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公元425年】北魏始光二年 王愔撰《古今文字志》。 【公元385—433年】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年—宋文帝元嘉十年 謝靈運(yùn)書(shū)《王子晉贊》《古詩(shī)帖》《翻經(jīng)臺(tái)記》等。 【公元439年】北魏太延五年 立《大代華岳廟碑》。 【公元370—422年】東晉廢帝太和五年—宋文帝元嘉十九年 羊欣(敬元)書(shū)《筆精帖》。又奉勅進(jìn)《采古來(lái)能書(shū)人名》。 【公元?年】薄紹之(敬叔)書(shū)《日寒帖》《千丈帖》等。 【公元406—455年】晉安帝羲熙二年—宋孝武帝孝建二年 蕭思話(huà)書(shū)《奏事帖》《一月三日帖》。 【公元456年】北魏太安二年 寇謙之書(shū)《中岳嵩高靈廟碑》。 【公元457—464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八年 宋孝武帝(劉駿)好二王書(shū),詔徐爰等治護(hù)臣民所進(jìn),以數(shù)十紙為卷。 【公元458年】大明二年 立《爨龍顏碑》。 【公元464年】大明八年 刻《劉懷民墓志》。 【公元414—466年】晉安帝羲熙十年—宋明帝泰始二年 鮑照撰《飛白書(shū)勢(shì)銘》。 【公元467年】泰始三年宋 明帝(劉彧)詔使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等檢理二王書(shū)跡,評(píng)其品題。 【公元470年】泰始六年 虞和奉進(jìn)《論書(shū)表》。 【公元426—485年】宋文帝元嘉三年—齊武帝永明三年 王僧虔書(shū)《王琰帖》《御史帖》《陳情帖》等。王僧虔撰《論書(shū)》《筆意贊》。 【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 刻《暉福寺碑》。 【公元451—491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齊武帝永明九年 王慈(伯寶)書(shū)《柏酒帖》《汝比可也帖》《尊體安和帖》。 【公元460—494年】宋孝武帝大明八年—齊郁林王隆昌元年 蕭子良(云英)著《古今篆隸文體》。 【公元494年】隆昌元年 刻《孝文帝吊比干墓文》。 【公元495年以后】北魏太和十九年 孝文帝(元宏)遷都洛陽(yáng),行拓拔改元。尚佛教、伽藍(lán),造龍門(mén)石窟佛像,碑、記由是大興。 【公元496年】太和二十年 刻《姚伯多兄弟造像記》。 【公元498年】太和二十二年 刻《始平公造像記》。 【公元501年】景明二年 刻《鄭長(zhǎng)猷造像記》《元澄妃李氏墓志》。 【公元502年】景明三年 刻《孫秋生造像記》。 【公元502—536年】南朝梁天監(jiān)元年—大同二年 梁武帝(蕭衍)即位,與陶宏景信啟往遠(yuǎn)論書(shū)。著《觀鐘繇筆法十二意》《草書(shū)狀》《與陶隱居論書(shū)》。 【公元456—536年】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大同二年 陶宏景(通明)撰《與梁武帝論書(shū)啟》。 【公元507年】北魏正始四年 刻《元鑒墓志》《元思墓志》。 【公元508年】永平元年 刻《元祥墓志》《元繼妃石婉墓志》。 【公元509年】永平二年 王遠(yuǎn)書(shū)摩崖《石門(mén)銘》。 【公元511年】永平四年 刻《司馬紹墓志》《楊范墓志》《元悅墓志》。鄭道昭(僖伯)書(shū)《鄭羲摩崖》(上、下)、《論經(jīng)書(shū)詩(shī)》。 【公元512年】北魏延昌元年 刻《元詮墓志》。 【公元441—513年】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八年—梁武帝天監(jiān)十二年 沈約(休文)書(shū)《草書(shū)帖》。 【公元514年】天監(jiān)十三年 傳陶宏景書(shū)《瘞鶴銘》。 【公元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刻《王禎墓志》。 【公元516年】北魏熙平元年 刻《劉顏墓志》。鄭道昭卒。