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25.肺脹

 學(xué)中醫(yī)書館 2023-06-27 發(fā)布于山東

25.肺脹 

前言

本資料是我學(xué)習(xí)中醫(yī)內(nèi)科學(xué)的摘錄筆記歸納,共摘錄了七十八個病癥和全部辯證的對癥方劑.

由朱永庫老人編輯.整理.本人喜歡電腦網(wǎng).酷愛中醫(yī).自學(xué)中醫(yī)20多年,積累了很多中醫(yī)資料.但

從不給外人看病。自己和家里人有病.我才自己找藥方治療。我今年75歲,45歲后從沒去醫(yī)院

看過病,沒打過針,沒住過院.有病自己用中藥調(diào)理就好了。發(fā)表本資料目的是為了行善積德

,供有緣人共享。

1.痰濁壅肺證:咳嗽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短氣、喘息,稍勞即著;怕風(fēng)、易汗;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質(zhì)偏淡,苔薄膩或濁膩,脈細滑。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六君子湯加減、。

蘇子降氣湯、

蘇子3克 橘皮3克 半夏3克 當(dāng)歸3克 前胡3克 厚樸3克 沉香1.5克 炙甘草1.5克 生姜2片 肉桂1.5克(沖服

1.若痰涎壅盛,喘咳氣逆難臥者,酌加沉香以增強降氣平喘之力;

2.兼有表證者,加麻黃、杏仁等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

3.兼氣虛者,加人參、黃芪等以益氣補虛;

4.若腎虛較甚者,可加附子、補骨脂等以助溫腎納氣之功;

5.若無明顯腰酸腿軟,氣短浮腫等下虛之象者,桂心亦可去之。

加減2:

1. 脾肺氣虛,易汗乏力者,加黃芪、白術(shù)健脾益氣,補肺固表;

2. 痰多胸滿不能平臥,加葶藶子瀉肺祛痰。

3.痰多喘急,胸滿 不能臥,加葶藶子瀉肺化痰。

三子養(yǎng)親湯、

炒白芥子9克 炒蘇子9克 炒萊菔子9克  

1.以食滯脘滿為主,則重用萊菔子,酌加枳實、白術(shù)、神曲等以助化食行滯;

2.如以氣滯氣逆為主,則重用蘇子,酌加厚樸、杏仁、沉香等以助行氣降逆;

3.如以寒痰凝滯為主,則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細辛、半夏等以助溫化寒痰。

4.痰多喘急,胸滿 不能臥,加葶藶子瀉肺化痰。

六君子湯加減

人參3克(焗服) 白術(shù)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紅棗2枚  

1.氣虛較甚者,重用人參、白術(shù);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陳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飲。

5.痰多喘急,胸滿 不能臥,加葶藶子瀉肺化痰。

肺脾氣虛證:氣虛、自汗、短氣、乏力,痰量不多。

六君子湯加黃芪、五味子等;人參3克(焗服) 白術(shù)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黃芪5克 五味子4.5克 生姜3片 紅棗2枚  

1.氣虛較甚者,重用人參、白術(shù);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陳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溫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細辛以溫肺化飲。

2.風(fēng)寒束肺(外寒內(nèi)飲證):喘咳胸悶,痰多粘白泡沫;干嘔;惡寒、發(fā)熱、不渴、無汗、脈浮緊。小青龍湯加減;麻黃9克(包) 桂枝9克 炙甘草9克 白芍9克 細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用藥思路參考

1.如果口渴則去半夏,加入栝蔞根9克

2.如果輕微下痢則去麻黃,加入茯苓9克。

3.若噎者,去麻黃,加入炮附子5克。

3.若小便不利,少腹?jié)M者,去麻黃,加茯苓12克。

4.若喘去麻黃加入杏仁12克(去皮尖)

5.若外證較輕者,可去桂枝,麻黃則改用炙麻黃。

6.兼有熱象而出現(xiàn)煩躁者,加生石膏、黃芩。

7.兼有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蒼耳子。

8.兼水腫者,加茯苓、豬苓。

加減 :

1.痰多者,加漸貝母、杏仁以化痰;

2.咯痰不利者,加桔梗宣肺利氣;

3.若有郁熱,兼見煩燥口渴者,可加生石膏清泄郁熱;

4.咽痛甚者,可加杏仁宣肺止咳;

5.便秘者,加瓜蔞仁潤腸通便。

如果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減緩發(fā)散之力,麻黃用蜜炙以偏重宣肺平喘。

   若本癥嚴(yán)重者,水氣上逆,可見面浮目脫,可選

紫蘇散;蘇子 半夏 五味子 麻黃 細辛 紫菀 赤茯苓 黃芩 甘草 陳皮 桂心 葶藶子 桑白皮 生姜

   若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平臥,喉中如水雞聲,用

白前湯;白前 紫菀 半夏 大戟

   若咳逆上氣,支滿息欲絕,氣結(jié)于胸中,選用

一合湯;芫花 桂心 干姜 生姜 細辛 菖蒲

 外寒內(nèi)飲郁而化熱證:煩燥而喘,脈浮,用小青龍加石膏湯以兼清郁熱。

小青龍加石膏湯;麻黃9克(包)  白芍9克  桂枝9克  細辛9克  干姜9克  五味子12克  半夏12克  石膏9克  甘草9克

3.痰熱郁肺證:咳嗽喘急,胸滿氣粗;痰黃或白,粘稠難咯;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煩燥口渴、舌質(zhì)紅、溲黃、便干;苔黃或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加減。

痰熱郁肺1(越婢加半夏湯):麻黃18克(包)  石膏24克  生姜9克  紅棗15枚  半夏12克

1.痰熱內(nèi)盛,膠粘不易咯吐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風(fēng)化硝以清熱滑痰利肺。

2.痰鳴喘息,不得平臥,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

3.痰熱壅結(jié),便秘腹?jié)M者,加大黃泄熱通便,以降肺氣。但不可過劑,以免傷正。

4.痰熱傷津,口舌干燥,加花粉、知母、蘆根以生津潤燥。

5.陰傷而痰量已少者,酌減苦寒藥物,加沙參、麥冬等滋養(yǎng)陰液。

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氣,目如脫狀,痰多粘,身熱脈大者。(清宣肺氣,解表化飲)

痰熱郁肺2(桑白皮湯):桑白皮5克 黃芩5克 黃連5克 梔子5克 杏仁5克 川貝5克 半夏5克 炒蘇子5克  

1.痰熱內(nèi)盛,膠粘不易咯吐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風(fēng)化硝以清熱滑痰利肺。

2.痰鳴喘息,不得平臥,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

3.痰熱壅結(jié),便秘腹?jié)M者,加大黃泄熱通便,以降肺氣。但不可過劑,以免傷正。

4.痰熱傷津,口舌干燥,加花粉、知母、蘆根以生津潤燥。

痰熱壅肺,喘咳痰黃稠者。(清泄肺熱,化痰降逆)

 痰熱壅肺證:喘促氣短,胸滿咳嗽,痰黃或白,粘稠難咯,發(fā)熱有汗,口干面赤,苔黃,脈浮滑數(shù)。清氣化痰丸加減;

陳皮3克 杏仁3克 枳實3克 酒黃芩3克 膽南星4.5克 瓜蔞仁3克 茯苓3克 生姜3克 制半夏4.5克  

1.若肺熱較盛,見有身熱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清熱瀉火;

2.痰多氣急者,可加魚腥草、桑白皮等以清瀉肺熱;

3.若熱結(jié)便秘,可加大黃、芒硝等以瀉熱通便。

加減2:

1. 咳嗽者,加枇杷葉肅肺止咳;痰多者,加葶藶子利肺化痰;

2. 痰臭者,加魚腥草、金蕎麥清熱解毒;

3. 發(fā)熱者,加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4. 口渴者,加金銀花、蘆根清熱生津;

5. 便秘者,加大黃通腑瀉下。

4.痰蒙神竅證:神志恍惚、煩燥、撮空理線,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肢體瞤動、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淡黃膩、脈細滑數(shù);舌暗紅或淡紫。

滌痰湯;姜南星7.5克 半夏7.5克 枳實6克 茯苓6克 橘紅4.5克 石菖蒲3克 人參3克(包) 竹茹2克 甘草2克

1.若見高熱煩燥,神昏譫語,舌質(zhì)紅降者,為痰郁化熱,內(nèi)陷心包,可加黃連、天竺黃,以清熱化

2.若舌質(zhì)紫暗,為內(nèi)有瘀血,可酌加丹參、桃仁、紅花、丹皮等,以活血化瘀通絡(luò)。 3.如痰涎壅塞氣道,痰鳴喘促不安,加用猴棗散(每次0.3-0.6克,日三次)、鮮竹瀝水(每次30-60毫升,一日數(shù)次)等,以豁痰利肺。

4.若痰熱內(nèi)盛,身熱煩躁,神昏譫語,苔黃舌紅者,加黃連、天竺黃、竹瀝,中成藥改用安宮牛黃丸(每次一粒,日2-3次),以增強清心開竅之力。

5.若肝風(fēng)內(nèi)動,四肢抽搐,加鉤藤、全蝎,另服羚羊角(0.3-0.6克,日2-3次)以平肝息風(fēng)。

6.熱傷血絡(luò),皮膚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鮮紅者,配合清熱涼血止血藥物,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

另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

或菖蒲郁金湯加減石菖蒲 郁金 竹茹 竹瀝 玉樞丹 山梔子 牡丹皮 連翹 燈芯草 木通 

加減2:

1.痰熱較重者,可加瓜蔞、膽南星清熱化痰為;

2.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加大黃通腑瀉下。

菖蒲郁金湯;

石菖蒲 郁金 竹茹 竹瀝 玉樞丹 山梔子 牡丹皮 連翹 燈芯草 木通 ]

加減2:

1.痰熱較重者,可加瓜蔞、膽南星清熱化痰為;

2.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加大黃通腑瀉下。

 熱痰內(nèi)閉重證可服至寶丹;寒痰內(nèi)閉,氣虛欲脫者改獨參湯送服蘇合香丸;寒痰內(nèi)閉者,用三生飲或羚羊鉤藤湯加減.

5.肺腎氣虛證:呼吸淺短難續(xù),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胸悶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心悸、汗出、形寒;舌淡或黯紫,脈沉細數(shù)或有結(jié)代。平喘固本湯、補肺湯加減。

肺腎兩虛證(平喘固本湯);黨參5克 五味子5克 冬蟲夏草5克(研粉,焗服) 胡桃肉5克 坎臍5克 沉香5克 靈磁石5克 蘇子5克 款冬花5克 法半夏5克 橘紅5克  

1.肺虛有這-進,怕冷,舌質(zhì)淡:當(dāng)溫肺寒,加肉桂、干姜、鐘乳石等。

2.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yǎng)陰液。

3.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膩:加厚樸、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溫。

4.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dāng)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

1:肺腎氣虛,喘咳有痰者。

肺腎兩虛證(補肺湯)人參5克 黃芪9克 麥冬9克 五味子9克 桑白皮6克 紫菀6克  

1.肺虛有這-進,怕冷,舌質(zhì)淡:當(dāng)溫肺寒,加肉桂、干姜、鐘乳石等。

2.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yǎng)陰液。

3.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膩:加厚樸、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溫。

4.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dāng)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

2:肺氣虛弱,喘咳短氣不足以息者。

 若呼吸淺短,動則尤甚,聲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面浮肢腫,手足心熱,心悸心慌,舌質(zhì)黯紅或舌紅,少苔,脈沉細弱或細數(shù)。

人參蛤蚧散合八珍湯加減;人參6克(焗服) 蛤蚧6克 炙黃芪9克 白術(shù)6克 茯苓6克 炙甘草3克 酒當(dāng)歸9克 熟地9克 川芎4.5克 桃仁5克 貝母5克 生姜5片 紅棗3枚 

加減:

1. 腎不納氣者,加五味子、補骨脂以補腎納氣;

2. 陰虛者,加百合、生地、天冬、麥冬、玄參滋陰;

3. 心悸者,加龍眼肉、遠志,重用炙甘草益氣養(yǎng)心;

4. 血瘀者,加丹參、五靈脂活血祛瘀。

  臨證參考:肺腎陰虛者,百合固金湯加減;肺腎氣虛者,補肺湯合生脈散加減;肺腎氣陰兩虛甚者,生脈散合麥味地黃湯加減;肺脾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減。

百合固金湯加減;熟地9克 生地9克 歸身9克 白芍3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玄參6克 川貝4.5克 麥冬4.5克 百合4.5克

肺腎氣虛者,補肺湯合生脈散加減;人參5克 黃芪9克 麥冬9克 五味子9克 桑白皮6克 紫菀6克 

1.肺虛有這-進,怕冷,舌質(zhì)淡:當(dāng)溫肺寒,加肉桂、干姜、鐘乳石等。

2.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yǎng)陰液。

3.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膩:加厚樸、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溫。

4.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dāng)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

肺腎氣陰兩虛甚者,生脈散合麥味地黃湯加減;山萸肉12克 山藥6克 熟地12克 丹皮3克 澤瀉3克 茯苓6克 五味子7.5克 麥冬7.5克(去心)

肺脾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減。人參3克(焗服) 白術(shù)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陳皮1.5克 歸身1.5克 生姜2片 紅棗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正虛喘脫證:氣短息促,喉中痰聲如鼾;心慌、汗出、四肢有關(guān)厥冷;面色晦滯,唇甲青紫,舌淡紫暗;神志淡漠或模糊不清;脈微欲絕或微弱細數(shù),三五不調(diào)。

參附龍牡湯加減;人參6克 附子10克 

1.當(dāng)用于休克、心衰而見手足厥冷、脈微欲絕、大汗不止的陽氣欲脫之證時,可加煅龍骨、煅牡蠣、山萸肉、白芍、炙甘草等斂汗?jié)撽栔?,以增強固脫之效?/span>

2.若伴有煩燥內(nèi)熱,口干顴紅,汗出粘手,為氣陰俱竭,可去附子,加麥冬、西洋參、五味子益氣養(yǎng)陰。

3.如陰陽兩虛,舌紅苔少,見有裂紋,或脈數(shù)者:加麥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陰收斂。

4.陽氣虛極,氣不攝血,咯吐泡沫血痰,或吐血、便血:酌加三七、仙鶴草、花蕊石、茜草根等化痰止血。

5.喘促,氣不得續(xù):加服蛤蚧粉2克,以補氣納腎。

6 .陽虛水泛證:面浮,肢體盡腫,腹?jié)M;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腹痞脹,納谷減少;怕冷,尿少;面唇青紫,舌胖,質(zhì)黯,苔白滑,脈沉細。五苓散、防已黃芪湯加減?!?/span>

陽虛水泛證(五苓散);豬苓9克、澤瀉15克 白術(shù)9克 茯苓9克 桂枝6克  

1.腎虛者,可并服濟生腎氣丸。

2.陽虛甚,畏寒肢冷,可加附子、干姜以溫陽散寒;可用真武湯溫陽利水。

3.水腫勢劇,可加沉香、黑白丑、萬年青根行氣逐水。

1:身腫,腹脹,咳逆,心悸,小便不利等癥。(陽虛氣不化水)

陽虛水泛證(防己黃芪湯);防已12克 炙甘草6克 白術(shù)9克 黃芪15

1.如果兼氣喘加麻黃6克

2.如果兼胃中不和的,加入白芍3.6克

3.如果兼有氣上沖的,加桂枝3.6克

4.如果兼下有陳寒的,加細辛3克

5.水濕偏盛,腰膝腫者,宜加茯苓、澤瀉以利水退腫。

6.腎虛者,可并服濟生腎氣丸。

7.陽虛甚,畏寒肢冷,可加附子、干姜以溫陽散寒;可用真武湯溫陽利水。

8.水腫勢劇,可加沉香、黑白丑、萬年青根行氣逐水。

2:水腫身重,惡風(fēng)有汗,小便不利等。(氣虛水濕內(nèi)停)

