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南京鶴琴幼兒園園長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他被孩子親切地稱呼為“園長老伯”,被喜歡他的老師們譽為幼教界的“男神”,他就是南京鶴琴幼兒園的園長張俊。 作為一名學者型的園長,與南京鶴琴幼兒園共同成長的歲月里,他穿梭于理想與現實之間,踐行著陳鶴琴先生“活教育”的理念,實現著孩子心中理想的教育。在以女性為主導的幼教領域,張俊更以男性特有的理性和睿智,用“活管理”的智慧,贏得了同行者們的贊譽。短短三年時間,南京鶴琴幼兒園已然成為許多幼教人心中的理想。 2019年12月,我們有幸走進南京鶴琴幼兒園,聆聽了張俊園長為園所管理者們做的一場演講,并將演講的內容梳理為《給幼兒園管理者的14條建議》。這14條建議涵蓋教師成長、團隊管理、家園建設、微信公號建設等方方面面,希望能夠給到同在幼教路上的大家一些啟迪與幫助。 01 / 園所“特色”: 老師跟孩子每一天的互動,才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 我們的幼教界總是在追求各種各樣的時髦的東西,但我們應該回過頭去思考一些本質的問題:幼兒園究竟需要什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國外曾有研究,不同的課程模式其實并不決定教育質量的高低。你說高瞻課程好,還是蒙氏課程好?真正決定教育質量的是師幼互動的質量。沒有高質量的師幼互動,不管什么樣的課程,都只是一個框架。課程最終怎么落地?老師跟孩子每一天的互動,才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 02 / 家園關系建設: 麻煩家長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變成對孩子的支持,要讓家長看到我們的專業(yè)思考 家園關系建設,我覺得更重要的是靠我們的真誠和開放,能夠真正的去考慮到家長的需要,用我們的付出讓家長真正的認同。所以我對老師有一個要求:不要無止境地麻煩家長,但是麻煩家長的每一件事情,都要變成對孩子的支持,要讓家長看到我們的專業(yè)思考。 03 / 團隊建設: 教師管理應該以教師為中心,就像我們的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 我從來沒有做過管理。我的管理就是從一些最樸素的想法出發(fā)。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管理,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長處發(fā)揮出來。 我們的管理應該以教師為中心,就像我們的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我們的教育者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服從于“促進孩子發(fā)展”這樣一個目的,而我們的管理應該圍著教師轉。 04 / 微信公眾號: 應該把老師真正的專業(yè)思考展示出來,和大家去分享、交流 微信公眾號究竟做什么?應該把老師真正的專業(yè)思考展示出來,和大家去分享、交流。 很多幼兒園可能把微信文章當作新聞稿,比如今天運動會開完,明天微信文章一定要發(fā)出去,不然沒有時效性。但是我對老師的要求不是這樣的。老師們可以玩一個星期都沒有關系,但要沉下心來想:在做這事情過程當中,我們的思考在哪里? 05 / 兒童觀察記錄: 不要為了任務而寫,而是真的在跟孩子的相處中被打動了,有所思考、有所觸動 我們有一個口號叫做:看得見兒童,找得到課程。老師在跟孩子共同生活的過程當中,看到了孩子的興趣,看到了教育的可能性,我們再去思考怎么去回應老師。 其實教育的很多問題不是怎么辦的問題,時間是最好的解藥,需要有一個人來告訴老師不要著急,朝著正確的方向慢慢來。 06 / 兒童評估: 我們做評估是做減法,《指南》里面有32條目標,我們把它整合為25條發(fā)展的關鍵點 《指南》在落地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只給了老師一些點狀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一個發(fā)展進程的描述。 我們做評估是做減法,《指南》里面有32條目標,我們把它整合為25條發(fā)展的關鍵點。 有了這樣一條線,教師就能夠對照去看孩子處在一個什么樣的階段。 