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規(guī)則并行,已經成為現(xiàn)代父母知曉的家庭養(yǎng)育原則。 這說起來美好,看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常失之偏頗,難以平衡。 有些父母,會生硬地給出規(guī)條,管束對他們來說是容易的,而愛的流淌卻困難些。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因缺少愛,人是刻板而僵硬的。而我這樣的家長,給予愛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卻很難給孩子規(guī)矩,似乎給孩子設立規(guī)則是一件傷害他們的事情,害怕搞得雞犬不寧。但就這樣,大多時候孩子貌似泡在蜜糖里,卻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快樂,很長時間,我的孩子是氣鼓鼓的,甚至是憤怒的,我不解,對他那么好,事事尊重,件件有愛,你怎么還不領情?后來才意識到,當我不知不覺在家庭中制造一種“純愛”環(huán)境,而周遭世界,卻并不會為他如此設置,他會因周圍世界中的磕碰而感受到敵意,并且不解于家庭和外部世界的差異。當父母不給孩子應有的規(guī)則和界限,孩子會像在無邊的黑暗中摸索,不知邊界在哪兒,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所以,如何勇敢、自然、柔韌地給出規(guī)則、設立界限,是我此生功課。 前些日子,聽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課程中,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杰弗瑞薩德先生分享催眠大師艾瑞克森和身邊人設立界限、規(guī)則的故事,深受觸動。與大家分享。 第一個故事,是艾瑞克森與年輕的杰弗瑞薩德的故事。大約是1978年,杰弗瑞薩德組織了第一屆艾瑞克森學派催眠與心理治療方法國際大會,年輕的他既亢奮又真的想讓艾瑞克森開心,于是興奮得有點疏忽周圍的環(huán)境了。 艾瑞克森醫(yī)生帶著燦爛的微笑,看著杰弗瑞薩德,用很緩慢的語調說“杰夫”,而杰弗瑞薩德還很亢奮,說:“我在,什么事?”艾瑞克森說:“差不多要傍晚6點了?!薄笆前。抑缼c了”,“好,你知道的,我困在輪椅上”,“是啊是啊,我知道”,艾瑞克森繼續(xù)以細致體貼親切的樣子說道“你知道我在農場長大”“對對,當然,我知道的”“你也知道我熱愛戶外”“是是”“因為我困在輪椅上,所以無法盡情到戶外去”“我知道”“你知道,六點鐘電視會開始播放我愛看的動物節(jié)目,而這就是我去到戶外的方式,如果我沒看到我的動物節(jié)目,我可能會發(fā)怒?!苯芨ト鹚_德明白了,說:“那這樣的話,我就要走了?!?/p> 這就是那種建立邊界的體貼。建立邊界不等于侵犯和破碎,而和煦的關系也不等于忍氣吞聲。溫柔堅定地建立邊界是父母需要教給孩子們的東西。 接下來的例子是艾瑞克森醫(yī)生小女兒克里斯蒂娜的一個深刻的故事。當她還是個小女孩時,她兇悍地從母親手里搶走報紙,父親禮貌地對她說:“請告訴你媽媽你很抱歉也請把報紙還給她,并承認你做的事情不好?!迸畠翰豢线@樣做,并說:“我不必這樣做!”艾瑞克森和夫人耐心等待,之后,艾瑞克森提議讓太太把女兒帶到臥室,放在床上,而父親抓過她的腿按住,女兒喊“松開!”父親看著她,也同樣說,“我不必這樣做!” 然后父女之間上演了一場大力角逐的掙扎。女兒試圖下床,艾瑞克森醫(yī)生緊緊按著她的腿,直到女兒意識到她贏不了,對爸爸說:“我會撿起報紙,我會還給媽媽,我會道歉的?!卑鹂松胍屗堰@個教訓內化,就對她說:“你不必這樣做。”這導致了更多掙扎,直到克里斯蒂娜最終進入了一個更“高”的階段,她對爸爸說:“我想要對媽媽說對不起,我想要把報紙還給媽媽”。艾瑞克森才說:“好吧。”這是艾瑞克森不得不給的少有的教訓。心理學家稱之為“一次嘗試性的學習”。 一個行為不當?shù)暮⒆?,他并不知道什么是界限,而如果你嘗試給孩子說明邊界的重要性,那是行不通的。孩子需要有身體體驗,需要感受到父母提供的邊界。感受界限、學會規(guī)則,是一種自我矯正式的體驗。當然,規(guī)則不是暴力。 規(guī)則也是愛,愛里必須有規(guī)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