 若浮腫心悸,氣短倚息,尿少肢涼,唇紺舌紫苔膩,脈沉虛數(shù)或結(jié)代。金匱腎氣丸(虛證)合真武湯(水腫)加減;山萸肉12克 山藥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澤瀉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 

(或用 山萸肉12克 山藥12克 熟地24克 丹皮9克 澤瀉9克 茯苓9克 肉桂3克(焗服) 炮附子3克(先煎)五加皮9克)

1.畏寒肢冷者,可將桂枝改為肉桂,并加重桂、附之量,以增強溫補腎陽之力;

2.若用于陽痿,尚需加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壯陽起痿之力;

3.痰飲咳喘者,加干姜、細辛、半夏等以溫肺化飲。

加減:

1. 腫甚者,加生姜皮、茯苓皮以利水消腫;

2. 血瘀者,加丹參、川芎活血化瘀;

3. 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益氣。

 若脾陽虛者,用實脾飲;心陽虛者,用苓桂術(shù)甘湯合五苓散、五皮飲。

苓桂術(shù)甘湯

茯苓12克 桂枝9克 白術(shù)6克 炙甘草6克 

1.如眩暈甚者,加澤瀉,利水消飲邪;

2.咳嗽嘔吐稀涎者,加半夏、陳皮,以燥濕化痰;

3.干嘔,巔頂疼痛,肝胃陰寒水氣上逆者,加吳茱萸,以溫中暖肝,開郁止痛;

4.身瞤動而水氣上泛,加附子,以溫散水氣;

5.脾氣虛弱者,加黨參、黃芪以益氣健脾。

五苓散;

豬苓2.3克 澤瀉3.8克 白術(shù)2.3克 桂枝1.5克 茯苓2.3克  

豬苓9克、澤瀉15克 白術(shù)9克 茯苓9克 桂枝6

五皮飲

陳皮5克 茯苓皮5克 姜皮5克 桑白皮5克 大腹皮5克  

1.若腰以上腫甚,兼有風(fēng)邪者,加防風(fēng)、羌活、蘇葉,以散風(fēng)祛濕;

2.腰以下腫甚,小便短少,常與五苓散合用,以增強利水之功;

3.偏寒者,加附子、干姜,以溫陽利水;

4.偏熱者,加滑石、木通、以利水清熱;

5.妊娠水腫,加白術(shù),以健脾利濕而安胎

6.腹中脹滿,加萊菔子、厚樸、麥芽以消滯行氣;

7.正氣不足,脾虛體弱,加黨參、白術(shù)以補氣健脾。

 其他治法

  簡驗方。

 ?、佥闼炞臃?--6克,裝膠囊,一日三次,食后分服。用于咳喘痰涌之癥。

  ②萬年青根12--15克,紅棗5枚煎服,用于喘悸水腫。

1.中成藥

(1)痰濁阻肺

①止喘靈注射液(蘇中牌,江蘇蘇中制藥廠):每次2ml,每日2~3次。用于咳喘、胸悶、痰多等。

②消咳喘(向陽牌,哈爾濱中藥二廠):每次7~lOml,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2)痰熱壅肺橘紅丸(嘉應(yīng)牌,廣東梅州制藥廠):每次129,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痰熱壅盛之咳嗽痰多,喘促氣急,胸悶口干。

(3)痰蒙神竅

①安宮牛黃丸(旭日牌、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長城牌,天津達仁堂制藥廠):1次1丸,溫開水送服。適用于痰熱上擾,竅閉神昏之證。

②清開靈注射液(地壇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實驗藥廠):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

③醒腦靜注射液(錫藥牌,江西無錫中藥廠):1次2~4ml,1日1~2次,肌內(nèi)注射;靜脈注射每次10~20ml或遵醫(yī)囑。

(4)肺虛

①蛤蚧定喘丸(桂中藥牌,廣西桂林中藥廠):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陰虛咳喘。

②生脈飲(京花牌,北京中藥廠):每次lOml,每日3次。適用于氣陰不足者。

2.單驗方

(1)葶藶子粉3~6g,裝膠囊,1日3次,食后分服。用于咳嗽痰涌之癥。

(2)萬年青根12一--15g,紅棗5枚,煎服。用于喘悸水腫。

(3)杏仁、胡桃肉各60g,共研為細末,加生蜂蜜少許調(diào)服,每日3次,每次用藥末3g。適用于肺腎氣虛而肺脹者。

(4)生梨1個,柿餅2個,同煎。適用于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5)百合、枸杞子各250g,研細末蜜丸,每日3次,每次lOg。適用于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6)紫河車1具,焙干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適用于脾腎陽虛之肺脹。

3.針灸療法 .

  (1)體針選定喘、大椎、膻中等穴。寒飲束肺者,配風(fēng)門、列缺;痰濁壅盛者,配豐?。惶禑嵴?,選尺澤、合谷;心悸胸悶者,選內(nèi)關(guān)、間使、郗上;水腫尿少者,選水分、三陰交,復(fù)溜;痰濁內(nèi)閉者,選人中、涌泉、太沖等穴。

(2)耳針選肺、大腸、枕區(qū)等穴。水腫者,加心、脾、腎、內(nèi)分泌;痰蒙神竅者,選加腦干、皮質(zhì)下、心等穴。

(3)灸法肺脾腎心虛證,可灸足三里穴15分鐘,每日1次。亦可自我按摩腎俞、涌泉穴各15分鐘,每日2次。

 肺 脹現(xiàn)代研究

肺脹主要包括西醫(yī)學(xu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其嚴(yán)重并發(fā)癥,如肺心病、肺性腦病、呼吸衰竭等。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和中西醫(yī)結(jié)合研究本病的不斷深入,無論在臨床研究,還是在基礎(chǔ)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綜述如下:

一、基礎(chǔ)研究

1.瘀血癥機理研究:金維岳測定肺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xué)5項指標(biāo),其均值均高于正常,同時發(fā)現(xiàn)血液流變學(xué)的改變和中醫(yī)分型有關(guān)(遼寧中醫(yī)雜志,1994,21<8):282)。張伯禮對部分慢阻肺患者進行了體外血栓形成的檢測和初步分析,結(jié)果慢阻肺者體外血栓長度、濕重、干重高于健康人數(shù)倍,肺心病患者血栓最長,說明本病常伴有高凝血狀態(tài),血栓形成能力增強(天津中醫(yī),1988,<4>:23)。李樹森對肺心病患者各部位的微循環(huán)(甲皺微循環(huán)、舌尖微循環(huán)、眼部微循環(huán)等)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整個病變過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呈血瘀表現(xiàn),其程度隨病情加重而遞增,而用活血化瘀治療后有所好轉(zhuǎn)(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4,4(5):273)。

2.生化指標(biāo)的探討:廖承濟為了探討肺心病腎陽虛證者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的改變情況,對患者尿17一羥和17一酮的排量進行了觀察,結(jié)果肺心病腎陽虛者24小時尿17一羥和17一酮總排量顯著下降(福建中醫(yī)藥,1983,<3):48)。張智奎針對慢阻肺血漿性激素的改變與虛證的關(guān)系,進行了人體、動物實驗病理初步觀察。結(jié)果觀察組T均較對照組低,E。/T(雌二醇/血漿睪丸酮)值增高,尤以女性為著。動物實驗無論雌雄均發(fā)現(xiàn)性腺和腎上腺皮質(zhì)有顯著的病理改變。尸檢男女生殖腺和腎上腺皮質(zhì)均呈萎縮及退化現(xiàn)象。估計陽虛和陰陽兩虛是反應(yīng)這種性激素變化的物質(zhì)基礎(chǔ)(天津中醫(yī),1988,(6>:19)。杜求誠測定肺心病患者治療前血漿環(huán)磷酸腺苷(cAMP)含量明顯高于正常人,中藥治療后cAMP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至于恢復(fù)至正常水平(遼寧中醫(yī)雜志,1994,21(8>:283)。廖承濟觀察到肺心病患者隨著病情加重,乙酰膽堿(Ache)愈高,血清多巴胺一p一羥化酶(SDflH)愈低,證明本病確實存在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狀態(tài),并為大量臨床治療實踐證實;肺心病早期,單胺氧化酶(SMAO)活力即開始上升,與X線胸片所見的肺紋理變化狀況相一致,其嚴(yán)重者往往不為治療所逆轉(zhuǎn)。陰陽兩虛型為本病最嚴(yán)重患者,呈現(xiàn)AchE、SMAO明顯升高。本病腎陽虛患者甲狀腺素(T3和T3/T4)水平較健康人及肺陰虛者顯著降低(福建中醫(yī)藥,1985,(1):19)。

3.血氣分析:王素英將106例肺心病患者分為氣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陽虛型進行血氣分析研究。結(jié)果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有輕度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但其pH值仍在正常范圍內(nèi),提示此2型病人屬于呼吸性酸中毒代償期。陽虛型病人表現(xiàn)有嚴(yán)重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血液pH值明顯下降,提示此型病人處于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償期,病情顯著較前2型為重。由此說明,分型和血氣存在一定的辨證關(guān)系(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86,(3>:26)。

二、臨床研究

1.辨證論治黃大文將本病分為3型:痰熱阻肺,用麻杏石甘湯合二陳湯加魚腥革、全瓜萎、當(dāng)歸、川芎;寒痰傷肺,用小青龍湯加川芎;陽虛水泛,用苓桂術(shù)甘湯合真武湯加川芎、薏苡仁。共治本病85例,總有效率為88.2%(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2,(5>:16~17)。朱光宗等治療本病101例,其中肺熱痰瘀型53例,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魚腥草、黃芩、銀花、連翹、天竺黃、地骨皮、全瓜蔞、丹參、竹瀝、桃仁、冬瓜仁、地龍);肺熱痰瘀合心脾腎虛型22例,采用陰陽勝衰服藥法,即上午陽盛服陰藥,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下午陰盛服陽藥,用益氣溫陽制水湯(制附子、桂枝、北五加皮、破故紙、紅參、茯苓、澤瀉、車前子、龍骨、牡蠣);肺熱痰瘀合痰迷心竅型(肺腦)15例,方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加石菖蒲、郁金、遠志、安宮牛黃丸;元陽欲絕型11例,方用保元參附龍牡湯(制附子、黃芪、紅參、龍骨、牡蠣、炙甘草),待四肢轉(zhuǎn)溫、汗出止,保元參附龍牡湯和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交替使用。病情較重者,配合西藥對癥處理。結(jié)果顯效69例,好轉(zhuǎn)37例,無效及死亡各9例,總有效率為85.4%(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27<5):197~198)。晁恩祥等將本病分為肺腎氣虛外感型,其中偏寒者,選用小青龍湯加味;偏熱者,用麻杏石甘湯合葦莖湯;心脾腎陽虛水泛型,用真武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痰濁蒙竅型,用滌痰湯加減;元陽欲絕型,用參附湯、四逆湯合生脈注射液;熱瘀傷絡(luò)型,用生脈飲合生地、大黃炭、大薊、小薊、三七、赤芍等。共治療本病286例,總有效率為90%(天津中醫(yī),1985,(1):1~3)。

2.治法探討大多以熱痰、瘀、虛為肺脹治法的立論依據(jù),其中又以血瘀為立法的基礎(chǔ)。應(yīng)用較多的治法有:清熱化瘀、通下化瘀、滌痰化瘀、溫陽化瘀、益氣化瘀、滋陰化瘀等法。

(1)清熱化瘀急性發(fā)作時,呼吸道感染可加重已有的肺循環(huán)阻力,致使感染區(qū)血液供應(yīng)不足,熱和瘀形成惡性循環(huán)。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房山縣第一醫(yī)院將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合為一體,制成注射液(魚腥草、敗醬草、大蒜、衛(wèi)矛、黃芩、丹參),治療肺心病。結(jié)果總有效率及心肺功能改善皆高于綜合治療組和對照組(青霉素組)及清解組(五味消毒飲組),且無副作用(中醫(yī)雜志,1982,(1):39~40)。周風(fēng)林等用通活湯(魚腥草、當(dāng)歸、赤芍、JIf芎、桃仁、杏仁、桔梗、雞血藤、丹參)治療肺心病呼吸衰竭,總有效率為84.37%,明顯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遼寧中醫(yī)雜志,1992,<10):19~20)。

(2)通腑化瘀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通肺氣自降。周其林等采用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法,對15例急性發(fā)作時辨證為肺脾腎氣虛和肺脾腎氣陰兩虛,而又有腹脹、便秘的患者,用大黃、厚樸、枳實、土鱉蟲、莪術(shù)、浙貝母等,服藥后便通、脹減,相應(yīng)膈運動幅度增大,肺泡通氣量和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獲得一定改善,炎癥明顯吸收(福建中醫(yī)藥,1981,<3):19~20)。

(3)祛痰化瘀 洪廣祥認為,痰瘀阻肺是肺脹患者氣道壅塞的重要病理基礎(chǔ)。應(yīng)用葶藶子、牡荊子、礞石、大黃、青陳皮、水蛭粉、衛(wèi)矛、人參、熟附片、黃芪為基本方,治療肺心病并心衰45例,治療10天后,結(jié)果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o.05)(中國中醫(yī)急癥雜志,1993,(2):10~11)。王學(xué)東對寒痰阻肺者,溫肺化痰,佐以活血;熱痰犯肺者,清熱化痰,佐以活血,收效顯著(中國藥學(xué)報,1986,<4>:19~20)。

(4)溫陽活血肺心病心衰,與陽氣虛衰及血脈瘀阻有關(guān)。曹興亞應(yīng)用活血化瘀,溫陽利水(雞血藤、郁金、紅花、丹參、附子、肉桂、干姜、澤瀉、白術(shù))方藥治療30例,同西藥強心利尿作對照觀察,在改善心、肺、腎功能方面,效果優(yōu)于后者,且無副作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4,4(10>:589)。馬斌用溫陽化瘀法(附子、人參、桃仁、紅花、澤蘭等)治療肺心病繼發(fā)紅細胞增多癥證屬陽虛血瘀者,全部病例神志轉(zhuǎn)清,血紅蛋白、紅細胞恢復(fù)正常(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11>:29~30)。

(5)益氣活血屠伯言等應(yīng)用調(diào)氣活血方(黃芪、葶藶子、蘇子、桔梗、杏仁、桃仁、赤芍、三七)治療20例肺心病高粘度綜合征,總有效率為70%(1I蘇中醫(yī),1985,(6):30)。汪再舫用益氣強心湯(黃芪、黨參、肉桂、紅花、丹參、益母草、澤蘭、澤瀉、葶藶子等)治療肺心病心衰,總有效率為78%(江蘇中醫(yī),1989,(12):5~6)。王琦等用益氣活血化痰方(黃芪、黃精、當(dāng)歸、地龍、水蛭、皂角、海蛤殼等)治療肺脹 70例,有效率為87.14%;對照組30例,用宣肺化痰方(麻黃、杏仁、半夏、橘紅、桔梗、白芥子、前胡等)治療,有效率為80%。兩組療效有顯著差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 報,1994,<6>:44)。黃大文等以益氣活血湯治療肺脹31例,用人參、五味子、胡桃肉、當(dāng)歸、柏子仁、五靈脂、川芎、黃芪、山藥、蛤蚧、丹參、虎杖,日1劑水煎服,20日為1療程,結(jié)果總有效率93.55%,治療后較治療前肺通氣功能明顯改善(P<o.05)(福建中醫(yī)藥,1993,<5):13)。徐小玉等以益氣免疫沖劑(含紅參須、茯苓、白術(shù)、刺五加、山茱萸等)治療氣虛證慢性阻塞性肺病72例,總有效率為93.1%,免疫指標(biāo)(CD。、CD 、CDs/CD4、IgM)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o.01或0.05)(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6,16(2>:81~83)。

(6)滋陰活血 馬斌對肺心病繼發(fā)紅細胞增多癥屬血熱瘀滯型者,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法(生地、玄參、麥冬、天花粉、丹皮、赤芍、丹參、桃仁等)治療,療效滿意(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11>:29~30)

3.專方專藥

(1)安宮牛黃散杜懷棠等用本方治療肺脹神昏(肺性腦病)109例,1日1.69,1日4次沖服,7日為1療程。對照組31例,寒束伏飲、痰蒙心竅型用小青龍湯合真武湯

加減;痰熱阻肺、熱陷心包型用滌痰湯合清營湯加減;氣陰衰竭喘脫者用生脈散加煅龍骨、煅牡蠣、黃精、山萸肉、炙甘草;氣虛陽衰喘脫者用參附湯加煅龍骨、煅牡蠣、山萸肉、五味子、黃精、干姜、炙甘草。西醫(yī)對癥處理。結(jié)果兩組分別顯效60、6例,有效21、10例,無效28、15例。本組有效率、死亡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o.05),對重證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o.01)(中國中醫(yī)急癥,1995,2(6>:244一--245)。

(2)菖蒲霧化劑 陶凱等用本方(含菖蒲、丹參、銀花、黃芩等)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償期56例,總有效率為89.3%(中醫(yī)雜志,1996,37(3>:161~164)。

(3)健壯I號吳銀根等用本品(由大蒜素脫臭提煉有效成分、巴戟天與蛇床子流浸膏提取物,按2:2:1比例,裝膠囊),每日4~6粒,每日3次口服,治療脾腎陽虛

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68例,總有效率為80.8%(中醫(yī)雜志,1995,36(12):731~732).

