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曾對國內基礎科學水平進行過評價,說國內基礎科學研究方面,論文發(fā)表和被引用的數量很多,但就中國現在已有的重大科學成果,比如說高能物理方面,跟國際上還有相當差距。 在這里有必要交代下王院士,他在2018年的時候被授予“影響中國”年度科技人物,他的頒獎詞是這么寫的:他是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的弟子,他測得的中微子振蕩模式被譽為中國本土最重要的物理學成果。他是第一個獲得基礎物理學突破獎的中國人,他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高能物理學家。2018年,他領導的大對撞機項目概念設計報告正式出爐,他將向粒子物理學終極問題發(fā)起挑戰(zhàn)。 昔日的他曾與中國物理學界泰斗楊振寧先生發(fā)起辯論:中國今天應該建造大型對撞機,如今他的大型對撞機項目概念設計報告已經提交相關部門進行審查。 他是中國當代高能物理方面的領軍人物,所以,當他說出來國內的高能物理研究水平距離國際上還有相當差距的時候,我們更應該珍惜和正確看待科學發(fā)展的現實。 人類科學的兩次突破,與兩個人密切相關,一個是牛頓,一個是愛因斯坦。 牛頓在他23歲的時候,發(fā)明了微積分,提出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在郵局上班的時候,醞釀了他的物質能量方程和廣義相對論。 這兩次突破,改寫了人類歷史的進程,把人類社會從原始蒙昧帶入科學時代。 這就是基礎科學研究的力量。 而現在,技術在進步,科學缺再沒有大的突破。 正如科學界的一句諺語,那些低垂的果實早已被人摘完。剩下那些高高在上的真理,對我們卻是那么的遙不可及。 王院士說,在教科書里最能看出來什么是基礎研究,每門學科里都有一些用人名來命名的基礎研究成果,而我國現在已有的重大科學成果里,也都是在前人基礎上邁出了一小步,還沒有能夠寫到教科書里的內容。 就算一些比較突出的領域,比如,高能物理領域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國科學家的成果基本能夠站在國際平均水平。 |
|
來自: 昵稱33474261 > 《科技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