07 / 幼兒園課程: 真實的東西不可能完美。我們追求的是完美還是真實?這考驗我們的價值取向 我們看到很多幼兒園的課程做得很精彩,但我認為,不能讓兒童配合老師做課程。曾經有一位老師問我:為什么人家的課程都是那么完美,毫無破綻?我說:真實的東西不可能完美。 “活教育”的“活”究竟“活”在哪里?兒童是活的,他天生是具有一種主動發(fā)展的活力,而我們所有的教育就是為了激發(fā)孩子的活力,維持孩子的活力。 08 / 活教育: 從鶴琴幼兒園畢業(yè)的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一個魔法。這個魔法是什么?就是一個字“活” 鶴琴幼兒園第一屆畢業(yè)典禮的時候,老師讓我要去給小朋友致辭。我絞盡腦汁,編了一段發(fā)言:從鶴琴幼兒園畢業(yè)的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一個魔法。這個魔法是什么?就是一個字“活”。 第二年,今年這一屆畢業(yè)生,在畢業(yè)之前做了一個主題:上小學。他們搞了一個辯論,一方是上小學好,一方是上幼兒園好。在辯論過程中,居然有一個小朋友說:當然是幼兒園好,因為幼兒園是活教育,小學是死教育。老師驚呆了,就問他:什么是活教育?因為沒有人跟他講過。小朋友說,活教育就是玩游戲來學數學,死教育就是要做作業(yè)、寫算式。 09 / 兒童自主學習:旁觀也是一種力量 游戲不是要每一個孩子都去玩,而是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很多事并不是孩子去做了才有希望,其實哪怕他在旁邊看著,不代表他沒有關注,不代表他沒有學習。 10 / 活教師的三個“活”: 靈活應變、充滿活力、熱愛生活 活教師的三個“活”,第一個“活”是靈活應變。每一個老師可以根據你們班的特點找到最適合你的這樣一個答案,而不是尋找一個絕對的對和錯。 第二個“活”是充滿活力,兒童能夠給予我們這種滿滿的元氣。 第三個“活”是要熱愛生活,你對生活是有憧憬、有規(guī)劃、有感恩的,會影響你的生活狀態(tài),更影響孩子的生活環(huán)境。 11 / 賦能與減負: 激勵老師主動成長、支持老師自主成長、等待老師自我成長 要讓教師真正地、愿意地去主動發(fā)展,同時又有一種發(fā)展的能力。其實有三個核心點:激勵老師主動成長、支持老師自主成長、等待老師自我成長。 教師要有獨立的自主的思考,而不是盲從。幼兒園老師在這一點上吃得虧不要太多——“外面刮什么風,我們就要吹什么”,可是靜下來想想,什么也沒得到。 12 / 教師管理: 你希望老師怎么對待孩子?你就應該怎么去對待老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們要激發(fā)孩子主動發(fā)展的力量,同時也需要思考:我們的老師是不是也能夠主動發(fā)展?我們對孩子靜待花開,可是為什么要求老師“三年出成果,一年出效果”?教師成長需要過程。要想真正地讓每一個老師獲得成長,就要尊重教師的成長規(guī)律和他長期的發(fā)展的動力、后勁,而不是眼下所能看見的風采。 13 / 教師培養(yǎng): 課上得不好沒關系,聊天你總會吧? 活教育究竟活在哪里?在我們的幼兒園,教師跟兒童最重要的關系就是“共享生活,共同成長”——活教師、活教育、活兒童、活家長。 我跟老師們說:課上得不好沒關系,聊天你總會吧?30個孩子管不好沒關系,兩、三個孩子,你總能跟他們聊聊天吧?在聊天的過程中,不僅要努力不把天聊死,還要能夠了解孩子的想法,發(fā)現孩子的興趣、問題和需要,給予他們回應和支持。這不就是課程嗎? 14 / 每一個人都是教育家: 我們的門衛(wèi)、我們的后勤,都可以講教育,談他們“活教育”的實踐 幼兒園的每一個人都應當被同等對待。不是說每個人的工資都特別高,而是其他待遇,比如學習的待遇,應當是一樣的。幾年下來,連我們的門衛(wèi)師傅都變得非常專業(yè)。 我們的門衛(wèi)、我們的后勤,都可以講教育,談他們“活教育”的實踐。這就是讓每一個人都能看到自己的未來,發(fā)現自己的力量和實現自己的成長。 我看過一句話,“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彼晕覀兝蠋煹男腋8衼碜阅睦??我想來自于孩子給予我們的力量。我們一方面賦予孩子力量,同時也從孩子身上收獲著滿滿的元氣?;罱逃軌蚪o老師帶來什么?其實就是讓老師跟孩子有機會“共享生活、共同成長”,共同去解讀生命的意義。 希望每一位幼兒教育人都能擁有這樣的收獲。 |
|
來自: 云淡風清wzxrr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