 肺 脹

  (定義}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反復(fù)遷延,導(dǎo)致肺氣脹滿,不能斂降的一種病證。臨床表現(xiàn)以喘咳上氣,痰多,胸部膨滿,脹悶如塞,煩躁等為特征, 日久則見面色晦

暗,唇甲紫紺,心慌動悸,脘腹脹滿,肢體浮腫,甚或喘脫等危重證候。病程纏綿,時輕時重,常因感受外邪而反復(fù)發(fā)作,以致病情日漸加重。

  (歷史沿革]

  肺脹病名首見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脹論》說。。夫氣之令人脹也,……肺脹者,虛滿而喘咳?!庇终f:“其于脹也, 必審其脈, 當(dāng)瀉則瀉, 當(dāng)補則補?!薄鹅`樞.經(jīng)脈篇》

說:“肺手太陰……,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睂Πl(fā)病機理、癥狀特征和針刺治療等有了初步的認識。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篇》進一步指出本病的主證為:“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并列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等方劑治療。此外,《痰飲咳嗽篇》中所述之支飲??饶嬉邢ⅲ虤獠坏门P,其形如腫,”其表現(xiàn)與肺脹亦相類似。

  隋唐時期,醫(yī)家對肺脹機理之認識逐步加深,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饶娑虤夂蚱访鞔_指出,肺脹為。肺本虛,氣為不足,復(fù)為邪所乘,壅否不能宣暢,故咳逆短氣也。,并有。肺虛為微寒所傷。,。肺虛為邪熱所客。等不同,提示臨癥應(yīng)區(qū)別邪氣的寒熱屬性。唐.王燾《外臺秘要。肺脹上氣方》記載“廣濟療肺脹氣急,咳嗽喘粗,臥眠不得,極重恐氣欲脫,紫菀湯方”、“千金療肺脹,咳嗽上氣,咽燥脈浮,心下有水,麻黃湯方?!睍胁坏谐鲋畏ǚ剿?,而且闡述了肺脹的飲食宜忌,認為生蔥,羊肉等均屬禁忌之列。  

  宋及金元時期,有關(guān)肺脹記載頗多,其中,丹溪之說尤有建樹。如《丹溪心法.咳嗽篇》說:“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宜養(yǎng)血以流動乎氣,降火疏旰以清痰”,提出肺脹病理是痰瘀阻礙肺氣所致,可用四物湯加桃仁等藥物治療,為肺脹運用活血化瘀治則開創(chuàng)了先例。

  朋清以來,有關(guān)肺脹論述亦詳。明。虞摶《醫(yī)學(xué)正傳.咳嗽》說;“肺脹者,主收斂……用訶子為君”,強調(diào)了肺虛氣不斂降的一面。李梃《醫(yī)學(xué)入門。卷五??龋芬婪蚊洸∫虿煌?,列出多種治療方藥,如金沸草散、麻黃杏仁飲、蘇沉九寶飲、古百花膏、訶黎勒丸等,豐富了肺脹辨證施治的內(nèi)容。李中梓《醫(yī)宗必讀??人浴氛f:“肺脹嗽而上氣,鼻扇抬肩,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無外邪而內(nèi)虛之肺脹,宜訶子、海藻、香附、瓜萎仁、青黛、半夏,杏仁、姜汁為末,蜜調(diào)噙之”,指出肺脹辨治,應(yīng)區(qū)別有無外邪。清。李用粹《證治匯補.咳嗽》提出,肺脹有。氣散而脹者,宜補肺,氣逆而脹者,宜降氣,當(dāng)參虛實而施治”,說明肺脹的辨證施治當(dāng)分虛實兩端。張璐《張氏醫(yī)通。肺痿》突出了肺脹病理性質(zhì)的主要方面,他提出“蓋肺脹實證居多”。秦景明撰。秦皇士補輯的《癥因脈治》記述了肺脹各種脈象形態(tài)、主病及其預(yù)后的關(guān)系,如。喘證論”認為。肺脹之脈,寸口獨大,或見浮數(shù),或見浮緊,浮數(shù)傷熱,浮緊傷寒,寸實肺壅,浮芤氣脫,和緩易治,代散則絕”。

  綜觀前代醫(yī)籍,大多將本病附載于肺痿、肺癰、痰飲,喘咳等門。近年來,大多學(xué)者認為,肺脹與以上病證不盡相同,它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臨床常見的老年性疾病,故應(yīng)專篇論述。 .

  [范圍}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遷延轉(zhuǎn)化而成,先后病理演變復(fù)雜多端,故當(dāng)與咳嗽、喘證,痰飲等疾病互參,注意與心悸、水腫(喘腫)、喘脫等病證的聯(lián)系。

  西醫(yī)學(xué)之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床表現(xiàn)與本病頗為相似,故可按本篇內(nèi)容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一,病因

  本病的發(fā)生,.多因久病肺虛,痰濁潴留,每因再感外邪,誘使病情反復(fù)發(fā)作加劇。癥因脈治.喘證論》謂;“肺脹之因,內(nèi)有郁結(jié), 先傷肺氣,外復(fù)感邪,肺氣不得發(fā)泄,則肺脹作矣?!?/span>

  1.久病肺虛 如內(nèi)傷久咳、支飲、喘哮、肺癆等肺系慢性疾患,遷延失治,痰濁內(nèi)蘊,肺氣郁阻,曰久氣陰耗傷,導(dǎo)致肺虛,成為發(fā)病的基礎(chǔ)。

  2.感受外邪 肺虛衛(wèi)外不固,外邪六淫(包括微生物和氣候、化學(xué)物質(zhì)刺激等理化因子)反復(fù)乘襲,誘使病情發(fā)作,并呈進行性加重。

  二,病機

  (一)病變主要在肺,繼則累及脾腎,后期及心

  1.病變首先在肺 肺主氣,開竅于鼻,外合皮毛,主表,衛(wèi)外。故外邪從口鼻皮毛入侵,首先犯肺。邪氣壅肺,肺氣宣降不利,或咳,或喘,或哮,或津液失于輸化而成痰,久則肺虛,氣陰耗傷,導(dǎo)致肺的主氣功能失常,遂使六淫乘襲或他臟之邪干肺,而成肺脹?!吨T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

  2。日久累及脾腎

  肺脾同病,脾為肺母,肺病日久,子耗母氣,則脾運失健,導(dǎo)致肺脾兩虛,脾虛不能散精上歸于肺,肺病不能輸布水精,則聚為痰濁。

  肺腎同病,足少陰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夾舌本。。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腎能助肺納氣,若肺病日久,累及于腎,精氣耗損,肺不主氣,腎不納氣,可致氣喘日益加重,吸入不易,呼吸淺短難續(xù),動則更甚。

  3。后期病及于心 肺與心脈相通,同居上焦,肺朝百脈,肺氣輔助心臟運行血脈。久咳久喘,肺病曰深,治節(jié)失職,心營不暢,而致喘悸不寧。心氣、心陽虛衰,心脈瘀阻,則肺病及心。

  心陽根于命門真火,如腎陽不振,進一步導(dǎo)致心腎陽衰,可以出現(xiàn)喘脫危候。此外,病變還可涉及到旰。如在感受外邪急性發(fā)病階段,可因痰熱內(nèi)郁,熱極生風(fēng),或陰液耗損,虛風(fēng)內(nèi)動,出現(xiàn)抽搐震顫等癥。

  (二)病理因素

  主要為痰濁、水飲,瘀血,互為影響,兼見同病。

  1.本芮的病理因素是痰。

  病初:由肺氣郁滯,脾失健運,津液不化而成。 ’

  日久: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zhuǎn)輸,腎虛不能蒸化,痰濁潴留,成為不易蠲除之“夙根。.

  痰從寒化則成飲。若復(fù)感風(fēng)寒,則可形成外寒內(nèi)飲之證。痰郁化熱或感受風(fēng)熱,則可形成痰熱證。痰濁壅塞氣道,或肺虛吸清呼濁功能減弱,濁邪害清,則痰蒙神竅,可見煩躁、嗜睡、昏迷。

  2.陽虛陰盛,氣不化津,則水飲內(nèi)生。痰、飲,水、濕,同出一源,俱屬津液停積而成,又每可互相轉(zhuǎn)化。如痰從陰化,則為飲為水。

  水飲留于上焦;迫肺則咳逆上氣,凌心則心悸氣短。

  痰濕困于中焦,納減、嘔惡、脘腹脹悶\.'便溏。

  水飲溢于肌膚:水腫尿少。

  水飲停于胸脅腹部:懸飲、臌脹。

  3.久病由氣及血,可致血瘀。

  痰濁蘊肺,病久勢深,肺氣郁滯,不能治理調(diào)節(jié)心血的循行,。心主”營運過勞,心陽心氣虛衰,無力推動營血,心脈瘀阻,可見心悸,脈結(jié)代,唇舌爪甲紫紺,頸脈動心主血,肝藏血,心脈不利,肝臟疏調(diào)失職,血郁于肝,則瘀結(jié)脅下,痞塊有形,脹痛拒按。

  肺脾氣虛,氣不攝血,或氣虛瘀阻,或熱甚動血,血不循經(jīng),則見咳血,吐血,便血。

  4.痰,瘀,水飲交錯為患。

  痰、瘀、水飲可以相互影響和轉(zhuǎn)化。痰濁久蘊,可以寒化成飲,飲溢肌表則為水,痰濁阻肺,肺氣郁滯,治節(jié)失司,心脈不利,則血郁為瘀,瘀阻血脈,。血不利則為水。。一般而言,早期以痰濁為主,漸而痰瘀并見,終至痰濁、瘀血、水飲交錯為患。惟在不同個體,不同階段又有主次之分。

  (三)病理性質(zhì)多屬標(biāo)實本虛,但有偏實、偏虛的不同

  1。發(fā)作期偏于標(biāo)實,以邪實為主(常與肺部所受之邪是否得以祛除有關(guān)) 外邪為風(fēng)寒、風(fēng)熱,內(nèi)邪有痰濁,痰熱,痰飲,瘀血等。

  2.緩解期偏于本虛,以正虛為主(常與心肺功能的代償程度有關(guān)) 早期多屬氣虛,部分可呈氣陰兩虛,由肺而及脾腎,晚期氣虛及陽,以肺、腎,心為主,也有陰虛或陰陽兩虛者。其中純屬陰虛者較少見。

  3。虛實錯雜、互為因果 虛實兩者,不可截然分開,如陽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飲難以蠲除。而陰虛者,外邪、痰濁易于化熱。故虛實之間?;橐蚬瑠A雜出現(xiàn),邪留傷正,正虛受邪,每致愈發(fā)愈頻。

  (四)預(yù)后與轉(zhuǎn)歸

  本病預(yù)后轉(zhuǎn)歸與體質(zhì),年齡、病程、治療是否及時和生活調(diào)攝等密切有關(guān)。

  1.病程纏綿,難期根治 如病程尚短,正虛不甚,經(jīng)過恰當(dāng)治療,注意生活調(diào)養(yǎng)??墒共∏榫徑饣蛑兄拱l(fā)展,取得不同程度的康復(fù)。但一般來說,因本病多屬積漸而成,病程纏綿,經(jīng)常反復(fù)發(fā)作,呈進行性加重,多難期根治。

  2.邪實正虛者易生變端 因本病邪實正虛錯雜,發(fā)病后若不及時控制,極易發(fā)生變端,老年患者尤為如此?!蹲C治匯補。水腫》謂;。若肺脹壅遏,不得臥眠,喘息鼻扇者,難治。。臨癥中如見昏迷、抽搐、出血、喘脫、脈微或散亂欲絕者,俱屬危候.

  [類證鑒別]

  肺脹與哮證、喘證均以咳而上氣、喘滿為主證,有其類似之處,其區(qū)別在于.

  哮;是一種反復(fù)發(fā)作性的獨立病種,以喉中鳴息有聲為臨床特點。

  喘。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以呼吸急促困難為臨床特點。

  哮與喘病程有長有短,病情有虛有實。 ,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患曰冬積漸而成的病證,臨床表現(xiàn)除咳喘上氣外,常伴有胸部膨滿,脹悶如塞,甚則見有唇甲紫紺,心悸,浮腫,昏迷,喘脫等危重證候。肺脹病程遷延日久,病理性質(zhì)屬本虛標(biāo)實。 

  從三者的相互關(guān)系來看,肺脹可以隸屬于喘證的范疇,哮與喘病久不愈又可發(fā)展成為肺脹。此外,肺脹因外感誘發(fā),病情加劇時,還可表現(xiàn)為痰飲病中的。支飲。證。總之,肺脹既是一個獨立的病證,又與哮證、咳喘、痰飲等病證密切相關(guān),臨證宜掌握其異同,聯(lián)系互參。

  (辨證論治]

  一,一般癥狀

  肺脹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咳逆上氣,痰多胸悶,喘息,動則加劇,甚則鼻煽氣促,張口抬肩,目脹如脫,煩躁不安。病程纏綿,輕重不一。每因感受外邪而發(fā)作加重,并伴有寒熱表證,危重者可見心慌動悸,面唇紫紺,肢體浮腫,吐血,便血,譫妄,嗜睡,昏迷,抽搐,厥脫等。 .

  二、辨證要點

  (一)辨別虛實的主次 .

本病總屬本虛標(biāo)實,但因外邪的控制與否,正氣虛衰的程度不一,而有偏實偏虛的不同。  

  1。發(fā)作期偏實,緩解期偏虛。

  2。病程較短偏實,病程較長偏虛。 .

  (二)偏實者辨別病邪性質(zhì) .