生前尚有《云峰》《大基》其它刻石書(shū)跡名之于世。 【公元517年】熙平二年 刻《元懷墓志》《刁遵墓志》《崔敬邕墓志》。 【公元519年】神龜二年 刻《元佑墓志》。 【公元522年】正光三年 立《張猛龍碑》。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 刻《馬鳴寺碑》《姬伯度墓志》《王基墓志》《鞠彥云墓志》《高貞碑》《元秀墓志》。 【公元523年】梁武帝普通四年 袁昻(千里)奉敕撰《古今書(shū)評(píng)》,首以意象批評(píng)論及書(shū)家風(fēng)格。 【公元525年】北魏孝昌元年 刻《李超墓志》。 【公元526年】孝昌二年 刻《元朗墓志》。 【公元531年】普泰元年 刻《元弼墓志》《張黑女墓志》。 【公元533年】永熙二年 刻《賈景等七人造玉像記》《元爽墓志》。 【公元535年】東魏天平二年 刻《司馬升墓志》。 【公元539年】元象二年 刻《高湛墓志》。 【公元540年】興和二年 刻《劉懿墓志》。 【公元541年】興和三年 立《李仲璇修孔子廟碑》。 【公元543年】武定元年 刻《道俗九十人造像記》。 【公元486—548年】南朝齊武帝永明四年—梁武帝太清二年 蕭子云(景喬)書(shū)草書(shū)《千字文》、章草《史孝山出師頌》、正書(shū)《進(jìn)寫(xiě)古啟》《顏回問(wèn)孝》等。 【公元481—549年】南朝齊高帝建元三年—梁武帝太清三年 王筠(元禮)書(shū)《至節(jié)帖》。 【公元487—551年】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梁簡(jiǎn)文帝大寶二年 庚肩吾(子慎)撰《書(shū)品》,次第書(shū)家高下。 【公元?年】梁武帝時(shí) 貝羲淵書(shū)《梁始興忠武王蕭憺碑》 【公元550年】東魏武定八年 穆子容書(shū)《太公呂望表》。 【公元552年】梁元帝承圣元年 梁元帝(蕭繹)撰《碑英》。 【公元555年】北齊天保六年 刻《王憐妻趙氏墓志》。 【公元557年】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 歐陽(yáng)詢(xún)(信本)生。 【公元558年】永定二年 虞世南(伯施)生。 【公元560年】北齊皇建元年 立《鄉(xiāng)老舉孝羲雋敬碑》。 【公元562年】北齊太寧二年 刻《法勤禪師墓銘》。 【公元?年】南朝陳 陳伯智(策之)書(shū)《習(xí)讀帖》。 【公元564年】北齊河清三年 摩崖書(shū)《重登云峰山記》刻成。 ·北周 保定四年刻《賀屯植墓志》。 【公元560—565年】南朝陳天嘉年間 傳人盜郗曇墓,獲王羲之及諸名賢書(shū)跡,文帝以賜始興王伯茂。有得《樂(lè)毅論》獻(xiàn)文帝,后歸余杭公主。 【公元567年】北周天和二年 刻《華岳頌》。 【公元568年】北齊天統(tǒng)四年 刻《法朗造像》。 【公元571年】北齊武平二年 刻《僧道略等三百余人造神碑記》,《劉忻墓志》。 【公元573年】武平四年 刻《高僧護(hù)墓志》。 【公元514—577年】南朝梁天監(jiān)十三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 王褒(子淵)于西魏滅梁之時(shí)(554)被掠入長(zhǎng)安,為周太祖所重,貴游等翕然并學(xué)褒書(shū)。此為南北書(shū)風(fēng)匯合之始??獭恶R天祥造像記》。 【公元578年】北周宣政元年 刻《高妙儀墓志》。 【公元579年】宣政二年 刻《寇嶠妻薛氏墓志》。 【公元580年】大象二年 刻《李雄墓志》。 【公元?年】北周時(shí) 趙文深(本名文淵)為周書(shū)博士,天和元年(566)以題榜之功增邑二百戶(hù)。天和二年(567)修《華岳碑》,由趙文淵隸書(shū)。 【公元?年】南朝陳—隋 僧智永書(shū)《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布施浙東諸寺。 【公元531—590年】南朝梁武帝中大通三年—隋文帝開(kāi)皇十年 顏之推(介)仕齊,齊亡入周,后臣隋。著《論書(shū)》(即《顏氏家訓(xùn)·雜藝》)、《筆墨法 |
|
來(lái)自: 且聽(tīng)風(fēng)吟詠 > 《待分類(l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