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淵 文章聲明:本文章屬于“不易君子”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圖片聲明:本文內(nèi)圖片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貞觀十年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那位叱咤風(fēng)云的君主發(fā)生了一些變化,常常陷入沉思,時不時登高北眺。是誰,讓那位歷經(jīng)滄桑的帝王作出如此兒女情長的姿態(tài)?是他的結(jié)發(fā)愛妻,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一個堪稱完美的女人。她是唐太宗的賢內(nèi)助,卻不曾在青史上留名,僅僅留得一個令人追憶、引人遐思的名號“文德圣皇后長孫氏”。 長孫皇后(劇照) 長孫皇后(601-636),長安人,長孫這個姓氏起源于北魏皇族拓跋氏,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故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家族作為皇族宗室,從北魏至隋以來能人輩出,“門傳鐘鼎,家世山河”。 父親長孫晟在隋朝時就已官至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皇后的家世可謂是顯赫。 她在十三歲時嫁給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后被封為唐王妃,與李世民同生死,共患難,為李世民提供了心靈上的支持,同時也對貞觀之治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人們稱她為千古第一賢后,她的賢淑與善良,為欣欣向榮的貞觀之治增添了幾分溫柔。 依愚之見,長孫皇后與唐太宗如此伉儷情深的原因大概有如下幾點(diǎn): 1、 感情從小開始培養(yǎng),并且有相似的遭遇。 長孫皇后十三歲嫁給李世民,直至他建立貞觀之治的盛世,長孫皇后一直都陪伴在他的身邊。李世民母親死得早,這是他心中永遠(yuǎn)的一道傷痛,而長孫皇后自幼喪父,由舅父培養(yǎng),能理解他內(nèi)心的痛苦,也能給予他心靈上的慰藉。 2、 同生死、共患難。 長孫皇后從始至終對唐太宗不離不棄,無論是稱王之前的漂泊時期,還是玄武門之變的奪權(quán)時期,長孫皇后一直站在他的背后,始終以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著他,從一而終。 3、 長孫皇后知書達(dá)理,性情溫和。 在古代,很少有女人能讀書,而長孫皇后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飽讀詩書。史書上這么形容她:“少好讀書,造次必循禮則”。可以這樣說,她具備了當(dāng)一位賢后所應(yīng)該具有的所有品質(zhì)。 4、 不勾心斗角。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后宮都是是非之地,常常是因?yàn)楹髮m的不穩(wěn)定導(dǎo)致國家的動蕩不安,而長孫皇后掌管后宮這么多年以來,從未讓唐太宗擔(dān)心過后宮的穩(wěn)定。 她對后宮的妃嬪宮女關(guān)懷備至。有宮女為唐太宗生孩子難產(chǎn)致死,她就把孩子接過來自己撫養(yǎng);別的妃嬪生病了,她就把自己的藥品拿去為其他人治病。 她是太宗后宮里的賢妻良母,是太宗后宮的“定海神針”。 長孫皇后的賢淑不僅僅體現(xiàn)在后宮中,她在玄武門之變中也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眾所周知,玄武門之變對于唐太宗來說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時刻,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勝,則成為太子,登基可期;敗,則身首異處,被貶為叛逆。 長孫皇后在玄武門之變前,盡心盡力侍奉當(dāng)時的唐高祖李淵,同時與李淵的后宮打好關(guān)系,借此維護(hù)唐王李世民的形象,使得妃嬪們不會因受到太子李建成的賄賂而在李淵耳邊吹枕邊風(fēng)。 在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那一天,氣氛一度十分緊張,可謂是“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在這令人窒息的關(guān)頭,長孫皇后不顧自己是一介女流,親自慰勉眾將士,將士們都倍感激勵,感動萬分,一鼓作氣拿下了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消除了李世民的掣肘,使他后來能夠順利登上帝位。 自古以來,皇后弄權(quán),禍亂朝政的例子很多,但長孫皇后卻安于皇后的本分,不干預(yù)朝政。 唐太宗發(fā)現(xiàn),當(dāng)了皇后的長孫與之前的唐王妃判若兩人,從不參與政事,太宗詢問她,她回答道:“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豈敢豫聞?wù)??”意為,我只是個婦人,不能干政。 除了不干預(yù)政事之外,皇后還勸諫太宗棄用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她哥哥長孫無忌與太宗是發(fā)小,且在玄武門之變中功勞巨大,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第一位,是太宗的肱骨之臣。 太宗當(dāng)然不同意棄用他,皇后就親自去找哥哥,勸他辭去現(xiàn)在顯赫的職務(wù)。最終太宗才迫于無奈,削減了長孫無忌的職位。 甚至于在長孫皇后臨終前,她還在不停的叮囑著夫君和哥哥,不能出現(xiàn)外戚專權(quán)的情況。與弄權(quán)朝政的慈禧,權(quán)傾天下的武則天,致使外戚橫行的呂雉相比,長孫皇后怎么能不被稱為賢明呢?賢哉長孫! 魏征,歷史上有名的諍臣,為人正直,他的敢于勸諫與唐太宗的虛心納諫在青史上留下了一筆美譽(yù)。 他總是觸犯龍顏,當(dāng)面直言規(guī)勸;有時遇到皇上特別生氣,也面不改色。這使得唐太宗對他又愛又恨。有一次上朝,唐太宗被魏征惹火了,回到后宮氣洶洶的說要?dú)⑺牢赫鬟@個鄉(xiāng)巴佬。 長孫皇后聽見了,悄悄退入內(nèi)室,穿上莊嚴(yán)肅穆的朝服,向太宗行大禮。太宗忙問緣由,皇后說:“我聽說君主圣明,臣子們就忠誠。現(xiàn)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夠直言勸告。我因能在您這圣明之君的后宮而感到慶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賀呢?” 太宗聽出了皇后的勸諫,怒氣一下子就消了??梢哉f,長孫皇后在貞觀之治的背后,扮演著至關(guān)重要的角色。 還有一次,長樂公主即將出嫁,因其是長孫皇后所生,太宗十分喜愛,為她準(zhǔn)備的嫁妝超過了長公主的嫁妝,魏征知道了,勸諫太宗,太宗正為難時,長孫皇后主動提出為長樂公主削減嫁妝,并勸太宗賞賜魏征。正是有著長孫皇后的賢淑,貞觀之治才能如此欣欣向榮。 長孫皇后不愿因?yàn)樽约憾鴣y法。在病重之時,太子李承乾請求用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的方法祈求保佑,被皇后嚴(yán)詞拒絕。她說:“大赦是國家的大事,、如果可以隨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國家一定會動蕩不安。我豈能以一婦人而亂天下之法?!碧诼牶螅怀陕?。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在彌留之際與太宗作最后的訣別。她仍念念不忘的提醒太宗,不要讓長孫家族勢力壯大,不要讓長孫氏的親屬擔(dān)任要職,同時反對厚葬僅,只要因山而葬,不起墳?zāi)?,不用棺槨,所須器物,都用木、瓦制作,儉薄送終。說完不久,便與世長辭。 唐太宗并沒有遵照長孫皇后的意思,下令建筑了雄偉宏大的昭陵,并在宮中建了一座高樓來眺望皇后的陵寢,來表達(dá)自己的思念。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駕崩并入葬昭陵,正所謂“生同衾、死同穴”,太宗再一次與他的一生摯愛重逢,永不分離。 文德圣皇后長孫氏,我心中的千古第一賢后。 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