  辨別是屬風(fēng)寒、風(fēng)熱,還是痰濁、水飲、痰熱、血瘀。

  (三)偏虛者辨別病理性質(zhì)與臟腑病位

  病理性質(zhì):早期多氣虛、陰虛或氣陰兩虛,晚期陽氣衰微或陰陽兩虛。

  病位;分辨肺、脾、腎、心病位主次所在,早期多在肺脾,晚期累及腎、心。

  三、治療原則

  抓住治標(biāo)治本兩個方面,急則治標(biāo),緩則治本,發(fā)作期治標(biāo),緩解期治本,正虛邪實者,標(biāo)本兼顧。

  (一)治標(biāo)

  根據(jù)病邪性質(zhì),分別采取祛邪宣肺(辛溫、辛涼)、降氣化痰(溫化、清化)、溫陽利水(通陽、淡滲),甚或涼血化瘀,諒血止血,開竅(涼開、溫開)、熄風(fēng)(清熱熄風(fēng),養(yǎng)陰熄風(fēng))等法。  

  (二)治本

  當(dāng)以補養(yǎng)心肺、益腎健脾為主,分別益氣、養(yǎng)陰或氣陰兼調(diào),或陰陽兩顧,正氣欲脫時急予扶正固脫,救陰回陽。

  四、證治分類

  (一)痰濁壅肺證

  癥狀及分析;

  咳嗽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一一痰濁內(nèi)生,上逆干肺。

  短氣、喘息,稍勞即著一一肺氣虛弱,氣因痰阻。

  怕風(fēng)、易汗一一肺虛衛(wèi)表不固。

  脘痞納少、倦怠乏力一一脾氣虛弱,運化失健。 、

  舌質(zhì)偏淡,苔薄膩或濁膩,脈細滑一一肺脾氣虛,痰濁內(nèi)蘊。

  治法;化痰降氣,健脾益肺。

  方藥;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六君子湯加減。

  (1)方解

  蘇子降氣湯。降氣平喘,溫化寒痰。主治上實下虛,痰涎壅盛,喘咳短氣,胸膈滿悶。

  蘇子、半夏,厚樸、前胡,降氣化痰,止咳平喘,肉桂、當(dāng)歸,溫養(yǎng)腎氣,生姜。和中降逆,散寒化痰,甘草,調(diào)中。

   三子養(yǎng)親湯:降氣豁痰。主治喘咳息涌,痰多粘膩,胸悶.

  白芥子,溫肺補氣,快膈消痰,蘇子,降氣行痰,止咳平喘,萊菔子,行氣祛痰,消食導(dǎo)滯。

  六君子湯。補氣健睥,化痰和中。主治脾胃虛弱,兼挾痰濕,食少,短氣,痞滿,便溏,咳嗽痰多、色白。

  人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益氣健脾,半夏、陳皮,燥濕化痰。

  蘇子降氣湯降氣化痰平喘,偏溫,以上盛兼有下虛,'寒痰喘咳為宜,三子養(yǎng)親湯理氣豁痰平喘,偏降,以痰濁涌盛,肺實喘滿為宜,六君子湯益氣健脾燥濕化痰,偏補,以脾虛兼有痰濕者為宜,可作為癥情穩(wěn)定時的調(diào)治方。

  加減 、

  痰多喘急,胸滿不能臥,加葶藶子瀉肺化痰。張璐曾謂。肺脹喘滿,當(dāng)以葶藶為向?qū)А?《張氏醫(yī)通。肺痿.肺脹》)。

  肺脾氣虛,自汗、短氣、乏力,痰量不多,可用六君子湯加黃芪、五味子等益氣固表。  

  變證。外寒內(nèi)飲證

  癥狀及分析?!?/span>

  喘咳胸悶,痰多粘白泡沫一一痰從寒化為飲,飲邪迫肺,肺氣上逆。

  干嘔一一飲邪犯胃。

  惡寒、發(fā)熱、不渴、無汗、脈浮緊一一風(fēng)寒束表。 ,

  治法。解表散寒,溫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湯加減。

  (1)方解 本方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主治痰從寒化為飲,外感風(fēng)寒誘發(fā)之證。。麻黃、桂枝,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干姜、細辛、五味子,半夏,散寒化飲,溫肺止咳,白芍配桂枝以調(diào)和營衛(wèi),甘草,調(diào)和諸藥。

  加減

  外感已解,而咳喘未除,去桂枝以減緩發(fā)散之力,麻黃用蜜炙以偏重宣肺平喘。飲郁化熱,煩躁而喘,脈浮,用小青龍加石膏湯兼清郁熱。

  (二)痰熱郁肺證 .

  癥狀及分析.

  咳嗽喘急,胸滿氣粗一一肺失清肅,肺氣上逆。

  痰黃或白,粘稠難咯一一痰濁化熱,痰熱壅肺。

  身熱微惡寒,有汗(不多)一一外感風(fēng)熱。

  煩躁口渴、舌質(zhì)紅、溲黃、便干一一熱郁津傷。

?。S或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一一痰熱之象。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藥。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加減。

  (1)方解

  越婢加半夏湯:宣肺化飲,泄熱平喘。用于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氣,目如脫狀,痰多粘白,身熱脈浮大者。

  麻黃,解表,宣肺平喘,半夏、石膏,化飲清熱,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甘草,調(diào)和諸藥。

  桑白皮湯: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熱壅肺,喘咳痰黃質(zhì)稠者。

  桑皮、黃芩、黃連,山梔,清泄肺熱,象貝母、半夏、蘇子、杏仁,化痰止咳平喘。

   兩方皆能清泄肺熱,但前方清宣肺氣,解表化飲,適于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后方清泄肺熱,化痰降逆,適于痰熱蘊肺。

  加減 .

  痰熱內(nèi)盛,膠粘不易咯吐者,加魚腥草、瓜蔞皮、海蛤粉、風(fēng)化硝以清熱滑痰利肺。

  痰鳴喘息,不得平臥,加射干、葶藶子瀉肺平喘。

  痰熱壅結(jié),便秘腹?jié)M者,加大黃泄熱通便,以降肺氣。但不可過劑,以免傷正。

  痰熱傷津,口舌干燥,加花粉、知母、蘆根以生津潤燥。

  陰傷而痰量巳少者,酌減苦寒藥物,加入沙參、麥冬等滋養(yǎng)陰液。

  (三)痰蒙神竅證

  癥狀及分析:

  神志恍惚、煩躁、撮空理線,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一一痰迷心竅,蒙蔽神機

  肢體困動、抽搐一一肝風(fēng)內(nèi)動。

  咳逆喘促,咯痰不爽一一肺虛痰蘊。

  苔白膩或淡黃膩、脈細滑數(shù)一一痰濁內(nèi)蘊之象。

  舌暗紅或淡紫一一心血瘀阻之征。

  治法:芳香開竅,滌痰熄風(fēng)。

  方藥,滌痰湯加減,另服蘇合香丸或至寶丹。

  (1)方解

  滌痰湯:滌痰開竅,熄風(fēng)止痙。用于痰蒙心竅,風(fēng)痰內(nèi)盛,神識昏蒙,嗜睡痰多,肢體困動者。

  橘紅、半夏、茯苓,甘草,燥濕化痰;膽星、枳實、菖蒲、竹茹,滌痰開竅熄風(fēng),人參、生姜、大棗,益氣和中。

  蘇合香丸:溫通開竅,行氣化濁。用于痰濁內(nèi)閉證,每次一粒,每日二次。

  至寶丹。開竅安神,清熱解毒。用于痰熱內(nèi)閉證。每次一粒,每曰二次。

  滌痰湯為痰蒙神竅的基本方劑,若痰濁內(nèi)閉證加用蘇合香丸溫開,若痰熱內(nèi)閉證加用至寶丹涼開。

  (2)加減

  如痰涎壅塞氣道,痰鳴喘促不安,加用猴棗散(每次0.3--0.6克,日2-3次)、鮮竹瀝水(每次30,v60毫升,一日數(shù)次)等,以豁痰利肺。

  若痰熱內(nèi)盛,身熱煩躁,神昏譫語,苔黃舌紅者,加黃連、天竺黃、竹瀝,成藥改用安宮牛黃丸(每次一粒,F(xiàn)I 2--'3次),以增強清心開竅之力。

  肝風(fēng)內(nèi)動,四肢抽搐,加鉤藤、全蝎,另服羚羊粉(0.3—0。6克,曰2—3次,有溲赤便秘者用紫雪丹,每次1.0一1.5克,日2—3次)以平肝熄風(fēng)。

  血斑明顯,唇甲紫紺,加丹參、桃仁、紅花等活血通脈。

  熱傷血絡(luò),皮膚粘膜出血,咯血、便血,色鮮紅者,配合清熱涼血止血藥物,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

  (四)肺腎氣虛證

  癥狀及分析:

  呼吸淺短難續(xù),聲低氣怯,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一一肺腎兩虛,不能主氣、納氣。  

  胸悶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一一寒飲伏肺,腎虛水泛。

  心悸、汗出、形寒一一心肺氣虛,陽不外達。

  舌淡或黯紫,脈沉細虛數(shù)或有結(jié)代一一肺失治節(jié);氣不帥血。

  治法:補肺納腎,降氣平喘。

  方藥:平喘固本湯、補肺湯加減。

  (1)方解

  平喘固本湯。補肺納腎,降氣化痰。適用于肺腎氣虛,喘咳有痰者。

  黨參、五味子、冬蟲夏草、胡桃肉、坎臍,補益肺腎,沉香、靈磁石、蘇子,款冬,法半夏、橘紅,降氣化痰,平喘止咳。

  補肺湯:補肺益氣,化痰止咳。適用于肺氣虛弱,喘咳短氣不足以息者。

  人參、黃芪,補益肺氣,熟地、五味子,益腎斂肺,紫苑、桑白皮,化痰止咳。

兩方皆可補益肺腎,化痰平喘。但平喘固本湯益腎納氣作用較強,適用于下虛為主者,補肺湯補肺益氣,肺氣虛弱者尤宜。

  o)加減

  肺虛有寒,怕冷,舌質(zhì)淡。當(dāng)溫肺散寒,加肉桂、干姜、鐘乳石等。

  兼有陰傷,低熱、舌紅、苔少;加麥冬、玉竹、生地等以滋養(yǎng)陰液。

  痰濁明顯,咳痰量多,色自如沫,苔膩;加厚樸、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濕。

  氣虛瘀阻,頸脈動甚,面唇紫紺明顯,加當(dāng)歸、川芎、紅花、丹參等以活血通脈.

  病情穩(wěn)定階段,可常服皺肺丸。本方有活血化瘀,補腎納氣的作用。

變證:正虛喘脫證 .

  癥狀及分析。

  氣短息促,喉中痰聲如鼾一一肺氣欲竭。

  心慌、汗出、四肢厥冷--心腎虛極,元陽欲絕。

  面色晦滯,唇甲青紫,舌淡紫暗一一氣陽虛衰,血脈凝滯。 ,

  神志淡漠或模糊不清一一心虛神昧。

  脈微欲絕或微弱細數(shù),叁伍不調(diào)一一陽氣式微,心脈不充。

  治法;回陽救逆,益氣固脫.

  方藥。參附龍牡湯加減。

  (1)方解 本方回陽救逆,益氣固脫。適用于心腎虛極,元陽欲絕證。人參、附子,益氣回陽救逆,龍骨、牡蠣,固脫。

  (2)加減

  如陰陽兩虛,舌紅苔少,見有裂紋,或脈細數(shù)者.加麥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陰收斂。

  陽氣虛極,氣不攝血,咯吐泡沫血痰,或吐血、便血:酌加三七、仙鶴草、花蕊石、茜草根等化瘀止血。

  喘促,氣不得續(xù);加服蛤蚧粉2克,以補氣納腎。

  如面青躁煩,汗出肢冷;加服黑錫丹3克,以鎮(zhèn)納浮陽。

  (五)陽虛水泛證

癥狀及分析。

  面浮,肢體盡腫,腹?jié)M一一陽氣虛乏,氣不化水;水邪泛溢.

  心悸,喘咳,咯痰清稀一一水飲凌心射肺。、

  脘腹痞脹,納谷減少一一脾陽虛衰,不能健運。

  怕冷,尿少一一寒水內(nèi)盛。

  面唇青紫,舌胖,質(zhì)黯,苔白滑,脈沉細一一陽虛血瘀水停。

  治法: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方藥:五苓散、防己黃芪湯加減。

  (1)方解

  五苓散:通陽化氣利水。用于身腫,腹脹,咳逆,心悸,小便不利等癥。澤瀉、茯苓、豬苓,滲濕利水,白木,健脾化濕,桂枝,通陽化氣。

  防己黃芪湯:益氣健脾行氣。用于水腫身重,惡風(fēng)有汗,小便不利等。

  黃芪、白術(shù),益氣固表,健脾化濕,防己,祛濕行水,甘草,培土和中,生姜、大棗,調(diào)和營衛(wèi)。

  二方均為治療水腫方劑,但五苓散用于陽虛氣不化水,防己黃芪湯用于氣虛水濕內(nèi)停。

 ?。?)加減

  腎虛者,可并服濟生腎氣丸。陽虛甚,畏寒肢冷,可加附子、干姜以溫陽散寒,或用真武湯溫陽利水。

  水腫勢劇,可加沉香、黑白丑、萬年青根行氣逐水。據(jù)載萬年青根甘苦寒、有毒,有強心利尿、解毒、止血等作用。萬年青根、莖、葉和種子都含有強心甙萬年青甙甲、乙、丙、丁,治療心力衰竭具有洋地黃毒甙樣作用,以肺心病合并全心衰療效較好,但毒性較大,口服時易發(fā)生嘔吐,灌腸者未發(fā)現(xiàn)副作用。用量。 3—9克煎湯,鮮者用30克(江蘇新醫(yī)學(xué)院《中藥學(xué)大辭典》萬年青根條)。

