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由于小時候出身比較低,從小就飽嘗人間冷暖,對于那一些貪官污吏可謂是深惡痛絕,所以在當上皇帝以后,朱元璋用嚴刑峻法去懲治貪污,不僅貪污60兩就會被處決,而且那一些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還會被施以剝皮之刑。當然這些貪官無論死得多么凄慘,那也算是有罪在先,并沒有多少人會給予同情,然而歷史上卻有一個清官,由于自己在當官的時候實在過于廉潔,除了領取那一份工資以外,并沒有做其他的副業(yè),更沒有撈過任何的油水,最后竟然因此而被施以極刑,此人就是曾秉正。 曾秉正在洪武初年便開始當大明朝的官員,不過他的為官之路有點與眾不同,并不是一般人“學而優(yōu)則仕”的路子,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而是直接通過朋友的推薦才成為官員的。這主要是由于當時的大明王朝,剛剛開創(chuàng)未久,所以各個地方各個部門都缺少人才,而開科舉錄取人才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 以至于朝廷在很多的職位的人才選用上,都是采取“舉薦”的制度,曾秉正便是這一制度的受益者,不過通過舉薦入仕的官員,通常本身職務偏低,而且成長的天花板也很明顯,那一些真正的高官要職,基本上還是由正規(guī)科舉考中的進士擔任。 曾秉正在入仕之初,那也是擔任海州學正的小官,海州在當時極為偏僻,而學正大概就相當于今天的教育局局長之類的官員,也就是說曾秉正一入仕就是在一個貧困縣當教育局長,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自然也是很不錯了,但是對于那一些能夠記錄在史書上的人來講,這也確實只是一個芝麻官。 不過曾秉正把握住了機會,那是在洪武九年的時候,朱元璋發(fā)圣旨讓天下群臣,都去給自己提建議。曾秉正一看機會來了,他當時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封長長的奏折,給朱元璋提了很多的建議,結果因此而被提拔,不僅從地方官成為了京官,而且品級更是不停地往上面竄,很快就成為了三品高官。 曾秉正是通過提建議而升職的,所以他在進入京城官至三品以后,依然不停地給朱元璋提建議。朱元璋一開始還勉強忍受,聽得多了也不耐煩,就直接讓他退休了。曾秉正對此而已沒有意見,直接上個折子說要告老回鄉(xiāng),收拾東西就準備回家了,結果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連回家的路費也湊不齊。 原來朱元璋看到元朝用的紙幣很不錯,于是他也印了大量的“大明寶鈔”,上面寫的數(shù)字從“一兩”到“一百萬兩”不等,由于大明寶鈔的印發(fā)不符合經(jīng)濟學規(guī)律,所以民間沒有幾個人使用,朱元璋就將其作為官員的工資發(fā)放,以至于曾秉正的工資壓根兒就不值多少錢。 曾秉正為了湊路費,將自己年僅四歲的女兒都給賣掉了,這在當時可是一個爆炸性的新聞,很快就傳遍了京城,皇宮內的皇帝朱元璋也聽說了消息,他在得知曾秉正的作為后大怒:“既然他不懂怎么做父親,那么以后就都不要做了”,于是派人將路上的曾秉正給抓回來并且處以宮刑,隨后史書上再無曾秉正的記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