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件金銀器瑰寶閃耀河北博物院 近日,“金銀曜爍 美熠四方——京冀晉豫陜五省市金銀器展”在河北博物院舉行,共展出600余件金銀文物珍品,其中一級文物占比近20%。 掐絲鑲嵌金辟邪 東漢 定州博物館藏 據(jù)介紹,此次展覽共分為“初見”“容融”“和合”“余緒”四個部分,展出包括首都博物館、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在內(nèi)的32家文博單位收藏的600余件金銀器展品。其中,一級文物數(shù)量達110多件,占總數(shù)的近20%,一二三級以上文物總占比超90%。 金鋪首 戰(zhàn)國 西安博物院藏 東羅馬拜占庭金幣 東魏 磁縣博物院藏 波斯狩獵紋鎏金銀盤 北魏 山西博物院藏 金臂釧 商 北京市平谷區(qū)劉家河遺址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金腰帶飾 西周 河南博物院藏 鏤雕龍鳳紋銀鋪首西漢 河北博物院藏 小金獸 西晉 洛陽博物館藏 如展出的一件造型小巧、金光閃閃的辟邪,格外引人注目。資料顯示,該器全稱為東漢掐絲鑲嵌金辟邪,1969年河北省定州市中山穆王劉暢墓出土,現(xiàn)收藏在定州博物館。其高3.4厘米;形似虎,辟邪頭上二角,作昂首闊步狀,采用焊接、掐絲、纏繞技法制作;前額隆起,角向后垂卷,鑲紅瑪瑙、綠松石珠為睛,張口露齒,四肢前伸,長尾拖地;身體以金片捏制成型,角、尾為粗金絲上纏繞細絲,頸前和后背在凹槽內(nèi)鑲嵌紅瑪瑙、綠松石;其他部位也零星鑲嵌紅瑪瑙、綠松石;體表滿飾密集的金粟粒。此件辟邪應是以虎為原型加以獸形變,造型生動,頗具想象力。 另一件北魏狩獵紋波斯銀盤,則以其鮮明的異域特色“圈粉”無數(shù)。該銀盤1981年大同市南郊區(qū)小站村正始元年(504)封和穾墓出土,現(xiàn)為山西博物院收藏。銀盤高4.1、口徑18厘米,圈足高1.4厘米。主體圖案為狩獵圖。狩獵圖中央站立的是一個伊朗臉型的中年男子,留著絡腮胡須。頭上似用圓形帽子罩住頭發(fā)。帽子的前額有一道九顆珍珠組成的帽飾,圖中僅露出左側(cè)的一半。腦后有薩珊波斯式飄帶兩道,這是典型的薩珊王朝的裝飾。耳掛一水滴形垂珠。頸部掛一由圓珠串成的項鏈。腕上戴一件由圓珠組成的手鐲。腹部前面的腰帶上也綴以圓珠兩顆,帶的兩端下垂。臀后也有一對較簡單的飄帶。褲腳緊裹于腿上,下達踝關節(jié)。腳上所穿的靴子似乎是革制的。狩獵者兩手持矛,他的身前身后有三頭野豬活動于蘆葦叢中。這種狩獵紋是波斯薩珊王朝常見的紋飾,其構(gòu)圖具有典型的波斯薩珊王朝藝術風格。 馬蹄金 漢 咸陽博物院藏 銀茶碾 唐 法門寺博物館藏 鏨花蚌形銀盒 唐河南博物院藏 鏨花鳳鳥紋金靴 遼 山西博物院藏 鏨花鴛鴦紋金盒 唐 山西博物院藏 金餅 西漢 河北博物院藏 此外,展出的商代金臂釧、西周金腰帶飾、戰(zhàn)國金鋪首、西漢鏤雕龍鳳紋銀鋪首、漢代馬蹄金、西晉小金獸、唐代鏨花蚌形銀盒、遼代鏨花鳳鳥紋金靴等,皆為歷代金銀藝術中的精品杰作。 金銀歷來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征,而用金銀變幻出的藝術珍品,光芒中閃現(xiàn)著高貴與典雅,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寄托著人們美好的愿望。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展覽,可以從不同側(cè)面反映出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交流互鑒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展示了五省市各文博單位之間交流互動的豐碩成果。 據(jù)悉,此次展覽將持續(xù)到2020年2月26日。 (圖片來源于收藏快報) |
|
來自: youxianlaozhe > 《博物館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