  血瘀甚,紫紺明顯,頸脈怒張,加澤蘭、紅花、丹參,北五加皮等化瘀行水。售

┏━━━━━┳━━━━━━━━━━━┳━━━━━━━━━━┳━━━━━━━━━━┳━━━━━━━━━━━┳━━━━━━━━━━━┓

┃ ┃ 痰濁壅肺證 ┃ 痰熱郁肺證 ┃ 痰蒙神竅證 ┃ 肺腎氣虛證 ┃ 陽虛水泛證 ┃

┃ ┣━━━━━━━━━━━╋━━━━━━━━━━╋━━━━━━━━━━╋━━━━━━━━━━━╋━━━━━━━━━━━┫

┃ 辯 ┃ ┃ ┃ ┃ ┃ ┃

┃ 證 ┃ 脾肺氣虛 ┃ 正虛感邪 ┃ 痰迷心竅 ┃ 肺腎兩虛 ┃ 脾腎陽虛 ┃

┃ ┃ 痰濁干肺 ┃ 痰熱蘊肺 ┃ 肝風(fēng)內(nèi)動 ┃ 氣失所主 ┃ 水邪泛濫 ┃

┣━━━━━╋━━━━━━━━━━━╋━━━━━━━━━━╋━━━━━━━━━━╋━━━━━━━━━━━╋━━━━━━━━━━━┫

┃ 特 ┃咳嗽痰多,色白 ┃咳嗽喘息氣粗, ┃神志恍惚,譫妄、 ┃呼吸淺短,聲低 ┃面浮、下肢腫, ┃

┃ ┃粘膩或呈泡沫, ┃痰黃或白,粘稠 ┃煩躁或嗜睡、昏 ┃氣怯,心慌,喘 ┃甚則一身悉腫, ┃

┃ 點 ┃短氣喘息,稍勞 ┃難咯,或身熱微 ┃迷、瞤惕、抽搐   ┃息,甚則張口抬 ┃心悸,腹部脹滿 ┃

┃ ┃即著 ┃惡寒. ┃ ┃肩,不能平臥 ┃有水 ┃

┣━━━━━╋━━━━━━━━━━━╋━━━━━━━━━━╋━━━━━━━━━━╋━━━━━━━━━━━╋━━━━━━━━━━━┫

┃    ┃ ┃ ┃ ┃ ┃ ┃

┃ 般 ┃ 惡風(fēng)、易汗、乏 ┃ 胸滿、口渴、溲 ┃ 咳逆喘促,咯痰 ┃ 胸悶咳嗽,痰白 ┃ 喘咳,咯痰清稀, ┃

┃ 癥 ┃ 力、脘痞、納少、 ┃ 黃、便干 ┃ 不爽 ┃ 如沫,咯吐不利, ┃ 脘痞納差,怕冷, ┃

┃ 狀 ┃ 面色不華 ┃ ┃ ┃ 形寒汗出 ┃ 尿少,面唇青紫 ┃

┣━━━━━╋━━━━━━━━━━━╋━━━━━━━━━━╋━━━━━━━━━━╋━━━━━━━━━━━╋━━━━━━━━━━━┫

┃ 葺 ┃舌質(zhì)偏淡,苔薄 ┃舌苔薄黃或黃 ┃苔膩色白或淡 ┃舌淡或黯紫,脈 ┃苔白滑,舌胖質(zhì) ┃

┃ ┃膩或濁膩,脈小 ┃膩,舌邊尖紅, ┃黃,舌質(zhì)暗紅或 ┃沉細數(shù)無力、或 ┃暗,脈沉細 ┃

┃ 脈 ┃滑 ┃脈滑數(shù) ┃淡紫,脈細滑數(shù) ┃有結(jié)代 ┃ ┃

┣━━━━━╋━━━━━━━━━━━╋━━━━━━━━━━╋━━━━━━━━━━╋━━━━━━━━━━━╋━━━━━━━━━━━┫

┃ 治 ┃化痰降氣 ┃清肺化痰 ┃芳香開竅 ┃補肺納腎 、 ┃溫腎健脾 ┃

┃ 法 ┃健脾益肺 ┃降逆平喘 ┃滌痰熄風(fēng) ┃降氣平喘 ┃化飲利水 ┃

┣━━━━━╋━━━━━━━━━━━╋━━━━━━━━━━╋━━━━━━━━━━╋━━━━━━━━━━━╋━━━━━━━━━━━┫

┃ 主 ┃ 蘇子降氣湯、三 ┃ 越婢加半夏湯、 ┃ 滌痰湯、蘇合香 ┃ 平喘固本湯、補 ┃ 五苓散、防己黃 ┃

┃ 方 ┃ 子養(yǎng)親湯、六君 ┃ 桑白皮湯 ┃ 丸(或至寶丹) ┃ 肺湯 ┃ 芪湯 ┃

┃ ┃ 子湯 ┃ ┃ ┃ ┃ ┃

┗━━━━━┻━━━━━━━━━━━┻━━━━━━━━━━┻━━━━━━━━━━┻━━━━━━━━━━━┻━━━━━━━━━━━┛

  五、其他治法

  簡驗方。

 ?、佥闼炞臃?--6克,裝膠囊,一日三次,食后分服。用于咳喘痰涌之癥。

 ?、谌f年青根12--15克,紅棗5枚煎服,用于喘悸水腫。

  (預(yù)防護理)

  一、預(yù)防 .

  肺脹是多種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轉(zhuǎn)歸而成,重視治療原發(fā)疾病,防止經(jīng)常感冒、咳嗽,釀成慢性咳喘,是阻止形成本病的關(guān)鍵。既病之后,每逢發(fā)作時,應(yīng)立即治療,以免病情加重。

  二、護理

  1.加強護理,防止突變 由于本病重癥易生變端,故護理上宜加小心,認真觀察病情,如老年體弱,痰多涌盛者,宜經(jīng)常輕拍患者胸背,促使排痰,或揉按天突、豐隆等穴,以豁痰利氣。昏迷患者宜注意口腔清潔,勤翻身擦背,注意吸痰,防止窒息。

  2。注意飲食及生活調(diào)攝 肺脹患者飲食以清淡為宜,禁忌辛辣生冷及過于甜咸之品,有水腫者應(yīng)注意休息,進低鹽或無鹽飲食,忌飲酒吸煙及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注意冷暖適宜,秋冬季節(jié)氣候驟變時,尤需避免感受外邪。

  3.增強體質(zhì),扶正固本 肺脹緩解期,宜根據(jù)病情,選擇氣功、太極拳、體育運動等適當(dāng)方式,加強鍛煉,增強體質(zhì)。常服扶正固本藥物,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防止病情發(fā)展。

  一、概念

  肺脹由多種慢性肺系疾患遷延發(fā)展而成,臨床以喘咳上氣,胸部膨滿,脹悶如塞,心慌為主證。病久可見面唇紫紺、身腫,甚或昏迷、抽搐,以至喘脫等危重證候。

  二、病因病機

  病因以久病肺虛為主,由于反復(fù)感邪,致使病情進行性加重。病變首先在肺,繼則影響脾腎,后期病及于心。病理性質(zhì)屬標(biāo)實本虛,多由氣虛、氣陰兩虛,發(fā)展為陽虛。

  在病程中且可形成痰、飲,瘀等病理產(chǎn)物。標(biāo)本虛實常相兼夾或互為影響。病久因邪盛正虛,可發(fā)生痰迷心竅、氣不攝血、正虛喘脫等危象。

  三、治療原則

  發(fā)作期偏于邪實,以祛邪治標(biāo)為主,緩解期偏于正虛,以扶正治本為主。

  四、臨證要點

  (一)掌握各證型特點,注意兼夾轉(zhuǎn)化關(guān)系

  臨床根據(jù)證候特點,分為痰濁壅肺、痰熱郁肺、痰蒙神竅、肺腎氣虛、陽虛水泛等五個證型,各證之間可相互兼夾轉(zhuǎn)化。臨證時,既要掌握辨證常規(guī),又要根據(jù)錯雜表現(xiàn)靈活施治。其中,痰濁壅肺證多屬肺脹早期,遷延不巳可轉(zhuǎn)化為其他證型,痰熱郁肺證病情多變,極易耗傷津液,痰蒙神竅證、肺腎氣虛證、陽虛水泛證均較危重,如不及時控制則預(yù)后不良。

  (二)正虛感邪,每使病情惡化 、

  本病邪實正虛,外邪每易反復(fù)乘襲,誘使病情發(fā)作,并呈進行性加重。老年、久病體虛的后期患者,每因感邪使病情惡化,但因正氣衰竭,無力抗邪,可見邪正交爭之象不著,故應(yīng)注意痰的色、質(zhì)、量等變化,結(jié)合全身情況,綜合判斷。如近期內(nèi)咳喘突然加劇,痰變黃變濃,舌質(zhì)較紅,雖無發(fā)熱惡寒表證,亦要考慮有外邪的存在。

  [文獻選錄) .

  《靈樞。脹論》。。肺脹者,虛滿而喘咳。。

  《圣濟總錄。肺脹門》;。肺脹者,手太陰經(jīng)是動病也,邪客于肺,肺先受之,其證氣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是為肺脹也。內(nèi)經(jīng)謂肺脹者,虛而滿,喘咳倚息,目如脫,其脈浮是也,紫苑湯方……。。

  《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肺脹本為肺經(jīng)氣分之病,故宜以收斂為主,宜訶子青黛丸、清化丸。即夾痰、夾血者,亦不離乎氣,不得專議血、專議痰也。。

  《醫(yī)醇剩義。脹》。。寒氣逆上,肺氣壅塞……當(dāng)溫肺降氣,以解寒邪,溫肺桂枝湯主之。。

  《慢性肺原性心臟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辨證分型和治療原則》(1977年全國第二次肺心病專業(yè)會議修訂);。這次會議在總結(jié)1973年以來防治研究肺心病的經(jīng)驗基礎(chǔ)上,本著中西醫(yī)結(jié)合和疾病發(fā)展不同階段情況,將肺心病分為緩解期和急性發(fā)作期。肺心病緩解期的主要矛盾為肺腎氣虛,本虛邪微。急性發(fā)作期表現(xiàn)為本虛標(biāo)實,病情多變,而氣虛血瘀可貫穿于兩期之始終。因此,緩解期應(yīng)采取扶正固本為主的治則,急性發(fā)作期應(yīng)采取急則治標(biāo),標(biāo)本兼治的原則,而活血化瘀治法在兩期可適當(dāng)應(yīng)用…

【定義】

  肺脹是因喘咳日久,肺脾腎心俱虛,氣道滯塞,肺氣脹滿,出現(xiàn)以胸部膨滿,咳逆上氣,動后尤甚,痰涎壅盛,甚則面色晦黯,唇舌紫紺,面目四肢浮腫,病程纏綿,經(jīng)久不愈為特征的疾病。

  【范圍】

  西醫(yī)學(xué)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合并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原性心臟病、老年性肺氣腫等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肺脹是由于慢性咳喘氣逆,反復(fù)發(fā)作,以致肺脾腎心等臟腑功能失調(diào),氣血津液運行敷布障礙而形成。因此其病變部位主要在肺,兼及它臟?,F(xiàn)將其病因病機分述于下:

  一、病因

  1.肺系疾病日久,或遷延失治,肺氣郁阻,氣道滯塞不利,肺脾心腎俱損,而形成肺脹。

  2.過度吸煙、酗酒、縱欲、勞極、憂傷,加之反復(fù)感冒,損傷肺脾腎心,可誘發(fā)肺脹。

  3.年邁體弱,又加頻繁的外感內(nèi)傷,肺脾腎心受損,往往造成肺脹喘滿。

  4.稟賦不足,肺脾腎心素虛而導(dǎo)致本病。

  二、病機

  1.發(fā)病 本病多由慢性肺系疾病積久而成,隱襲發(fā)病,病程較長,在其發(fā)病過程中,痰濁、水飲與血瘀起重要作用。若素有脾腎陽虛,脾陽虛則失于溫化,腎陽虛則失于蒸化,水津停滯而生痰,痰從寒化而積成飲,水飲內(nèi)停,復(fù)感風(fēng)寒外襲,則寒飲相搏,上射迫肺,氣滯于胸,肺失斂降而為肺脹;肺脾虛弱者,肺虛不能化津,脾虛不能轉(zhuǎn)輸,水津停滯,痰濁內(nèi)生,壅阻于肺,壅塞氣道,亦為肺脹;若痰濁素盛,久則痰從熱化,痰熱相搏,郁遏肺氣,清肅失司,肺氣上逆。甚則痰氣交阻,陽氣閉塞,痰蒙神竅,或痰熱內(nèi)盛,熱甚動風(fēng),則病情危殆。若痰濁久留,肺氣郁滯,心肺失暢,則血郁為瘀,瘀阻血脈,痰濁、水飲、瘀血相互為患,常使病情進一步惡化。

  2.病位在肺脾腎心,亦可及腦與肝。肺脹的病變首先在肺,肺主氣司呼吸,化生宗氣以貫心脈;又宣發(fā)和肅降,布散津氣營養(yǎng)全身,通調(diào)水道以利三焦。若久病喘咳,肺失宣肅,氣滯胸中,甚或痰飲水停,瘀血內(nèi)阻,發(fā)為肺脹,痰飲內(nèi)停則傷脾,肺失宣降則腎失攝納,故繼則影響脾腎,痰飲瘀血內(nèi)阻后期又可及于心,甚則及腦,痰蒙神竅,或引動肝風(fēng)。

  3.病性本虛標(biāo)實,虛實交錯為本病之特點。本虛為肺脾腎心俱虛,標(biāo)實為痰飲水停,氣滯血瘀為患。偏虛者,當(dāng)區(qū)別氣虛、陽虛或陰虛,并應(yīng)分辨肺脾腎心病變的主次;偏實者須分清風(fēng)寒、風(fēng)熱、水飲、痰濁、痰熱、血瘀等的不同。一般感邪則偏于邪實,平時偏于本虛。早期多屬氣虛、氣陰兩虛,由肺而及脾腎;晚期氣虛及陽,以肺腎心為主,或陰陽兩虛,但純屬陰虛者罕見。

  4.病勢病勢可由上及下,由肺及脾及腎。亦可由下及上,后期病及心腦。

  5.病機轉(zhuǎn)化本病正虛與邪實互為因果。如陽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易感外邪,痰飲難蠲,兼有陰虛者,則外邪、痰濁易于熱化;故虛實常夾雜出現(xiàn)。若反復(fù)外感、內(nèi)傷,進一步耗傷正氣,每致愈發(fā)愈頻、甚則持續(xù)不已。惡化與緩解是病性發(fā)展的兩端。一是季節(jié)性加重,或寒溫失控,或情志因素引起急性發(fā)作,出現(xiàn)寒飲束肺,或痰熱壅肺,或心脾腎陽虛,如果治療不及時或誤治,甚至再受誘因的刺激,輕則在三證之間轉(zhuǎn)化,重則轉(zhuǎn)為痰濁內(nèi)閉,嚴(yán)重時發(fā)生喘脫等危重證候。二是季節(jié)性緩解,或治療及時得力,諸證由重轉(zhuǎn)輕,由危轉(zhuǎn)安,由發(fā)作轉(zhuǎn)緩解。

肺脹病因病機見圖1-5。

鬈黧蒜滋感冒]一荊晰。黼一鬈n脹

煙酒過度,勞欲過極,反復(fù)感冒l(fā)一損及肺脾腎心答卷篇靠一。、。。。1一肺脹

年邁多病或稟賦不足 J 遷延失治』反復(fù)發(fā)作

霸翥辭蠢]一危殆

圖1-5肺脹病因病機示意圖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依據(jù)

  1.有長期慢性咳喘的病史。

  2.以腫(脹)、喘、痰、咳、瘀為本病的證候特征,常因明顯的外感而誘發(fā)或加重。其中,腫(脹)是指胸中脹滿,并見四肢顏面浮腫;喘是動則氣短不續(xù),吸少呼多,可聞及喘鳴音;痰為喘咳之時痰涎壅盛可聞痰喘;咳為長期反復(fù)發(fā)作咳嗽;瘀為唇舌紫紺,面色晦黯。

  3.有杵狀指、唇甲紫紺及肺氣腫的體征。

  4.X線透視攝片,可見肺容積增大,肺透亮度增強,肋骨平行間隙增寬,橫膈活動度減弱,位置低平,心影縮小,常呈垂直性。心電圖檢查呈肺型P波、電軸右偏、直位心、順鐘向轉(zhuǎn)位等。肺功能檢查示殘氣量增多,最大通氣量降低,第一秒鐘間肺活量降低,氣體分布不均。痰涂片或痰菌培養(yǎng)可見異常。血液檢查示繼發(fā)性紅細胞增多,或紅細胞壓積增加,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繼發(fā)感染者可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升高。

  二、鑒別診斷

  1、哮病發(fā)作時喉中有哮鳴音。咳、痰均少,無腫、瘀,緩解后無胸中脹滿,病有夙根。肺脹之咳喘雖經(jīng)治療緩解,其胸中脹滿、氣短,??沙掷m(xù)存在,因此不難區(qū)別。

  2.喘病喘病發(fā)作時有喘,無腫、瘀,緩解后胸中不脹滿。但反復(fù)發(fā)作,可轉(zhuǎn)為肺脹。

  3.肺痿反復(fù)發(fā)作的咳吐濁唾涎沫而氣短,無腫、瘀。必要時結(jié)合x線攝片以鑒別。

  4.痰飲痰飲是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引起的水飲停積于某些部位的一類病證,表現(xiàn)為水走腸間瀝瀝有聲(痰飲);飲留脅下,咳唾引痛(懸飲);溢于四肢(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支飲)。肺脹在急性發(fā)病階段,可出現(xiàn)支飲證候,可以認為支飲是從病理角度命名,肺脹是根據(jù)病證特點為名,支飲可看作肺脹病的一個證候,可出現(xiàn)于該病的某一階段。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虛實肺脹是本虛標(biāo)實之證,但有偏實與偏虛的不同。一般感邪時偏于邪實,平時偏于本虛,偏虛者有氣(陽)虛、陰陽兩虛等不同,為肺脾腎心虧損所致;偏實者為水停痰凝,氣滯血瘀為患,常因感邪而病甚。

