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用藥,最常聽到的是“是藥三分毒”這句話,一些人理解為,只要是藥物就有毒;還有一些人理解為,藥物經過肝臟代謝,或多或少會損傷肝臟,所以才說是藥三分毒。 那么,到底是誰說的對?又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是藥三分毒”說法 成立的前提:濫用藥物 首先,藥物的藥效與使用的劑量有關,如果你一點兒病都沒有,非要服藥,又或者是用藥超過身體的耐受量,那肯定會有排斥反應的。 況且,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所有吃進的食物、藥物都要經過肝臟進行代謝,如果讓肝臟不斷的代謝藥物,肝臟的工作量就會“超負荷”。 對此,“是藥三分毒”的正確理解應該是:不是藥物有毒,而是不能隨便吃藥、過量吃藥。 所謂的“傷肝”也就是肝臟過勞的意思,只不過,有的已經影響了肝功能,造成了實質性的肝損傷,有的還沒到這一步,但肝臟也比別人的要辛苦。 長期吃牛黃解毒片 吃出肝腹水 西藥傷肝的問題不用多說了,但對于中藥,人們都覺得是天然安全的、沒有副作用,所以會吃得隨意甚至是過量服用。 事實上,如果這樣放膽吃的話,傷肝問題同樣可以出現(xiàn)。我曾經見過一個吃牛黃解毒片,吃出肝腹水的例子,患者是位女性,因為習慣性便秘吃牛黃解毒片來通便,而且是一日3次的吃,一吃就是3年,直到出現(xiàn)肝腹水。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她至少犯了2個嚴重的錯誤: 首先,她把藥吃反了。因為習慣性便秘一般都不是上火導致的,中醫(yī)講,“久病必虛”,凡是反復發(fā)作、拖延不愈的或者是習慣性的,多是屬于虛,如果治療要從補入手。 其次,她吃藥過量。對于牛黃解毒這類的去火藥,中醫(yī)對此有鐵律,即“中病即止”,意思是見好就收,之所以如此囑咐,就是因為中醫(yī)不僅了解疾病,更了解藥性,其中就包括避免藥物久服傷肝、傷身。 從這個角度上說,與其說中藥傷肝,不如說你吃錯了中藥,這個責任應該在吃藥人自己。 日本濫用“小柴胡湯”治肝病 用錯引發(fā)新病 如果你在吃中藥的時候,犯了類似的錯誤,或者找到的是個不正規(guī)的中醫(yī),不僅中藥傷肝的問題會出現(xiàn),而且還會耽誤原有疾病的救治,甚至是引發(fā)新的疾病。 多年前,日本搞漢方研究,把很多中醫(yī)的古方名方引到日本,其中張仲景著名的小柴胡湯就是其一。 當時日本,甚至出現(xiàn)了所有肝病病人常規(guī)服用“小柴胡湯”的“盛況”,但很快有人因此罹患了間質性肺炎,日本人才意識到,原來中藥也并不安全。 其實,日本引進“小柴胡湯”這個名方,已經服務中國人近1800年了,能流傳下來,肯定是沒有這等“劣跡”的,否則早就被淘汰了。 之所以在日本出現(xiàn)意外,不是“小柴胡湯”的錯,錯在日本人沒吃透中醫(yī),將它用在了不適合小柴胡湯的病人身上,所以才會出現(xiàn)間質性肺炎。 服用這些中藥需注意 一定遵循這3原則 下面這些藥物或者是含有這些藥物的中成藥,還是需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肝功能,特別是你要長期服用,又找不到更好的替代藥物的時候: 雖然很多都不太常用,但有2味藥除外,第一就是八角茴香,不過這味藥,通常我們把它用作調料,所以不用擔心長期服用或是使用過量的問題,但若用在藥物中還是需要注意的。 ▲服用二陳丸,需病好即止 第二就是半夏這味藥,很多人“嫉濕如仇”,長期吃二陳丸來祛濕,就可能導致半夏服用過量傷肝,所以只要舌苔不膩了,這類藥最好減量或者少用。 如果想長期祛濕,最好用茯苓、陳皮這種“上品”中藥,它們在和緩祛濕的同時,沒有肝損傷的問題。 因此,如果藥對癥,且又是合理劑量,還遵從中醫(yī)講究的“中病即止,不必盡劑”的服藥原則,中藥完全可以享有“沒有副作用”的美譽。 END 藥食同源,健脾祛濕 【佟道·紅豆薏米芡實茶】甄選赤小豆、薏苡仁、苦蕎麥、芡實、荷葉、冬瓜,6味藥食同源食材,祛濕健脾、利水補腎,從更深層面給祛濕的脾氣助力。 ↓↓ 點擊圖片 進店加購吧 ↓↓ ||策劃編輯:十五子 |
|
來自: F2967527 >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