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龍是一個十分厲害的角色,他是商鞅變法的最大反對者,也是弄死商鞅的最大推手。甘龍這個人有政務能力、有執(zhí)政理論,有權(quán)謀手腕,有政治資本,是一位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只不過甘龍走上了歷史的對立面,代表了過時的王道,所以他注定會失敗。 甘龍本來是甘國的一位大儒,后來入秦致仕,一步一步成為老世族的代表。秦國歷來崇尚兵爭,缺少文化,孔子周游列國都沒有入秦,因此甘龍作為一位儒家名士,入秦后受到了禮遇。秦獻公從魏國回來奪權(quán)時,年輕的甘龍站到了秦獻公這一邊,是秦獻公的堅定支持者,因此秦獻公執(zhí)政后,甘龍實際上就是秦國的丞相。 甘龍雖然以儒家的王道思想治國,但是他也十分懂得變通,并非一個頑固不化的儒家信徒。秦獻公在魏國呆了三十多年,與魏武侯、李悝、吳起、西門豹等法家君臣相處的時間極多,親眼目睹了魏國一步一步的強盛,也學習了不少的法家治國思想。執(zhí)政后的秦獻公與甘龍同樣在秦國推行新政,比如廢止人殉、遷都、擴大商業(yè)活動、編制戶籍和推廣縣制,而甘龍就是實際執(zhí)行者。 甘龍的執(zhí)政綱領就是先王新政,所謂的先王是特指秦獻公,先王新政在秦國推行了24年之舊。秦孝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認為先王新政力度太小,無法拯救行將滅亡的秦國,只能是在勉為其難的給秦國續(xù)命。因此秦孝公要秦國大變大動,不成功則成仁,他選擇了商鞅來主持秦國的變法事業(yè),而商鞅的變法比魏國更加徹底,可謂脫胎換骨,浴火重生。 甘龍反對變法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冰炭不可同器;其二、商鞅全面主政,甘龍被束之高閣,心中憤恨不平;其三、商鞅變法太過徹底,嚴重傷害了秦國老世族的利益,而甘龍是老世族的代表。甘龍明里暗里反對變法,手段十分高明,讓人無從下手! 在是否變法的大會上,甘龍與商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這場新舊之間的辯論被記錄在《商君書.更法第一》篇里。里面盡展儒法兩家的治國態(tài)度,成為一篇變法的檄文,后來趙國胡服騎射,同樣引用了商鞅的話來批判國內(nèi)的保守派。 《商君書.更法第一》:孝公平畫,公孫鞅、甘龍、杜摯三大夫御于君。慮世事之變,討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 甘龍曰:“不然。臣聞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蛎穸陶?,不勞而功成;據(jù)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今若變法,不循秦國之故,更禮以教民,臣恐天下之議君,愿孰察之?!?/blockquote>公孫鞅曰:“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夫常人安于故習,學者溺于所聞。此兩者,所以居官而守法,非所與論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賢者更禮,而不肖者拘焉。拘禮之人不足與言事,制法之人不足與論變。君無疑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