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會員▲收聽音頻 讓吳曉波成為你全年的財商顧問 “我該讀哪些書?能不能開個書單?”這是吳老師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今年6月,我們上線了一門新的課程《吳曉波解讀:影響商業(yè)的50本書》。在這門課程中,吳老師挑選了50本影響商業(yè)發(fā)展的經(jīng)典著作,并親自解讀。 【?點擊此處】跟吳老師一起讀書。 我們有能力理解、模擬,甚至拓展自身的智能,這便是人類與其他物種不同的一個方面。 文 / 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在凱文·凱利出版《失控》的11年后,2005年,雷·庫茨韋爾(Ray Kurzweil)發(fā)表了《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他討論的是同一個話題:人類與機器的結合。 不過此刻,所不同的是,信息技術在十年里日行萬里,互聯(lián)網(wǎng)不再是一個想象或實驗室里的嬰兒,它已經(jīng)革命性地改變了這個世界。 庫茨韋爾把焦點放在了一個十分敏感的主題上:機器什么時候戰(zhàn)勝人類?他預言,到2045年,機器人的智能將超越人類。 他把這一時刻稱為:奇點。 奇點是一個存在又不存在的點,它是天體物理學的概念,指的是宇宙“大爆炸”剛生成時的那一狀態(tài)。 與媒體人出身的阿爾文·托夫勒和凱文·凱利不同,庫茨韋爾是一個擁有13項榮譽博士頭銜的科學家,入選美國國家發(fā)明名人堂,獲得過全球最重要的發(fā)明獎——Lemelson-MIT發(fā)明大獎。 他自稱自己五歲的時候,就試圖建造一艘能夠駛往月球的火箭,比肯尼迪登月計劃要早十年。1960年,12歲的庫茨韋爾第一次接觸到了計算機,三年后,他設計出一款能幫助自己做作業(yè)的軟件。 步入職場后,庫茨韋爾不斷地有新發(fā)明問世,世界上首個電子音樂鍵盤就是他的杰作。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關于人工智能的專著中,庫茨韋爾預測,在21世紀的前50年,機器智能可以媲美人類。 他的這個預測,聽上去十分荒誕,可是,在科學界卻是一個延續(xù)了數(shù)十年的雄心計劃。 早在1968年,美國科學家就曾秘密邀約國際象棋大師與計算機對弈,此后一直沒有間斷。IBM公司有一臺超級國際象棋電腦深藍,它重1270公斤,有32個大腦(微處理器),每秒鐘可以計算2億步。 1996年2月10日,深藍首次挑戰(zhàn)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以2勝4負落敗。 1997年5月再戰(zhàn),深藍以2勝1負3平獲勝,這場“人機大戰(zhàn)”轟動世界。 上述景象,在庫茨韋爾看來,是一定會發(fā)生的事實。他在《奇點臨近》中提出了“加速回歸理論”,他認為,我們已經(jīng)完整地經(jīng)歷了五次計算范式的創(chuàng)新,分別是機電計算器、繼電器計算、真空管、分立式晶體管和集成電路,著名的摩爾定律就是關于第五范式的規(guī)律洞見。 如今,我們已經(jīng)進入以人工智能為標志的第六范式階段,技術發(fā)展的指數(shù)趨勢和性能增長的單位成本已遠遠超出摩爾定律的預測。 根據(jù)庫茨韋爾的計算,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將在2010年前后達到與人類大腦性能相當?shù)某潭龋?020年前后,個人電腦的計算能力將媲美甚至超越人腦的水平,到2027年電腦將在意識上超過人腦,2045年左右,“嚴格定義上的生物學上”的人類將不存在。 他因此激情地預告道:“我們的未來不是再經(jīng)歷進化,而是要經(jīng)歷爆炸。” 計算速度的指數(shù)級加速,對人類意味著什么?它指向兩個人類終極的問題:機器有可能替代人類嗎?以及,人類有可能永生嗎? 庫茨韋爾繼續(xù)用他極其繁復的公式、數(shù)據(jù)和圖表來為我們尋找答案,他認為未來將發(fā)生三種重疊進行的革命,他稱之為GNR,即基因技術(G)、納米技術(N)和機器人技術(R)。 