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在識字教學上進行了許多改革,總體來講,注重以語言運用為核心,以識字教學為重點,以識寫分流、多認少寫,放緩識字坡度為基本原則,形成了新的識字教學序列。在教材試驗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在這種新的序列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重視聯(lián)系,系統(tǒng)性地進行識字教學的安排。這種系統(tǒng)性不是就單課識字內容本身而言的,而是從多板塊著眼,使識字教學貫穿于語文學習的各個部分,形成一種“無處不在”的識字環(huán)境。這一特點也決定了我們的識字教學應該產生相應的改變。下面結合教材具體內容,談談我們對教材多板塊全程識字特點的理解,以及如何依據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思考與實踐。 一、多板塊全程識字特點的認識 統(tǒng)編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一年級上冊識字(寫字)部分編排主要依據識字(寫字)內容和方法兩條主線展開。無論是在識字板塊,還是在漢語拼音板塊、閱讀板塊、語文園地板塊等都圍繞識字做文章,體現出雙線串珠,全程識字的特點。 (一)漢語拼音板塊 在此板塊的設計中,漢語拼音不僅是學生學習生字和普通話的工具,也是學習漢字讀音、理解字義、在情境中學習運用同音字的有效載體。 如:漢語拼音b p m f一課中“爸”“媽”兩個生字的學習,教材做了這樣的設計: 首先通過拼讀音節(jié),讓學生學會“爸”“媽”的讀音,然后通過提供爸爸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情境圖,使孩子們從小就會叫的“爸爸”“媽媽”在情境中產生新的情感意義,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設計了拼讀“bɑ”“mɑ”音節(jié)的四聲,并配以圖片,滲透同音字的教學,如數字8,大壩的壩等。真正地體現了拼音是拐杖,識字是目的的思想。 (二)閱讀板塊 在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語文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建構序列的基本理念下,特別提出了閱讀教學要落實語文基本知識,而落實語文基本知識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識字教學。閱讀板塊在落實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義方面做了充分的設計。 1.落實讀準字音。比如在第5課《影子》課后練習中明確提出讀準字音要求;在第1課《秋天》課后練習中明確提出掌握漢字的語流變音(“一”的不同讀音);在生字表中明確標注需要掌握的多音字(如第4課《四季》地de?;第8課《雨點兒》數shǔ、長zhǎnɡ ;12課《雪地里的小畫家》著zháo); 連環(huán)畫課文的難字注音等。 2.落實看清字形。如在每一篇閱讀課文課后均設計有認識生字的筆畫、偏旁、部首;按筆順正確書寫生字等。 3.落實理解字義。如連環(huán)畫課文《小蝸?!?,在課后練習中明確提出對照圖畫讀課文、看圖猜字的讀音的要求,通過借助圖畫理解字義、借助生活經驗識字落實字義教學。 (三)語文園地板塊 包括《趣味識字》《詞句運用》《我的發(fā)現》《書寫提示》《展示臺》《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等欄目,其中《趣味識字》《詞句運用》《我的發(fā)現》《書寫提示》《展示臺》欄目均從不同側面重點進行了精心設計,落實識字教學。 1.《趣味識字》欄目,豐富識字載體。例如,《語文園地一》的數字詩、《語文園地二》的課程表、《語文園地四》的反義詞組、《語文園地五》的時間短語、《語文園地七》的家人稱呼、《語文園地八》的比賽說職業(yè)名稱,將識字置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學生邊玩邊學,將識字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真正體現了趣味識字。 2.《字詞句運用》欄目,提示識字重難點。例如,《語文園地一》的比較形近字;《語文園地五》區(qū)分邊鼻音、平翹舌音;《語文園地六》區(qū)分上下、左右結構的字;《語文園地七》比較相似筆畫等。 3.《我的發(fā)現》欄目,總結識字規(guī)律。例如,《語文園地五》《語文園地七》均設計了引導學生發(fā)現形聲字規(guī)律的練習。 4.《書寫提示》欄目,歸納書寫規(guī)則。例如,《語文園地一》《語文園地五》《語文園地八》均設計了以例子示范、歸納筆順規(guī)則的練習。包括從上到下,先橫后豎;從左到右,先撇后捺;先外后內,先中間后兩邊。 5.《展示臺》欄目,拓展識字途徑。