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出了很多大師級別的文人,每一個都才華橫溢!你能看懂一個人的作品,卻看不透寫作品的人!這就是,大師的魅力,人性的深沉!看完聊齋,我笑了,如此奇思妙想,行文如流水,足見大師級別的筆力!可是看完蒲松齡先生的人生履歷, 我沉默了,鬼狐易寫,人心難測!很多時候,我們以為我們懂了,理解了,其實錯的很離譜!
“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據(jù)說蒲松齡先生為了寫這本聊齋志異,專門在路口設一茶棚,不要錢!但是喝茶的人,要講一個奇聞故事,經過潤色整理,先生完成了千古名篇《聊齋志異》。 后人對這本書,褒貶不一!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本書的一個特別的主題,就是對科舉的鄙視和反思! 看看后人總結的,所謂的蒲松齡先生述說科舉的四宗罪: 第一罪:評卷不公,可以參考《司文郎》;第二罪:窒息思想,可以參考《葉生》;第三罪:賄賂成風,參考《考弊司》、《于去惡》;第四罪:毒害社會!可以參考《賈奉雉》。
科舉真的不好嗎?如果沒有科舉制度,還有更加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嗎?至于答案,歷史已經給出了,無需我去置喙,本文的主要問題是,蒲松齡先生對科舉真的是如《聊齋志異》中表述的那樣,深惡痛絕嗎? 答案我不想說,因為說不得!好了,我們就來捋一捋先生的人生履歷吧!
蒲松齡19歲中秀才,得到主考官的青睞,施愚山給了他一個頭名,隨后蒲松齡連中鄉(xiāng)、縣、道三個第一名!可是,好運到頭了!蒲松齡的堅持是由代表性的,40年!參加了十幾屆科舉,一直考到了六十歲!在那個時代,人到七十古來稀!妻子勸慰蒲松齡,別考了!如果真的有科舉的命,早就當閣老了!
40多年的考試生涯,毫無所獲,真如后人的觀點《聊齋志異》中說的那樣,是科舉腐敗造成的嗎?據(jù)說他的第一次科舉,已經被內定為頭名,可是突然發(fā)了急癥,無法參加后續(xù)的考試。反正蒲松齡先生,只要參加考試就會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名落孫山??墒牵@依然擋不住先生熱愛科舉的那顆心!堅持了40多年,如果第一次就中了,都到了辭官歸隱的年齡,也就是說先生一直堅持考到了退休年齡,才放棄了。如果誰說,蒲松齡先生痛恨科舉,我真的不信! 我個人覺得,國家在選拔人才的過程中,科舉絕對是一個偉大壯舉,除了科舉還有更公平更好的方式嗎?答案已經寫在了歷史書上! 對蒲松齡先生沒有中舉,我個人覺得并非一件壞事,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如果,先生中舉了,《聊齋志異》就無法誕生,這是全人類的文化寶庫的損失!后人也不會閑著沒事,翻開歷史的故紙堆,找到一個叫蒲松齡的官員,看看他都干了什么?就算你是一個朝代的帝王,死去以后又有幾個人記得?可是,有《聊齋志異》在,蒲松齡的名字就是永恒!
看完聊齋志異,我笑了,看完蒲松齡先生的人生履歷,我沉默了!我只是覺得我被前人誤導了,蒲松齡先生從來沒有反對過科舉制度,只是在痛恨科舉過程中出現(xiàn)的那些陰暗的東西!這才是先生偉大的胸襟和博大的人文關懷!一部《聊齋志異》流傳千古,絕非為了批判什么,那就太膚淺了,蒲松齡先生的筆觸和意境,應該著墨于人生和文化層面的思辨! 一本《聊齋志異》,我最喜歡的就是《畫皮》這個故事,我看到的不是恐怖!不是鬼,而是人心!試問,人世間誰不是每天都是在裝扮自我,往精致了裝扮,是為了給人好的印象。往樸素里打扮,是為了掩飾真實的自我!網絡上流傳一個段子:人生在世,全靠演技,把角色演成自己,把自己演成失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就是我了解的蒲松齡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