基因技術:通過理解信息在生命中的處理過程,我們開始學習改造自身的生物特征,以消除疾患,激發(fā)人類潛能,從根本上擴張生命的力量; 納米技術:將使我們可以重新設計和重構人類的身體和大腦,以及與人類休戚相關的世界,并可以突破生物學極限; 機器人技術:這是最具威力的革命,具有智能的機器人脫胎于人類,經(jīng)過重新設計后,將遠遠超過人類所擁有的能力。 庫茨韋爾認為,我們目前正處在逆向設計生命與疾病內在信息處理的初級階段。 如果排除特定的一半醫(yī)學上可以預防的情況,人類壽命可超過150歲,如果能預防90%的醫(yī)學問題,可超過500歲,如果達到99%的話,我們可活過1000歲。 同時,GNR還可能讓人類的存活方式向非生物化探索,那就是大腦移植方案,通過掃描人腦,捕捉所有主要細節(jié),然后將人腦的狀態(tài)重新實例化到一個不同的、可能更強大的計算機中,由此,人類將在意識的意義上獲得永生。 人工智能的研究者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Douglas Hofstadter)認為,“人類的大腦沒有能力理解本身的智能,這也許只是命運中的一個意外”。在今天,這個“意外”有可能被技術克服。 庫茨韋爾大膽地預測,這將是一個可行的步驟,并且最有可能出現(xiàn)在21世紀30年代末……我們將不再需要把死亡合理化為給予生命意義的必然事件。 閱讀《奇點臨近》,是一次暢快淋漓的燒腦體驗,它仿佛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神秘而安靜的實驗室小門,讓你窺見科學家們正在做著什么,而這些工作又將以怎樣的方式改變我們的生命、生活和整個世界。 庫茨韋爾在書中舉例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J.K.羅琳在《哈利·波特》中描述的所有魔法都會變成事實:通過納米設備,小說中的“魁地奇”運動以及將人或物體變成其他形式的行為,在全沉浸式的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將被實現(xiàn)。 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多年里,人工智能(AI)的發(fā)展速度超出所有科學家的預計,而它對人類工作的替代和協(xié)同效應也開始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 2015年的4月,蘋果公司發(fā)布201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沒過幾分鐘,美聯(lián)社的報道《蘋果第一季度營收超華爾街預測》出爐,這篇行文流暢的報道是由“機器人記者”完成的,它每個季度能寫出3000篇這樣的報道,同時對美聯(lián)社的寫作風格了如指掌。 2016年3月,谷歌的智能機器人阿爾法狗(Alpha Go),毫無懸念地擊敗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 2017年10月,沙特阿拉伯給一個叫索菲亞的機器人頒發(fā)了第一張“人類身份證”。 科技的突飛猛進,很容易滋生唯科學論,即認為“科學的發(fā)展不再為了某個特定目標,它自己就是最終目的”。 作為一個當代科學家,庫茨韋爾并不持有如此絕對的態(tài)度。在《奇點臨近》中,他同時對技術進步的后果進行了思考。他警告說,新生物工程可能帶來病毒的潛在威脅,納米技術可能引發(fā)自我復制的危險,而隨著超越人腦的機器人的出現(xiàn),我們如何免遭侵襲? 與此相關,還將誘發(fā)出更多社會和倫理意義上的討論:在未來,什么是工作?我們還需要愛情和家庭嗎?國家將是什么?現(xiàn)實與虛擬世界,到底哪個是真實的?如果死亡消失,我們又如何安置靈魂? 庫茨韋爾沒有能力回答上述的任何一個問題。 不過,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寫道:
這是吳老師解讀的第27本書 點擊按鈕▼立即加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