例如,《語文園地四》的認讀同學名字卡片、作業(yè)本識字;《語文園地六》的路途招牌、路牌等生活識字。 二、多板塊全程識字的教學思考 落實多板塊全程識字,就是在各個板塊的教學中,都要有意識地突出識字這一重點,注重板塊間的聯(lián)系,圍繞字音、字形、字義等有側重地展開教學,使識字教學成為貫穿始終的教學指向。 (一)從音、形、義三要素著手,全程有序識字 在各個板塊的安排中,都涉及識字教學,這就意味著不同的板塊在識字教學中應該有與板塊特征相適應的教學處理傾向。這種傾向不是為了凸顯板塊特征,而是為了更好地站在識字中心的角度,有目的、有計劃地對音、形、義展開全程有序的教學,以達成有效識字的目標。從三要素教學講,要注重以下要求: 1.在字音要素的教學中突出一個“準”字。要關注字的聲母、韻母、聲調(包括輕聲、“一”的變音)和多音字。在方言區(qū),要針對方言問題重點訓練。如宜昌地區(qū)方言(屬西南官話成渝片),主要問題是平翹舌音不分,鼻音邊音不分,后鼻韻母inɡ、enɡ丟失后鼻韻尾等,在漢字讀音的教學中要借助拼音特別加以強化矯正。 2.在字形要素的教學中突出一個“清”字。要關注漢字的筆畫名稱、偏旁部首名稱、結構、筆畫數以及形近筆畫、偏旁、字形的對比;在漢字書寫中要特別注意認識田字格、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書寫規(guī)則。 一年級上冊教材涉及字形教學要素的具體內容為: 筆畫名稱:見教材后常用筆畫名稱表; 偏旁部首名稱:含新偏旁50個; 字形結構:含區(qū)分上下、左右結構; 形近筆畫:含彎鉤—豎鉤;豎提—豎折;豎彎鉤—豎彎;斜鉤—臥鉤等; 形近偏旁:含攵—夂;宀—冖;亻—彳等; 形近字形:含人—天;日—目; 書寫規(guī)則:含從上到下;先橫后豎;從左到右;先撇后捺;先外后內;先中間后兩邊等。 3.在字義要素的教學中突出一個“活”字。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多維語言環(huán)境理解字義,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生活環(huán)境。提供給學生的語境,一定是與學生生活經驗相匹配的,學生能理解的。同時也要關注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理解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感受漢語言的魅力。 (二)從全程的角度建構識字教學策略體系 無論在哪個板塊進行識字教學,都需要一定的教學策略作支撐。一個教師如果對識字教學有總體上的思考,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那么他的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所以,在把握多板塊識字安排特征的前提下,系統(tǒng)梳理一個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并全程使用,是必要的選擇。教學策略的形成,要從學生在識字(寫字)過程中學會識字寫字的基本方法,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漢字造字規(guī)律入手,并以教材為依托進行充分挖掘。通過對本冊教材的試教試用,我們建構了如下體系。 1.復現作為學生學習識字(寫字)的基本策略具有科學依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會認字的要求是整體識記、換個地方還會認即可。從識字的基本規(guī)律來講,除了有意識記外,更多的是無意識記?;谶@一規(guī)律,在識字寫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形式,讓生字與學生反復見面是很有效的方法。例如,學習新課前先復習學過的生字,循環(huán)反復,讓學生認識;在學習新字過程中,設計讀詞、詞串、讀句,回答問題等多種語言形式,讓生字與學生反復見面;同時我們還根據學生的遺忘規(guī)律,在學生遺忘的高峰期,及時鞏固,也有效地解決學生生字返生的現象。 2.多感官參與識字(寫字)學習作為重要策略,符合低年級學生生理和認知特點。采取說一說、寫一寫、畫一畫活動化,比一比、賽一賽、演一演等趣味化;講一講、教一教等生活化的形式讓學生對識字(寫字)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注意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青蛙寫詩》一課中“串”的認識。 師:同學們,接下來我想請大家來讀一讀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的話。老師請一個同學來當水珠,可以嗎? 生:不行,是一串水珠。 師:那我請幾個同學呀? 生:可以請六個同學。(表演讀課文) 師:出示字卡:“串”,同學們觀察一下字形有什么發(fā)現? 生:這個字好像一根棍子上串了兩個東西。 