  2.辨臟腑咳嗽喘息,胸悶脹滿,氣短怕風(fēng),稍勞即著,病位在肺;咳喘胸滿,脘痞痰多,倦怠乏力,病位在脾;咳喘氣短,動則喘甚,呼多吸少,病位在腎;咳逆上氣,心慌氣短,唇舌紫紺,病位在心。

  3.辨痰飲氣血咳逆上氣,面浮肢腫,心悸尿少,屬水飲;咳逆上氣,痰涎壅盛,屬痰濁;咳逆上氣,胸中膨膨脹滿,不能平臥,屬氣滯;咳逆上氣,面色晦黯,唇舌紫紺,為瘀血。

  4.抓主證腫、喘、痰、咳、瘀為本病之主要證候。

  二、治療原則

  肺脹為本虛標(biāo)實,虛實錯雜的病證,扶正祛邪為其治療原則。在急性發(fā)作期,一般以標(biāo)實為多,故以祛邪為主,根據(jù)水飲、痰濁、氣滯、血瘀的不同,分別選用逐飲利水,宣肺化痰,利氣降逆,調(diào)氣行血等法,佐以扶正,或益氣,或溫陽。在緩解期,一般以正虛為多,故以扶正為主,根據(jù)氣(陽)虛、陰陽兩虛的不同,肺脾腎心臟腑虛損的差異,或以補養(yǎng)心肺,益腎健脾,或氣陰兼調(diào),或陰陽兩顧,佐以祛邪、化痰、活血。對于本病的治療,扶正祛邪尤應(yīng)突出以下兩個方面:

  1.治病必求于本對于本病的治療,應(yīng)“追本求源,審因論治”。由于本病患者多是中老年人,病程纏綿,病情遷延,久病體衰,更易反復(fù)受邪,而臨床表現(xiàn)多不一致,或輕或重,或表或里,或寒或熱,但均屬本虛標(biāo)實之證,治當(dāng)扶正祛邪,攻補兼施。慢性咳喘,冬受風(fēng)寒濕之邪,痰涎壅盛,而夏令暑燥火使氣道干燥,故肺脹多為冬季發(fā)作,夏令小康,采用冬病夏治??蛇_到預(yù)防性治療效果。痰濁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有寒痰、熱痰、燥痰、濕痰等,應(yīng)辨別其性質(zhì),采取“制源暢流”的方法,即針對病因治療以減少痰液的來源,同時恢復(fù)肺的清肅功能,祛除既成之痰。

  2.順其生機,因勢利導(dǎo)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氣血沖和,循行無間”。一旦罹病,生機受到破壞,醫(yī)者要從整體入手,尋求并掌握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各個系統(tǒng)之間的功能失調(diào)因素,或祛邪,或扶正,順其生機,以復(fù)常度。肺以清肅為順,壅阻為逆,肺經(jīng)受病而咳喘痰壅,治宜宣肺祛痰,此即順其肺之生機,反之皆為逆。“咳無止法”,若直接抑制咳嗽,反致咳嗽遷延不愈,成為肺脹之漸?!耙騽堇麑?dǎo)”是本病重要的治則之一,透邪則咳自止,豁痰則喘自平。

  三、分證論治

  1.寒飲束肺

  證候喘咳氣短,咯痰量多稀白,惡寒發(fā)熱,身痛無汗,苔白,脈浮緊。

  證候分析風(fēng)寒之邪引動內(nèi)伏寒飲,或寒飲招引風(fēng)寒致病急作,風(fēng)寒飲邪壅肺,肺失宣肅之職,故喘咳氣短,咯痰量多稀白,胸膨脹滿;風(fēng)寒束表,衛(wèi)表不和,故惡寒發(fā)熱,身痛無汗;苔白,脈浮緊,為風(fēng)寒束表之象。

  治法宣肺散寒,溫肺化飲。

  方藥運用

  (1)常用方小青龍湯加減。藥用麻黃、桂枝、生白芍、干姜、細辛、清半夏、五味子、炙甘草。

  方中麻黃、桂枝宣肺平喘散寒;桂枝既助麻黃發(fā)汗解表,又有溫陽化飲之意;生白芍配桂枝以調(diào)和營衛(wèi);干姜、細辛內(nèi)以溫化水飲,外可辛散風(fēng)寒;五味子斂肺止咳;半夏燥濕化痰,蠲飲降濁;炙甘草調(diào)和諸藥。全方辛開苦降、散收相配,以復(fù)肺之功能,又寓“病痰飲者,溫藥和之”以除痰飲。

  (2)加減痰多者,加浙貝母、杏仁以化痰;咯痰不利者,加桔梗宣肺利氣;若有郁熱,兼見煩躁口渴者,可加生石膏清泄郁熱;咽痛甚者,可加杏仁宣肺止咳;便秘者,加瓜蔞仁潤腸通便。

  (3)臨證參考本證嚴(yán)重者,水氣上逆,可見面浮目脫,可選紫蘇散;若咳逆上氣,身體浮腫,短氣脹滿,晝夜不得平臥,喉中如水雞聲,用白前湯;若咳逆上氣,支滿息欲絕,氣結(jié)于胸中,選一合湯。

  2.痰濁阻肺

  證候咳嗽胸滿悶脹,痰多色白粘膩,或呈泡沫,短氣喘息,不能平臥,稍勞即甚,怕風(fēng)易汗,脘腹痞滿,食納減少,倦怠乏力,舌質(zhì)偏淡,苔濁膩,脈小滑。

  證候分析脾虛肺虛,痰濁內(nèi)生,上逆于肺,壅塞氣道,氣因痰阻,失于斂降,故短氣胸滿悶脹,喘咳上逆,不能平臥,痰多色白粘膩,或痰從寒化而呈泡沫狀,稍勞即甚;肺氣虛弱,衛(wèi)表不固,故怕風(fēng)易汗;脾虛氣弱,故脘痞納少,倦怠乏力;舌質(zhì)淡,苔濁膩,脈小滑,為肺脾氣虛,痰濁內(nèi)盛之候。

  治法健脾益肺,降氣化痰。

  方藥運用

  (1)常用方蘇子降氣湯加減。藥用蘇子、陳皮、半夏、白芥子、當(dāng)歸、前胡、厚樸、茯苓、白術(shù)、黨參、生姜、甘草。

  方中蘇子為君,降氣消痰,止咳平喘;臣以陳皮、半夏、白芥子燥濕化痰,降逆散結(jié);佐以前胡、厚樸降氣平喘,又佐黨參、白術(shù)、茯苓健脾益氣,當(dāng)歸以養(yǎng)血行血,生姜以散寒宣肺;使以甘草調(diào)藥和中。全方標(biāo)本兼顧,降氣消痰以治標(biāo),健脾補肺又固本。

  (2)加減脾肺氣虛,易汗乏力者,加黃芪、白術(shù)健脾益氣,補肺固表;痰多胸滿不能平臥,加葶藶子瀉肺祛痰。

  (3)臨證參考本證常用蘇子降氣湯、三子養(yǎng)親湯、六君子湯化裁治療。蘇子降氣湯偏溫,以上盛兼有下虛,寒痰喘咳為宜;三子養(yǎng)親湯偏降,以痰濁壅盛,肺實喘滿,痰多粘膩為宜;六君子湯健脾燥濕化痰偏補,以脾虛兼有痰濕者為宜,可作病情穩(wěn)定時之調(diào)治方。

  3.痰熱壅肺

  證候喘促氣短,胸滿咳嗽,痰黃或白,粘稠難咯,發(fā)熱有汗,口干面赤,苔黃,脈浮滑數(shù)。

  證候分析外感風(fēng)熱,或風(fēng)寒化熱,內(nèi)有痰濕,痰熱相搏,壅遏肺氣,故喘促氣短,胸滿咳嗽;痰熱內(nèi)蘊,則痰黃粘稠難咯;肺熱耗精則El干;熱壅上蒸則面赤;風(fēng)熱犯肺,衛(wèi)表失疏,故發(fā)熱有汗;苔黃,脈浮滑數(shù)為風(fēng)熱外襲,引動痰熱之象。

  治法宣肺疏風(fēng),清化熱痰。

  方藥運用

  (1)常用方清氣化痰丸加減。藥用膽南星、陳皮、黃芩、全瓜蔞、枳實、杏仁、法半夏、茯苓。

  方中膽南星為君,取其味苦性涼,清熱化痰;臣以黃芩、瓜蔞清熱化痰助君藥清化之力,治痰當(dāng)須理氣,故又以枳實、陳皮下氣消痰;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故佐以茯苓健脾滲濕,杏仁宣肺下氣,半夏燥濕化痰,既消已生之痰,又杜生痰之源。全方合用,使熱清火降,氣順痰消則諸證自解。

  (2)加減咳嗽者,加枇杷葉肅肺止咳;痰多者,加葶藶子利肺化痰;痰臭者,加魚腥草、金蕎麥清熱解毒;發(fā)熱者,加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口渴者,加金銀花、蘆根清熱生津;便秘者,加大黃通腑瀉下。

  (3)臨證參考本證亦可選越婢加半夏湯、桑白皮湯加減。前方宣肺泄熱,用于飲熱郁肺,外有表邪,喘咳上氣,目如脫狀,身熱,脈浮數(shù);后方清肺化痰,用于痰熱壅肺,喘急胸滿,咳吐痰黃,或粘白稠厚者。

  4.痰蒙神竅

  證候神志恍惚,煩躁,撮空理線,表情淡漠,嗜睡或昏迷,肢體晌動,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淡黃膩,脈細滑數(shù)。 .

證候分析痰涎壅盛,濁邪逆竄,閉心蒙腦,則神志恍惚,煩躁,撮空理線,表情淡漠;肝風(fēng)內(nèi)動,則肢體瞤動,抽搐;肺虛痰蘊,則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淡黃膩,脈細滑數(shù),均為痰濁內(nèi)蘊之象。

  治法滌痰開閉,化痰醒腦。

  方藥運用

  (1)常用方菖蒲郁金湯加減。藥用石菖蒲、郁金、竹茹、竹瀝、玉樞丹、山梔、牡丹皮、連翹、燈芯草、木通。

  方中石菖蒲辛溫芳香,祛痰穢以開竅寧神,郁金辛苦寒,涼血清心,行氣開郁,共為君藥,以開竅除痰醒腦;臣以竹茹、竹瀝、玉樞丹助君藥辟穢除痰,開竅醒腦;佐以梔子、牡丹皮、連翹瀉熱除煩,燈芯草、木通利尿泄?jié)?。全方辛開苦降,開以治上,降以滲下,除痰穢而醒腦寧神。

  (2)加減痰熱較重者,可加瓜蔞、膽南星清熱化痰;大便秘結(jié)不通者,加大黃通腑瀉下。

  (3)臨證參考熱痰內(nèi)閉重證可服至寶丹;寒痰內(nèi)閉,氣虛欲脫者改獨參湯送服蘇合香丸;寒痰內(nèi)閉者,用三生飲或羚羊鉤藤湯加減。

  5.肺腎氣陰兩虛

  證候呼吸淺短,動則尤甚,聲怯乏力,咳嗽痰少,甚則張口抬肩,倚息不能平臥,面浮肢腫,手足心熱,心悸心慌,舌質(zhì)黯紅或舌紅,少苔,脈沉細弱或細數(shù)。

  證候分析此為緩解期證型。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傷及腎,氣陰兩傷,腎氣衰憊,攝納無權(quán),則呼吸淺促,動則尤甚;腎主水,腎虛氣不化水,水邪泛溢可見面浮肢腫,上凌心肺則心悸一L-慌,張El抬肩,倚息不能平臥;氣傷及陰,耗傷陰液則手足心熱;舌脈均為氣陰兩虛之表現(xiàn)。

  治法益氣養(yǎng)陰,補肺納腎。

  方藥運用

  (1)常用方人參蛤蚧散合八珍湯加減。藥用人參、蛤蚧、炙黃芪、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熟地黃、川芎、當(dāng)歸、桃仁、貝母。

  方中人參、炙黃芪、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氣;蛤蚧補肺納腎;熟地、當(dāng)歸、川芎、桃仁養(yǎng)血補心活血;貝母化痰。全方重補后天之本,以益氣血生化之源。

  (2)加減 腎不納氣者,加五味子、補骨脂以補腎納氣;陰虛者,加百合、生地、天冬、麥冬、玄參滋陰;心悸者,加龍眼肉、遠志,重用炙甘草益氣養(yǎng)心;血瘀者,加丹參、五靈脂活血祛瘀。

  (3)臨證參考肺腎陰虛甚者,百合固金湯加減;肺腎氣虛甚者,補肺湯合生脈散加減;肺腎氣陰兩虛甚者,生脈散合麥昧地黃湯加減;肺脾氣虛者,補中益氣湯加減。

  6.陽虛水泛

  證候浮腫心悸,氣短倚息,尿少肢涼,唇紺舌紫苔膩,脈沉虛數(shù)或結(jié)代。

證候分析勞倦七情傷及心脾腎,陽氣衰微,水津代謝障礙,水飲上干外溢,致浮腫心悸,氣短倚息,尿少肢冷;心陽不振,氣血運行不暢,則唇紺舌紫,脈沉虛數(shù)或結(jié)代。

  治法溫陽利水,補腎納氣。

  方藥運用

 (1)常用方金匱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藥用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肉桂、熟附子、茯苓、澤瀉、牡丹皮、五加皮。 .

  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方中重用熟地黃為君,滋補腎水;臣以山茱萸、山藥滋肝補脾,斂陰澀精,再配附子、肉桂溫陽暖腎,以鼓舞腎氣;佐以茯苓健脾滲濕,澤瀉宣瀉腎濁,牡丹皮清瀉,五加皮溫補腎陽而除寒濕。

  (2)加減腫甚者,加生姜皮,茯苓改茯苓皮以利水消腫;血瘀者,加丹參、川芎活血化瘀;氣虛者,加黃芪、黨參益氣。

  (3)臨證參考脾陽虛者,用實脾飲;心陽虛者,用苓桂術(shù)甘湯合五苓散、五皮飲。

  四、其它療法

  1.中成藥

  (1)痰濁阻肺

 ?、僦勾`注射液(蘇中牌,江蘇蘇中制藥廠):每次2ml,每日2~3次。用于咳喘、胸悶、痰多等。

 ?、谙却?向陽牌,哈爾濱中藥二廠):每次7~lOml,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用于慢性支氣管炎。

  (2)痰熱壅肺橘紅丸(嘉應(yīng)牌,廣東梅州制藥廠):每次129,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痰熱壅盛之咳嗽痰多,喘促氣急,胸悶口干。

  (3)痰蒙神竅

 ?、侔矊m牛黃丸(旭日牌、同仁堂牌,北京同仁堂制藥廠;長城牌,天津達仁堂制藥廠):1次1丸,溫開水送服。適用于痰熱上擾,竅閉神昏之證。

 ?、谇彘_靈注射液(地壇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實驗藥廠):20~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天1次。

 ?、坌涯X靜注射液(錫藥牌,江西無錫中藥廠):1次2~4ml,1日1~2次,肌內(nèi)注射;靜脈注射每次10~20ml或遵醫(yī)囑。

  (4)肺虛

 ?、俑蝌欢ù?桂中藥牌,廣西桂林中藥廠):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于陰虛咳喘。

  ②生脈飲(京花牌,北京中藥廠):每次lOml,每日3次。適用于氣陰不足者。

  2.單驗方

  (1)葶藶子粉3~6g,裝膠囊,1日3次,食后分服。用于咳嗽痰涌之癥。

  (2)萬年青根12一--15g,紅棗5枚,煎服。用于喘悸水腫。

  (3)杏仁、胡桃肉各60g,共研為細末,加生蜂蜜少許調(diào)服,每日3次,每次用藥末3g。適用于肺腎氣虛而肺脹者。

  (4)生梨1個,柿餅2個,同煎。適用于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5)百合、枸杞子各250g,研細末蜜丸,每日3次,每次lOg。適用于肺腎陰虛而肺脹者。

  (6)紫河車1具,焙干研末,每服3g,每日3次。適用于脾腎陽虛之肺脹。

  3.針灸療法 .

