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侍菩薩 北齊 河北省 南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在美國收藏中國文物最著名的七座博物館中,我參觀了其中六座,六座以收藏中國文物為特色的博物館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賓大博物館。 賓大博物館中國館 賓大博物館的正式名稱叫做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學和人類學博物館,以收藏埃及、中國和近東文物而聞名。中國館設在一個帶穹頂?shù)膱A形展廳,北側正中間立著北魏造像碑,兩幅來自山西廣勝寺的壁畫懸掛在左右,來自響堂山石窟的佛頭和佛像分列兩側,六朝的麒麟、天龍山的天王護衛(wèi)左右,北齊至唐宋各個時期雕塑依次排列,唐太宗昭陵六駿中的兩匹駿馬颯露紫和拳毛騧赫然矗立,河北易縣遼三彩羅漢光彩奪目。穹頂?shù)奶齑盀⑾氯岷偷墓饩€,千百年歷史和時間沉淀下來的菁華,沐浴在今朝的日光當中,站在展廳中央就能感受到那股強烈的震撼力。 對賓大博物館的好感,不僅是賓大博物館把最佳的展廳布置成中國館,還有一個層面的因素,那就是梁思成曾經(jīng)就讀于賓大建筑系,在這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梁思成先生對中國建筑學研究的貢獻無需我贅言,我對中國古建筑和佛教造像的喜好,是相當大的程度上受益于他的著作《中國建筑史》和《中國雕塑史》。在我書萬冊的藏書當中,這兩本是翻看頻率非常高的書。 好了,來看賓大博物館藏佛教造像吧。 彌勒佛造像 北魏熙平元年(516)山東省 賓大博物館藏 彌勒佛造像(背面局部) 北魏熙平元年(516)山東省 賓大博物館藏 彌勒佛造像碑座 北魏 河北省 賓大博物館藏 彌勒佛造像碑座 北魏 河北省 賓大博物館藏 △上2圖:覆蓮座上本有一尊彌勒佛雕像,已缺失。四方底座正面刻著一坐蓮女子高舉香盤,兩邊各有一獅子護衛(wèi)。左右兩面分別刻著供養(yǎng)人夫婦一家進香的場面。底座背面有銘文。 彌勒佛 東魏天平三年(536)鎏金青銅 賓大博物館藏 釋迦牟尼佛立像 東魏武定四年(546)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釋迦牟尼佛立像(碑陰) 東魏武定四年(546)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麒麟 六朝時期(公元4-5世紀)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佛頭像 北齊 河北省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菩薩頭像 北齊 河北省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菩薩頭像 北齊 河北省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上2圖:菩薩頭像 北齊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上面這兩尊菩薩頭像可能來自同一洞窟,是主尊的左右脅侍菩薩。博物館沒有說明它們來自哪一個洞窟。 佛陀和菩薩像3尊 北齊 河北省 南響堂山石窟 這三尊造像推測來自河北省南響堂山石窟。中間一尊是辟支佛佛陀,他是通過自己修行而覺悟成佛的,通常居于佛和菩薩的次首位置。兩側是修飾精美的脅侍菩薩,本來他們應該侍立于佛陀兩側。 脅侍菩薩 北齊 河北省 南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造像碑 北齊武平六年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造型碑(碑側) 北齊武平六年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造像碑(碑陰局部) 北齊武平六年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造像碑(碑陰局部) 北齊武平六年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上4圖:造像碑 北齊武平六年 河北省 響堂山石窟 此碑推測來自河北省響堂山石窟。此碑造像精美繁復,碑陽含碑首有四層造像龕,碑陰有三層造像龕。其中碑陰中間龕內刻“文殊師利問疾品”。 靈泉寺造像碑 北齊天保二年(551) 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靈泉寺造像碑(局部) 北齊天保二年(551)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靈泉寺造像碑(局部) 北齊天保二年(551)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靈泉寺造像碑(側面) 北齊天保二年 河南省 賓大博物館藏 △上4圖:靈泉寺造像碑 北齊天保二年(551)河南省 此碑題記顯示天保二年靈泉寺諸寺的寺僧造祈愿佛碑八通。此碑碑陽中部龕內刻九尊像,一佛二弟子四菩薩,外側二層應該是供養(yǎng)僧人。龕楣刻伎樂飛天。碑首刻文殊師利問疾品。碑陰題記。碑側刻經(jīng)變故事。 一佛二弟子二菩薩 北齊 大理石 賓大博物館藏 一佛二菩薩 (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 隋 青銅 賓大博物館藏 觀音菩薩立像(局部) 唐神龍二年 陜西省 賓大博物館藏 菩薩立像 唐武周 圣歷三年(700) 彩繪貼金石刻 賓大博物館藏 白石浮雕菩薩像 唐 賓大博物館藏 天王像 唐 鎏金彩繪石刻 山西天龍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天王像 唐 鎏金彩繪石刻 山西天龍山石窟 賓大博物館藏 △上2圖:天王像2尊 唉!又見天龍山佛像。150多尊佛像分散在世界各地,看一尊是一尊吧。 文殊菩薩 唐 彩繪石刻 賓大博物館藏 柱礎 唐 賓大博物館藏 下面兩匹昭陵六駿,雖不是佛教造像,但也一并在此羅列一下吧。 昭陵六駿 之 拳毛騧 唐 陜西昭陵 賓大博物館藏 昭陵六駿 之 颯露紫 唐 陜西昭陵 賓大博物館藏 左面武士為大將軍丘行恭,正為胸前中箭的駿馬拔箭。 昭陵六駿是陜西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北面祭壇東西兩側的六塊駿馬青石浮雕石刻。 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騎過的戰(zhàn)馬,分別名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烏”、“特勒驃”、“青騅”、“颯露紫”。為紀念這六匹戰(zhàn)馬,李世民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閻立德弟弟),用浮雕描繪六匹戰(zhàn)馬列置于陵前。 石刻體量巨大,每塊石刻寬約2米,高約1.7米。1914年美國人畢士博盜運它們的時候,是砸碎后裝箱運至美國的,此人當年欲將其余四駿一并盜走,裝箱待運時被截下。其余四駿現(xiàn)存西安碑林博物館,六駿從此天各一方。 觀音菩薩立像 宋 彩繪木雕 賓大博物館藏 觀音菩薩立像 遼 鎏金青銅 賓大博物館藏 三彩羅漢 遼 河北省易縣 賓大博物館藏 自在觀音 金或元 鎏金彩繪木雕 賓大博物館藏 梁思成《中國雕塑史》中提到這尊像,而稱該姿態(tài)為“Maharajalina”,并稱其為該類觀音木像中最大、形態(tài)最莊嚴者。梁思成認為這尊自在觀音像可能比大都會所藏的略早,因為大都會所藏不比這尊莊嚴,更加靈動一些。據(jù)傳此姿勢可溯源至佛教產(chǎn)生前印度王族坐姿。 釋迦牟尼佛 元 干漆 賓大博物館藏 元代與尼泊爾之間的交流頻繁,此尊佛像的面部具有明顯的尼泊爾風格。由于采用了夾苧干漆工藝,造像的衣褶非常流暢自然。佛像中空,內中發(fā)現(xiàn)了佛經(jīng)、香灰等物品。 本文轉載自“佛法藝術“ |
|
來自: Michael430 >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