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經(jīng)》系列文章之三十八 第37講闡述老子的核心思想“道法自然”的精髓。具體闡述了道的自然本性,道貴為天下母的性質(zhì),道循環(huán)運行永不停止的特點,從“有物混成到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一氣呵成的行進過程,都是在為“道法自然”進行鋪墊。 四闡明天地人是道體的具體實施者。接著,老子對前文的內(nèi)容進行了總結(jié),老子說,“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贝笠庹f,能夠在宇宙世界稱霸的有四大家族,即道、天、地和人,四大家族中,我們?nèi)祟惥驼紦?jù)一席之位。 老子在此著重強調(diào)了人類在宇宙世界中的地位,“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這是多么值得珍惜的事情呀!這是老子想要表達的感情。老子為何會流露出這樣的感情告白,老子是在告訴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人們能夠世世代代延續(xù)生命,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美色、美景、美味、美服,同時又是萬物之王,主宰著天地之間的生命體,能夠和玄妙之道、天地齊名,這樣的地位我們一定要珍惜。 五闡明人法自然是道法自然的終極目標。老子感嘆人的重要地位之后,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作了總結(jié),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里需要明白幾個問題,人為什么要效法地?地為什么要效法天?人如何效法自然? “人法地”的來源由來已久,這需要從易經(jīng)中查找依據(jù)。商朝的易經(jīng)《歸藏》首卦是坤(地)卦而不是乾(天)卦,彰顯了當時地是高于天的。地代表母性的偉大和尊貴,原始社會中的女性是主要的勞動力,是繁衍生命的載體,而地球是萬物的載體。?物的萌芽需要破土而出,?物的生長需要吸取土壤的養(yǎng)分,植物需要扎根于土壤中才能夠存活;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吃的是地球提供的食物,住的是地球提供的空間,穿的是地球提供的材料,需要在地球上行走才能夠生存。萬物從地球上無窮無盡地索取,地球沒有一句怨言,但是,萬物回報地球的又是什么呢?是糞便、垃圾、枯死的枝葉、是萬物不要的丟棄的所有垃圾,都一股腦地傾倒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由是觀之,地球的本質(zhì)是不求回報的奉獻精神,老子是要求人類學習地的這種精神,不要只是一味地索取。現(xiàn)代的人類破壞了地球,再來破壞天空,現(xiàn)在又開始打宇宙太空的主意,人類真應該認真思考老子的這幾句話,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易經(jīng)-系辭》有句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天的尊貴地的謙卑在《周易》的乾坤兩卦中已經(jīng)明確了?!断缔o》的成書年代和《道德經(jīng)》的成書年代相差不遠,兩者在天地位置排序上沒有多大的差別。所以,老子才會有“地法天”的結(jié)論。 從人到地再到天直到道是一個非常順暢的通道,宇宙世界的四大家族在學習、取經(jīng)的過程中遵循的原則是由近及遠,由內(nèi)及外,從身邊開始學起,再逐漸擴展到外圍,最后回歸并深入到核心部分——自然。所以,人類無論是效法于地還是取法于天,其目的就是接近于道,走入道的內(nèi)心世界,而道的內(nèi)心世界只裝著一物,那就是自然。人類的終極目標就是效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整部經(jīng)文的綱領。 本樞僅以所講授的前24章的經(jīng)文進行分析,說明為什么“道法自然”是整部經(jīng)文的綱領。 一是純粹描述道的性質(zhì)和道體的有: 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眾妙之門”;第4章“道沖,而用之或不盈”;第6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第8章“上善若水”;第10章“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第11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第14章“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第15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16章“致虛極,守靜篤”;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此10章的內(nèi)容具體闡述什么是道?道的性質(zhì)如何?道的體用表現(xiàn)在哪里?本樞在這10章的相關解讀中對這些內(nèi)容都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解釋。這些章節(jié)的內(nèi)容歸根為一句話,就是第25章的前半部分,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二是以人為中心闡述人道觀的有: 第2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第3章“不尚賢,使民不爭”;第5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7章“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第9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第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第13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第17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第18章“大道廢,有仁義”;第19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 第20章“絕學無憂”;第22章“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弊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第23章“希言自然”;第24章“企者不久,跨者不行”。 總共有14章的內(nèi)容具體闡明人類生活在天地之中應該如何與天地相處?如何與萬物共生?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些疑問在上述14章的內(nèi)容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而這些答案集中為一點,就是第25章的后半部分,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通行本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帛書》甲本原文 有物昆(混)成,先天地生。繡(寂)呵繆(寥)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強為之名曰大。【大】曰筮(逝),筮(逝)曰【遠,遠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國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