  (1)體針選定喘、大椎、膻中等穴。寒飲束肺者,配風(fēng)門、列缺;痰濁壅盛者,配豐隆;痰熱者,選尺澤、合谷;心悸胸悶者,選內(nèi)關(guān)、間使、郗上;水腫尿少者,選水分、三陰交,復(fù)溜;痰濁內(nèi)閉者,選人中、涌泉、太沖等穴。

  (2)耳針選肺、大腸、枕區(qū)等穴。水腫者,加心、脾、腎、內(nèi)分泌;痰蒙神竅者,選加腦干、皮質(zhì)下、心等穴。

  (3)灸法肺脾腎心虛證,可灸足三里穴15分鐘,每日1次。亦可自我按摩腎俞、涌泉穴各15分鐘,每日2次。

  【轉(zhuǎn)歸與預(yù)后】

  本病屬病情復(fù)雜嚴(yán)重的慢性疾病,患者的轉(zhuǎn)歸與預(yù)后與體質(zhì)、年齡、病程、環(huán)境以及治療是否及時有密切關(guān)系。一般來說,本病病程纏綿,經(jīng)常反復(fù)發(fā)作,愈發(fā)愈劇,多呈進行性加重,難于根治。若體質(zhì)強、病情輕、環(huán)境好、攝生有方,發(fā)作時能及時控制喘咳,康復(fù)條件較好者,往往可使病情基本穩(wěn)定,帶病延年;反之,不能控制喘咳,因肺氣壅遏,金令不降,不能安臥,鼻翼煽動,治療就比較棘手,往往可使病情加重,預(yù)后較差。

  寒飲束肺、痰濁阻肺、痰熱壅肺、痰蒙神竅、心脾腎陽虛諸證,治療得力,脈現(xiàn)沖和滑利,病情緩解,轉(zhuǎn)為肺脾腎虛證。寒飲束肺證、痰濁阻肺證治療不及時,可郁而化熱,轉(zhuǎn)為痰熱壅肺證,進一步發(fā)展可轉(zhuǎn)為痰蒙神竅或心脾腎陽虛證。反之,痰熱壅肺證,寒涼太過,復(fù)感風(fēng)寒,亦可轉(zhuǎn)為寒飲、痰濁之證。本病后期病情嚴(yán)重,可因氣病及血,氣不攝血,出現(xiàn)血痰或吐血便血,可因痰迷心竅,或肝風(fēng)內(nèi)動,出現(xiàn)譫妄、昏迷、震顫、抽搐;也可因陰陽衰敗,出現(xiàn)喘脫、神昧、汗出、肢冷、脈微欲絕之危重證候。如能及時治療,尚能使病情緩解,但反復(fù)多次發(fā)作,終將不能救治。

  【護理與調(diào)攝】

  一、生活調(diào)攝

  宜慎風(fēng)寒,避免受外邪;戒煙酒,避免肺脾腎心再度損傷;節(jié)房事,以保精強腎;毋過勞,以益五臟;飲食宜清淡,忌食辛辣、煎炒、酸咸、甜膩及海腥發(fā)物。

  二、辨證調(diào)護

  1.預(yù)防感冒是護理本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病室應(yīng)保持清潔衛(wèi)生,安靜舒適,空氣流通,保持適當(dāng)?shù)臏囟扰c濕度;清潔口腔,預(yù)防上感,每天可用銀花連翹煎液漱口兩次;發(fā)現(xiàn)有流感征兆,用紫蘇、貫眾、大青葉煎湯,進行預(yù)防及治療投藥;病室可用艾葉、蒼術(shù)、貫眾香熏,每天熏6小時;患者作有關(guān)檢查時,注意防寒保暖,避免著涼。

  2,深入病房密切觀察病情,采取一看、二聽、三檢查:看神志、皮色、呼吸、痰色、眼、舌、頭面、手、飲食、尿量;聽咳痰聲、喘息聲;查脈象、血壓、手心、呼吸頻率與節(jié)律。其中要特別注意痰的量色質(zhì)、神志變化、出汗情況、出血傾向。

  3.排除患者通氣障礙,排痰是重要方法。采取咳、翻拍、吸、氧、霧5項措旋:咳是鼓勵清醒患者咳痰;翻拍是指每2~3小時給昏迷患者翻身拍背一次,翻拍時先吸盡其口腔、鼻腔、咽喉部分泌物;吸是用鼻導(dǎo)管側(cè)孔改直孔吸痰;氧是對危重病人多持續(xù)低流量(1~1.5給氧,對嚴(yán)重缺氧而無明顯二氧化碳潴留合并肺水腫患者,高流量(4~6L/min)給氧;霧即用清熱解毒化痰平喘的中藥煎液,進行呼吸道霧化吸入。

  【預(yù)防與康復(fù)】

  1.堅持鍛煉,增強體質(zhì)?;颊呖筛鶕?jù)體質(zhì)、病情與愛好,選擇呼吸方式、縮攏口呼氣、健肺操、氣功療法等體育項目進行鍛煉,以改善肺臟通氣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

  2.積極防治肺部疾病。本病乃由咳喘、哮病日久發(fā)展而成,故預(yù)防和及時治療咳、喘、哮等病證,是本病預(yù)防的關(guān)鍵。

  3.既病防變。本病最先肺系受累,反復(fù)感邪發(fā)作,日久必累及它臟,平時當(dāng)注意保暖防寒,尤其注意胸背部的保暖,不使嬌臟受邪。本病患者在緩解期,亦應(yīng)積極治療,可采用冬病夏治、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溫化寒飲等法。

  二、康復(fù)

  1.運動康復(fù)太極拳、步行、慢跑等抗寒鍛煉,可以增強體質(zhì)??筛鶕?jù)體力及病情選擇,運動量宜由小到大,時間由短到長,避免劇烈運動。此外可作呼吸肌放松訓(xùn)練:坐位,軀干稍前傾,雙肘屈曲90。,肩部放松,雙上臂及肩關(guān)節(jié)自前向后做環(huán)形運動10~20次,動作宜輕柔緩慢。

  2.藥物康復(fù)宜培補肺脾腎心,活血化瘀,溫化痰飲。肺氣虛用補肺湯,脾氣虛用補中益氣湯,腎陰虛用六味地黃丸,腎氣虛用腎氣丸,心氣虛用炙甘草湯,痰飲可選二陳湯、苓桂術(shù)甘湯,瘀血可選血府逐瘀湯、桃紅四物湯等。

  3.食療康復(fù)

  (1)紫桃羹鮮紫河車1具,洗凈切成小片,核桃仁500g,燉湯加調(diào)料食。具有補腎納氣之功。

  (2)參芪粥丹參20g,黃芪20g,水煎2次取汁,入粳米lOOg,煮成粥食。能補肺活血。

  (3)參苓白術(shù)散饃將5小袋中成藥參苓白術(shù)散揉入250g發(fā)好之白面中,作成蒸饃食??山∑⒁鏆?。

  【醫(yī)論提要】

  肺脹之名,首見于《內(nèi)經(jīng)》。如《靈樞·脹論》云:“……肺脹者,虛滿而喘咳?!倍鴮Ψ蚊涀C候較為具體的描述,則見于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其中有“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等記載。

  對肺脹病因的認識,以明代秦景明《癥因脈治·喘證論》所論最為精當(dāng),他說:“肺脹之因,內(nèi)有郁結(jié),先傷肺氣,外復(fù)感邪,肺氣不得發(fā)泄,則肺脹作矣?!倍鴼v代對肺脹病機的認識,大致有以下3個方面:其一,縱觀《金匱要略》之條文,肺脹之病機,當(dāng)屬素有水飲內(nèi)蓄,因外感而觸發(fā)一類;其二,隋·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中指出,本病病機在于''肺本虛,氣為不足,復(fù)為邪所乘,壅否不能宜暢,故咳逆短氣也”,并有''肺虛為微寒所傷”、“肺虛為邪熱所客”之不同;其三,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咳嗽》中明確指出,''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此說多為后世所宗,影響頗大。自《內(nèi)經(jīng)》提出“肺脹者,虛滿而喘咳”開始,x,f肺脹病性的認識,多認為是一種虛實相兼的復(fù)雜證候,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肺臟.肺虛實》卻指出,肺實熱可以引起肺脹,“右手寸口氣13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jīng)也,病苦肺脹汗出,若露上氣喘,咽中塞,如欲嘔狀,名日脈實熱也?!鼻宕鷱堣础稄埵厢t(yī)通·肺痿》也指出:“肺脹實證居多”。這種認識,可供臨床參考。

  歷代對肺脹一病的辨證論治,內(nèi)容相當(dāng)豐富。清代李用粹《證治匯補·咳嗽》指出,肺脹有“氣散而脹者,宜補肺;氣逆而脹者,宜降氣,當(dāng)參虛實而施治?!睂⒎蚊浀谋孀C分為虛實兩端,提綱挈領(lǐng)。在具體的分證治療上,李氏的概括亦頗為全面,他總結(jié)說:“如痰夾瘀血礙氣,宜養(yǎng)血以流動乎氣,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四物湯加桃仁、枳殼、陳皮、瓜蔞、竹瀝。又風(fēng)寒郁于肺中,不得發(fā)越,喘嗽脹悶者,宜發(fā)汗以祛邪,利肺以順氣。用麻黃越婢加半夏湯。有停水不化,肺氣不得下降者,其癥水入即吐,宜四苓散加葶藶、桔梗、桑皮、石膏。有腎虛水枯,肺金不敢下降而脹者,其癥干咳煩冤,宜六味丸加麥冬、五味?!逼渲校祳A瘀血礙氣而病,運用活血化瘀的治療原則,為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咳嗽》所開創(chuàng)。在具體的治療方藥上,《金匱要略》射干麻黃湯、皂莢丸、澤漆湯、厚樸麻黃湯、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等,為后世治療肺脹奠定了基礎(chǔ);明代李梃《醫(yī)學(xué)入門·咳喘》中金沸草散、麻黃杏仁飲、蘇沉九寶飲、古百花膏、訶黎勒丸等,豐富了肺脹辨證論治的內(nèi)容;明代李中梓《醫(yī)宗必讀·咳嗽》還指出,肺脹的辨證論治,應(yīng)區(qū)別有無外邪,他說:“肺脹嗽而上氣,鼻扇抬肩,脈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湯主之,無外邪而內(nèi)虛之肺脹,宜訶子、海藻、香附、瓜蔞仁、青黛、半夏、杏仁、姜汁為末,蜜調(diào)噙之?!?/span>

  民國以降之醫(yī)家,對肺脹的治療也有一些新的體會。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多屬中醫(yī)肺脹的范疇。肖俊逸認為本病起始于肺,繼而累及于心,并與脾腎有一定的關(guān)系,因此,治療的重點在于心肺,或偏重于脾腎。但臨床上以心肺氣虛為多見,因此,生脈散和沙參是必用之劑。有人認為生脈散和沙參似有戀邪之弊,多不敢用,實踐證明并非如此。肖氏認為,凡咳嗽稍久,不論有喘無喘,均可在辨證方中加用生脈散和沙參,其效果比不加者顯著。治療肺心病并發(fā)心力衰竭,以葶藶子末3~69,每日分3次食后服,效果良好。肺心病屬于本虛標(biāo)實,在臨床實踐中,固本之法須貫徹始終。

   對于本病的預(yù)后,清代李用粹《證治匯補·水腫》指出,“若肺脹壅遏,不得眠臥,喘息鼻煽者,難治”。明代秦景明撰、秦皇士補輯的《癥因脈治·喘證論》從脈象分析,認為“肺脹之脈,寸口獨大,或見浮數(shù),或見浮緊,浮數(shù)傷熱,浮緊傷寒,寸實肺壅,浮芤氣脫,和緩易治,代散則絕”。

  【醫(yī)案選粹】

案一

  黃敬修兄店內(nèi),有同事鮑宗海者。因感風(fēng)寒,喘嗽多日。就彼地某姓老醫(yī)看視,謂其證屬內(nèi)虧,藥與地、歸、參、術(shù)。予見方勸其勿服。宗海以為伊體素虛,老醫(yī)見識不謬,潛服其藥,是夜喘嗽益甚。次日復(fù)往加減,醫(yī)謂前藥尚輕更增黃芪、五味子。服后胸高氣筑,莫能臥下,呷呀不休,閉悶欲絕。敬兄詢知其故,囑予拯治。予日:“前藥吾原勸其勿服,伊之不信,況加酸斂,邪錮益堅,如何排解。”敬兄云:“渠與我同事多年,不忍見其死而不救?!贝χ猎伲⒎接寐辄S、桂枝、細辛、半夏、甘草、生姜、杏仁、葶藶子,并語之日:“此乃風(fēng)寒客肺,氣阻痰凝,因而喘嗽。醫(yī)不開解,反投斂補,以致閉者愈閉,壅者愈壅,釀成肺脹危證。《金匱》云: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予于方中除五味、白芍之酸收,加葶藶、杏仁之苦瀉者,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如求眉燃,不容緩待也?!本葱中酪詾槿?,即令市藥。煎服少頃,嗽出稠痰兩盂,胸膈頓寬。再服復(fù)渣,又吐痰涎盞許,喘定,能臥。宗海始唔前藥之誤,泣求救援。予笑日:“無妨,枉自吃幾13苦耳?!贝畏楣鸬任斗至繙p輕,參入桔梗、橘紅、茯苓、蘇子,更為調(diào)和肺胃而痊。

  (選自《杏軒醫(yī)案》)

案二

  班某某,女,50歲。高熱四日,咳嗽喘息胸脅均痛,痰不易出,痰色如鐵銹。經(jīng)西醫(yī)診為大葉性肺炎,囑住院醫(yī)治,患者不愿入院,要服中藥治療。初診時體溫39.6℃,兩顴赤,呼吸急促,痰鳴漉漉,咳嗽頻頻。舌苔白,中間黃垢膩,脈滑數(shù),沉取弱。辨證立法:風(fēng)邪外束,內(nèi)熱熾盛。氣逆喘滿,是屬肺脹。熱迫血滲,痰如鐵銹。氣滯橫逆,胸脅疼痛,急擬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葶藶大棗湯主治,表里雙清,瀉肺氣之

脹滿。

  處方:鮮葦根30克 炙前胡5克 葶藶子3克 大紅棗5枚(去核用布包) 鮮茅根30克 炙白前5克 半夏曲6克 炙麻黃1.5克 炒杏仁6克 生石膏15克(打,先煎)  炙陳皮5克 冬瓜子(打)15克 旋覆花6克 代赭石12克(用布包)  炙蘇子5克 苦桔梗5克 鮮杷葉12克 地骨皮6克 西洋參(另燉服)10克 鮮桑皮5克 炙甘草3克