師:出示“串”的字理,看看“串”是怎么演變而來。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上“串”來表示? 生:一串香蕉、一串葡萄、一串肉串,一串項鏈。 師:看看,這些也可以用“串”來表示。一串腳印、一串音符、一串鑰匙。 從上面教學案例可以看出,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對“串”這個難于掌握的字,從音到形到義到運用,學得扎扎實實,且始終興趣盎然。 3.在生活中識字是一條重要的識字途徑,要關注搭建平臺,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兩次生活識字展示臺,一次在《語文園地四》中,一次是在《語文園地六》中。第一次是引導學生利用同學的姓名牌和作業(yè)本識字,第二次是引導學生在馬路上識字。 在試用教材時我們是這樣操作的: 第一次展示──利用同學的姓名牌和作業(yè)本識字,我們一是在拼音教學和識字教學中進行滲透,如哪個同學的名字中有這個音節(jié)或者有這個字。二是輪流請同學分發(fā)作業(yè)本。三是將班級座次表發(fā)給每一名同學,會認一個就涂上顏色,涂完后拿到班級進行展示。我們在課堂上展示的就是這個材料,同時還開展了競賽活動,出示同學名字認一認。出示漢字,讓大家說說班上哪幾個同學的名字中有這個字等。這個活動從開學一直持續(xù)了三個月,全班46人回收36份。與平行班級對比,80%的同學不僅能認識全部同學的名字,還能字與人對應,既擴大了識字量,也增強了學生對于新環(huán)境和新集體的適應性。 第二次展示──在馬路上識字。我們通過園地中的情境圖作為任務驅動,讓學生每天在路上看看哪些字都認識了,請爸爸媽媽或是自己記錄下來,做成識字小報,貼在班級展示欄里展示。同學們課間互相觀看小報,有不會認的字向同學請教。同時結合開展識字小博士活動,學生識字量大幅度提升。 不足之處是,由于家長參與、協(xié)作的程度不同,學生的識字差距進一步加大。 這兩次活動我們都給學生充分的活動時間,然后利用課堂進行展示和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課外識字帶來的成功,激發(fā)學生課外識字的興趣。 (三)識字教學滲透漢字文化,把握尺度方法 本冊教材在傳承漢字文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例如,教材開篇的蒙學學材;識字4、識字9的字理識字(象形字、會意字);《語文園地五》《語文園地七》《我的發(fā)現》欄目中的形聲字,都是傳承漢字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學時應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用好這些素材。若忽略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難于持久的特點,一味追求文字博大精深的考究論據,就會讓學生在繁復的分析講解中失去對漢語言文字的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漢字文化如和風細雨,悄無聲息地沁入學生的心田。 例如,識字9《日月明》一課中會意字的學習。 教師投影出示太陽初升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請跟你們的老朋友打個招呼吧,叫出它的名字。 生:太陽。 師:它還有一個名字呢?誰知道? 生:日。 師:真棒,這個老朋友天天陪伴著我們,給我們帶來了光明。 教師投影出示皓月當空的圖片。 師:到了晚上,誰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呢? 生:月亮,也叫月。 師:月亮出來了,晚上我們就能借著月光走路了。月亮和太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你們發(fā)現了嗎? 生:能發(fā)光,能給我們帶來光明。 師:當這兩位朋友在一起啊,就組成了一個新字。出示“明”。(認讀、正音。) 師:誰來猜一猜,明是什么意思呢? 生:太陽和月亮都很亮,他們合在一起就更亮了,“明”是“很亮”的意思。 師:是的,漢字很神奇哦,有很多像這樣由幾個字組成的漢字,更神奇的是,它的意思就是這幾個漢字的意思合在一起呢。我們一起在書上找一找吧。(翻開書72頁)。 學生活動: 找一找、畫出這些字,再和小朋友互相猜一猜這些字的意思。 像這樣,在識字(寫字)過程中讓學生在猜一猜、找一找、賽一賽,在游戲中發(fā)現漢字規(guī)律,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祖先造字的智慧,愛上漢字。 總之,從整體的角度來關注教材在識字教學上的編寫理念,體現多板塊全程識字的思想,通過不斷思考和實踐,我們是能夠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益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