱時,袁紹又是第一個跳出來要討伐董卓的,根據(jù)《資治通鑒》中記載:
不過對于天下諸侯大討董這件事,后世很多人多詬病以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不作為,如果我們假設這些諸侯都是漢朝的忠臣良將,這么說的確沒問題,但如果我們假設這些都是各懷鬼胎,準備逐鹿中原的野心家時,會發(fā)現(xiàn)這種走形式,恰恰是對這些人最好的結果,尤其是盟主袁紹。 他不但利用討伐董卓這件事除掉了一直壓著自己一頭的,袁氏當代領軍人物袁基,繼承了袁氏絕大部分政治遺產(chǎn),同時又通過討伐董卓獲得了極大的威望,《后漢書》這樣描述:
自此袁紹通過召董,討董的兩步操作,讓自己從一個小小的中郎將,一躍成為一方諸侯,不但擁有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獲得了和各路諸侯逐鹿天下的資格,完成了作為庶出子的逆襲。 亦步亦趨的袁曹二人相較與已經(jīng)賺取第一桶金的袁紹,此時的曹操就慘兮兮了,不但中了埋伏,還非常不受待見(見注釋5),直至看到袁紹大有深意的笑容,曹操才如夢方醒,如今這個天下已經(jīng)無法實現(xiàn)自己治世之能臣的理想,而只需要冷血的梟雄。于是曹操收拾家底,開始尋找自己的第一桶金。 如果說袁紹的第一桶金是借勢得來的,那么曹操的第一桶金毫無疑問是奪來的。當時黃巾軍圍困兗州,太守戰(zhàn)死,二把手鮑信便邀請曹操來主持大局,而后大破黃巾軍,獲降卒青州兵三十余萬。但很可疑的是曹操在當時并未有多大名氣,戰(zhàn)爭經(jīng)驗也不多,作為二把手的鮑信和曹操非親非故,為何不自己當郡守,而去找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曹操。而最可疑的是鮑信死于亂軍之中,且死不見尸。所以后人推論曹操被邀是假,綁架是真,到很符合梟雄的做法。 但即使擁有了軍隊,曹操和袁紹依然不是一個層次的勢力,于是這時候曹操也跟當初的袁紹一樣,打出了一張牌——挾天子。這點后來也成為很多人詬病袁紹的一點,但卻忽略了袁曹實力的差距,天子權威對于勢單力薄的曹操是雪中送炭,但對于四世三公且坐擁河北的袁紹,則十分雞肋,因為袁紹實力最強,只要穩(wěn)扎穩(wěn)打,統(tǒng)一北方,天下指日可待。除此之外,俗話請神容易送神難,心思活絡的漢獻帝會對擁立的諸侯造成掣肘,后來證明漢獻帝的的確確給曹操吃了很多悶虧。 接下來,終于到了關鍵一個節(jié)點——官渡之戰(zhàn),過程和結果其實沒啥好洗白的,袁紹從發(fā)動這場戰(zhàn)爭就是個錯誤!而且是戰(zhàn)略錯誤,因此給了本來注定失敗的曹操獲得了翻盤機會。但這種錯誤,沒過多久曹操就在赤壁之戰(zhàn)中也犯了一次!所以單憑官渡之戰(zhàn)而判斷袁本初一無是處,是不客觀的,重要的是當時曹操實力弱,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袁紹已經(jīng)獲得了絕對優(yōu)勢,難免就志得意滿不聽人勸。 曹操赤壁大敗而回時,當著眾人面說假若郭奉孝活著,不至于有此敗,其實是在給自己臺階下,倘若郭嘉真的能活到赤壁之戰(zhàn),曹操也真心未必能聽進去。一個人志得意滿,真的是很難聽進去人的建議的,而這并不是什么缺點,對創(chuàng)業(yè)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創(chuàng)始人這種不從眾,固執(zhí)己見的特質,恰恰導致很多成功企業(yè)的誕生,最典型的例子,馬云成功前,周圍的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他可能是個騙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