  二診:服二劑痰色變淡,胸脅疼痛減輕,體溫38.4℃,咳喘如舊。

擬麻杏石甘湯、葶藶大棗湯、旋覆代赭湯、竹葉石膏湯、瀉白散諸方化裁,另加局方至寶丹1丸。

  三診:服藥二劑,體溫37.5℃,喘息大減,咳嗽暢快,痰易吐出,痰色正常,脅間仍痛,口渴思飲。

  處方:鮮杷葉10克肥知母(米炒)10克天花粉12克鮮桑白皮5克大紅棗3枚(去核) 葶藶子2.1克(同布包) 鮮地骨皮6克旋覆花6克代赭石10克(同布包) 半夏曲6克炙紫菀5克 生石膏(打,先煎)12克黛蛤散10克海浮

石10克(同布包) 炙白前5克冬瓜子(打)15克苦桔梗10克青橘葉5克炒杏仁6克淡竹葉6克焦遠志6克(粳米百粒,同煎)

  四診:前方服二劑,體溫已恢復(fù)正常,咳輕喘定,痰已不多,脅痛亦減,但不思食,夜臥不安。病邪已退,胃氣尚虛,胃不和則臥不安,調(diào)理肺胃,以作善后。

處方:川I貝母10克炒杏仁6克冬瓜子(打)12克青橘葉6克酒黃芩6克苦桔梗5克 生谷芽10克旋覆花6克海浮石10克(同布包) 半夏曲5克北秫米10克(同布包) 生麥芽10克 炙紫菀5克 廣皮炭6克佩蘭葉lo克炙白前5

克焦遠志6克

  (選自《施今墨臨床經(jīng)驗集》)

案三

  李女,十月十五日診:熱經(jīng)半月,無汗,咳喘,鼻扇,口渴,痰多,面浮足腫。脈濡數(shù),苔白。風(fēng)邪夾飲上襲,有肺脹之險。昨尚進新米,腹常作痛,兼有積也。凈麻黃、杏仁、玉泉散、射干、枳實、郁金、甜葶藶、冬甜瓜子、生薏仁、通草、薄荷、桑皮、兜鈴、茅蘆根、枇杷葉。另西月石、生明礬、礞石、檳榔,研末,沖。服藥得汗,吐韌痰碗許,氣喘鼻扇大減;轉(zhuǎn)清肺滌痰,愈。

(選自《周小農(nóng)醫(yī)案》)

  【現(xiàn)代研究】

  肺脹主要包括西醫(yī)學(xué)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及其嚴(yán)重并發(fā)癥,如肺心病、肺性腦病、呼吸衰竭等。近年來,隨著中醫(yī)和中西醫(yī)結(jié)合研究本病的不斷深入,無論在臨床研究,還是在基礎(chǔ)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綜述如下:

  一、基礎(chǔ)研究

  1.瘀血癥機理研究:金維岳測定肺心病患者血液流變學(xué)5項指標(biāo),其均值均高于正常,同時發(fā)現(xiàn)血液流變學(xué)的改變和中醫(yī)分型有關(guān)(遼寧中醫(yī)雜志,1994,21<8):282)。張伯禮對部分慢阻肺患者進行了體外血栓形成的檢測和初步分析,結(jié)果慢阻肺者體外血栓長度、濕重、干重高于健康人數(shù)倍,肺心病患者血栓最長,說明本病常伴有高凝血狀態(tài),血栓形成能力增強(天津中醫(yī),1988,<4>:23)。李樹森對肺心病患者各部位的微循環(huán)(甲皺微循環(huán)、舌尖微循環(huán)、眼部微循環(huán)等)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整個病變過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環(huán)障礙,呈血瘀表現(xiàn),其程度隨病情加重而遞增,而用活血化瘀治療后有所好轉(zhuǎn)(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4,4(5):273)。

  2.生化指標(biāo)的探討:廖承濟為了探討肺心病腎陽虛證者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的改變情況,對患者尿17一羥和17一酮的排量進行了觀察,結(jié)果肺心病腎陽虛者24小時尿17一羥和17一酮總排量顯著下降(福建中醫(yī)藥,1983,<3):48)。張智奎針對慢阻肺血漿性激素的改變與虛證的關(guān)系,進行了人體、動物實驗病理初步觀察。結(jié)果觀察組T均較對照組低,E。/T(雌二醇/血漿睪丸酮)值增高,尤以女性為著。動物實驗無論雌雄均發(fā)現(xiàn)性腺和腎上腺皮質(zhì)有顯著的病理改變。尸檢男女生殖腺和腎上腺皮質(zhì)均呈萎縮及退化現(xiàn)象。估計陽虛和陰陽兩虛是反應(yīng)這種性激素變化的物質(zhì)基礎(chǔ)(天津中醫(yī),1988,(6>:19)。杜求誠測定肺心病患者治療前血漿環(huán)磷酸腺苷(cAMP)含量明顯高于正常人,中藥治療后cAMP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以至于恢復(fù)至正常水平(遼寧中醫(yī)雜志,1994,21(8>:283)。廖承濟觀察到肺心病患者隨著病情加重,乙酰膽堿(Ache)愈高,血清多巴胺一p一羥化酶(SDflH)愈低,證明本病確實存在植物神經(jīng)功能失調(diào)狀態(tài),并為大量臨床治療實踐證實;肺心病早期,單胺氧化酶(SMAO)活力即開始上升,與X線胸片所見的肺紋理變化狀況相一致,其嚴(yán)重者往往不為治療所逆轉(zhuǎn)。陰陽兩虛型為本病最嚴(yán)重患者,呈現(xiàn)AchE、SMAO明顯升高。本病腎陽虛患者甲狀腺素(T3和T3/T4)水平較健康人及肺陰虛者顯著降低(福建中醫(yī)藥,1985,(1):19)。

  3.血氣分析:王素英將106例肺心病患者分為氣虛型、氣陰兩虛型和陽虛型進行血氣分析研究。結(jié)果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有輕度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但其pH值仍在正常范圍內(nèi),提示此2型病人屬于呼吸性酸中毒代償期。陽虛型病人表現(xiàn)有嚴(yán)重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血液pH值明顯下降,提示此型病人處于呼吸性酸中毒失代償期,病情顯著較前2型為重。由此說明,分型和血氣存在一定的辨證關(guān)系(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1986,(3>:26)。

  二、臨床研究

  1.辨證論治黃大文將本病分為3型:痰熱阻肺,用麻杏石甘湯合二陳湯加魚腥革、全瓜萎、當(dāng)歸、川芎;寒痰傷肺,用小青龍湯加川芎;陽虛水泛,用苓桂術(shù)甘湯合真武湯加川芎、薏苡仁。共治本病85例,總有效率為88.2%(實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2,(5>:16~17)。朱光宗等治療本病101例,其中肺熱痰瘀型53例,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魚腥草、黃芩、銀花、連翹、天竺黃、地骨皮、全瓜蔞、丹參、竹瀝、桃仁、冬瓜仁、地龍);肺熱痰瘀合心脾腎虛型22例,采用陰陽勝衰服藥法,即上午陽盛服陰藥,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下午陰盛服陽藥,用益氣溫陽制水湯(制附子、桂枝、北五加皮、破故紙、紅參、茯苓、澤瀉、車前子、龍骨、牡蠣);肺熱痰瘀合痰迷心竅型(肺腦)15例,方用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加石菖蒲、郁金、遠志、安宮牛黃丸;元陽欲絕型11例,方用保元參附龍牡湯(制附子、黃芪、紅參、龍骨、牡蠣、炙甘草),待四肢轉(zhuǎn)溫、汗出止,保元參附龍牡湯和清熱利肺化痰逐瘀湯交替使用。病情較重者,配合西藥對癥處理。結(jié)果顯效69例,好轉(zhuǎn)37例,無效及死亡各9例,總有效率為85.4%(浙江中醫(yī)雜志,1992,27<5):197~198)。晁恩祥等將本病分為肺腎氣虛外感型,其中偏寒者,選用小青龍湯加味;偏熱者,用麻杏石甘湯合葦莖湯;心脾腎陽虛水泛型,用真武湯合苓桂術(shù)甘湯加味;痰濁蒙竅型,用滌痰湯加減;元陽欲絕型,用參附湯、四逆湯合生脈注射液;熱瘀傷絡(luò)型,用生脈飲合生地、大黃炭、大薊、小薊、三七、赤芍等。共治療本病286例,總有效率為90%(天津中醫(yī),1985,(1):1~3)。

  2.治法探討大多以熱痰、瘀、虛為肺脹治法的立論依據(jù),其中又以血瘀為立法的基礎(chǔ)。應(yīng)用較多的治法有:清熱化瘀、通下化瘀、滌痰化瘀、溫陽化瘀、益氣化瘀、滋陰化瘀等法。

  (1)清熱化瘀急性發(fā)作時,呼吸道感染可加重已有的肺循環(huán)阻力,致使感染區(qū)血液供應(yīng)不足,熱和瘀形成惡性循環(huán)。為了改善這一狀況,房山縣第一醫(yī)院將清熱解毒和活血化瘀合為一體,制成注射液(魚腥草、敗醬草、大蒜、衛(wèi)矛、黃芩、丹參),治療肺心病。結(jié)果總有效率及心肺功能改善皆高于綜合治療組和對照組(青霉素組)及清解組(五味消毒飲組),且無副作用(中醫(yī)雜志,1982,(1):39~40)。周風(fēng)林等用通活湯(魚腥草、當(dāng)歸、赤芍、JIf芎、桃仁、杏仁、桔梗、雞血藤、丹參)治療肺心病呼吸衰竭,總有效率為84.37%,明顯優(yōu)于西藥對照組(遼寧中醫(yī)雜志,1992,<10):19~20)。

  (2)通腑化瘀肺與大腸相表里,腑氣通肺氣自降。周其林等采用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法,對15例急性發(fā)作時辨證為肺脾腎氣虛和肺脾腎氣陰兩虛,而又有腹脹、便秘的患者,用大黃、厚樸、枳實、土鱉蟲、莪術(shù)、浙貝母等,服藥后便通、脹減,相應(yīng)膈運動幅度增大,肺泡通氣量和高碳酸血癥及低氧血癥獲得一定改善,炎癥明顯吸收(福建中醫(yī)藥,1981,<3):19~20)。

  (3)祛痰化瘀 洪廣祥認為,痰瘀阻肺是肺脹患者氣道壅塞的重要病理基礎(chǔ)。應(yīng)用葶藶子、牡荊子、礞石、大黃、青陳皮、水蛭粉、衛(wèi)矛、人參、熟附片、黃芪為基本方,治療肺心病并心衰45例,治療10天后,結(jié)果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o.05)(中國中醫(yī)急癥雜志,1993,(2):10~11)。王學(xué)東對寒痰阻肺者,溫肺化痰,佐以活血;熱痰犯肺者,清熱化痰,佐以活血,收效顯著(中國藥學(xué)報,1986,<4>:19~20)。

  (4)溫陽活血肺心病心衰,與陽氣虛衰及血脈瘀阻有關(guān)。曹興亞應(yīng)用活血化瘀,溫陽利水(雞血藤、郁金、紅花、丹參、附子、肉桂、干姜、澤瀉、白術(shù))方藥治療30例,同西藥強心利尿作對照觀察,在改善心、肺、腎功能方面,效果優(yōu)于后者,且無副作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4,4(10>:589)。馬斌用溫陽化瘀法(附子、人參、桃仁、紅花、澤蘭等)治療肺心病繼發(fā)紅細胞增多癥證屬陽虛血瘀者,全部病例神志轉(zhuǎn)清,血紅蛋白、紅細胞恢復(fù)正常(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11>:29~30)。

  (5)益氣活血屠伯言等應(yīng)用調(diào)氣活血方(黃芪、葶藶子、蘇子、桔梗、杏仁、桃仁、赤芍、三七)治療20例肺心病高粘度綜合征,總有效率為70%(1I蘇中醫(yī),1985,(6):30)。汪再舫用益氣強心湯(黃芪、黨參、肉桂、紅花、丹參、益母草、澤蘭、澤瀉、葶藶子等)治療肺心病心衰,總有效率為78%(江蘇中醫(yī),1989,(12):5~6)。王琦等用益氣活血化痰方(黃芪、黃精、當(dāng)歸、地龍、水蛭、皂角、海蛤殼等)治療肺脹 70例,有效率為87.14%;對照組30例,用宣肺化痰方(麻黃、杏仁、半夏、橘紅、桔梗、白芥子、前胡等)治療,有效率為80%。兩組療效有顯著差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學(xué) 報,1994,<6>:44)。黃大文等以益氣活血湯治療肺脹31例,用人參、五味子、胡桃肉、當(dāng)歸、柏子仁、五靈脂、川芎、黃芪、山藥、蛤蚧、丹參、虎杖,日1劑水煎服,20日為1療程,結(jié)果總有效率93.55%,治療后較治療前肺通氣功能明顯改善(P<o.05)(福建中醫(yī)藥,1993,<5):13)。徐小玉等以益氣免疫沖劑(含紅參須、茯苓、白術(shù)、刺五加、山茱萸等)治療氣虛證慢性阻塞性肺病72例,總有效率為93.1%,免疫指標(biāo)(CD。、CD 、CDs/CD4、IgM)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o.01或0.05)(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6,16(2>:81~83)。

  (6)滋陰活血 馬斌對肺心病繼發(fā)紅細胞增多癥屬血熱瘀滯型者,以滋陰清熱、活血化瘀法(生地、玄參、麥冬、天花粉、丹皮、赤芍、丹參、桃仁等)治療,療效滿意(遼寧中醫(yī)雜志,1986,<11>:29~30)。

 3.專方專藥

  (1)安宮牛黃散杜懷棠等用本方治療肺脹神昏(肺性腦病)109例,1日1.69,1日4次沖服,7日為1療程。對照組31例,寒束伏飲、痰蒙心竅型用小青龍湯合真武湯

加減;痰熱阻肺、熱陷心包型用滌痰湯合清營湯加減;氣陰衰竭喘脫者用生脈散加煅龍骨、煅牡蠣、黃精、山萸肉、炙甘草;氣虛陽衰喘脫者用參附湯加煅龍骨、煅牡蠣、山萸肉、五味子、黃精、干姜、炙甘草。西醫(yī)對癥處理。結(jié)果兩組分別顯效60、6例,有效21、10例,無效28、15例。本組有效率、死亡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o.05),對重證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o.01)(中國中醫(yī)急癥,1995,2(6>:244一--245)。

  (2)菖蒲霧化劑 陶凱等用本方(含菖蒲、丹參、銀花、黃芩等)治療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償期56例,總有效率為89.3%(中醫(yī)雜志,1996,37(3>:161~164)。

(3)健壯I號吳銀根等用本品(由大蒜素脫臭提煉有效成分、巴戟天與蛇床子流浸膏提取物,按2:2:1比例,裝膠囊),每日4~6粒,每日3次口服,治療脾腎陽虛

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68例,總有效率為80.8%(中醫(yī)雜志,1995,36(12):731~732).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精品推荐久久久国产av| 麻豆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色热综合在线| 儿媳妇的诱惑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潮菊竹| 五月激情五月天综合网| 久久99夜色精品噜噜亚洲av| 中文字幕人妻av不卡|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在线|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的视频| 少妇熟女亚洲色图av天堂| 国产又粗又深又猛又爽又黄| 欧美日韩国产免费看黄片| 中文字幕91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亚洲视频| 欧美精品激情视频一区| 午夜色午夜视频之日本|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免费福利午夜在线观看| 中国少妇精品偷拍视频| 国产原创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一区二区免费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嫩草国产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人妻一区二区免费|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在线|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欧美 | 熟女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久草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欧洲一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黄片大全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 人妻人妻人人妻人人澡|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