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這個被項梁擁立,甚至連姓名都鮮有人知的楚懷王/楚義帝,從頭到尾就是個傀儡、吉祥物。滅秦戰(zhàn)爭中,劉邦親自攻入關中,俘虜末代秦王子嬰,項籍在巨鹿大破秦軍主力,風頭出盡,那么,作為劉邦和項籍二人的君主,楚懷王【熊心】,真的就是傀儡那么簡單嗎? 目錄 第一章:楚國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楚國的滅亡和秦國的統一 第三章:秦始皇的駕崩、秦二世的繼位和陳勝起義 第四章:項梁的起兵、熊心的擁立和楚國的復國 第五章:項梁的戰(zhàn)死 第六章:熊心的掌權和楚國的復振 第七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上) 第八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中) 第九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下) 第十章:北路軍的內訌和巨鹿之戰(zhàn) 第十一章:滅秦 第十二章:滅秦后的局勢和被尊為義帝 第十三章:楚義帝的終章 第十四章:結束語 第十五章:附篇《楚義帝本紀》 第一章:楚國的前世今生楚國的先祖出自黃帝的孫子高陽,也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正兒八經的華夏苗裔,其中有一支子孫以熊為氏,被周成王分封為子爵,在江漢地區(qū)建立楚國,開國之君叫做【熊繹】,這就是楚國的由來。 【史記: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 【史記:熊繹當周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 (注,先秦時期,姓和氏是兩個概念,女子用姓,男子用氏,比如秦國是嬴姓趙氏,齊國是姜姓呂氏/媯姓田氏,楚國則是羋姓熊氏,楚王室的男子都叫熊某某。) 第二章:楚國的滅亡和秦國的統一楚國在西周初年建立,歷經西周、春秋、戰(zhàn)國三個時代,傳國八百余年,公元年223年秦國大將王翦率軍伐楚,俘虜楚王熊負芻,楚國滅亡(或以熊啟死而楚亡)。前221年秦國滅掉最后的齊國,統一天下,后世按照習慣,則把統一天下后的秦國稱之為秦朝,秦王趙政自稱皇帝,是為秦始皇。 第三章:秦始皇的駕崩、秦二世的繼位和陳勝起義公元年210年,秦始皇趙政在出巡的途中病死,趙胡亥在趙高、李斯等人的幫助下繼位,是為秦二世,并對兄弟姐妹以及公卿大臣舉起屠刀,血流成河。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陳勝等人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勢如烈火,發(fā)展壯大,很快就攻占了陳縣,然后陳勝召集當地的三老、豪杰來議事,三老、豪杰都勸陳勝自立為王。 【史記: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薄?/span> 陳勝聽聞此言之后,就去詢問了一下另外兩個下屬的意思,分別是張耳和陳馀,兩人認為不要自稱為王,應該引兵西進,并且擁立六國后人為王。陳勝不聽,自立為王。 【史記:兩人對曰:“……原將軍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後,自為樹黨,為秦益敵也。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如此野無交兵,縣無守城,誅暴秦,據咸陽以令諸侯。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則帝業(yè)成矣。今獨王陳,恐天下解也。”】 陳勝稱王沒多久,各地紛紛自立王,起義軍四分五裂,并且受到了秦軍的打擊。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前208年),陳勝兵敗被殺,從起義到被殺,共計六個月。 強調一下,張耳、陳馀勸陳勝不要稱王,立六國后人為王,不聽。 第四章:項梁的起兵、熊心的擁立和楚國的復國陳勝起義之后,作為楚國舊貴族的項梁和侄子項籍也在江東的會稽郡起兵反秦,北上渡江,挺進中原。 當時陳勝已死,他的部將秦嘉擁立了一個叫做【景駒】的人當楚王。景駒雖然出自楚國公族景氏,卻非楚王室熊氏的后人,所以也被當時的人稱之為【假王】,就是代理的、暫時的、非正式受命的王。 【史記:秦嘉立景駒為假王】。 項梁在聽聞此事后,以秦嘉背叛陳勝為由,發(fā)兵攻打,殺死了秦嘉,逼走了景駒,隨后景駒也死在異地。 這個時候,陳勝死了,景駒也死了,其他地方都有王,比如魏王、趙王、齊王等等,楚地沒有王,那怎么辦呢? 于是在秦二世二年六月(前208年),項梁召集了楚地的將領豪杰在薛城議事,當時作為楚將的劉邦也在。 當時有個人叫范增,對項梁說,陳勝首先起兵舉事,卻很快就失敗了,原因就在于他沒有擁立楚王后裔,而你項氏世為楚將,聲望巨大,豪杰附庸,應當擁立一個熊氏子孫來當楚王。 【史記:居鄛人范增,年七十,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 項梁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找到了(前)楚懷王熊槐的孫子熊心,擁立為楚王,也稱之為(后)楚懷王,以從民望。 【史記: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熊)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span> 都城設在盱臺,項梁自號為武信君,執(zhí)掌楚國實權。而此時的楚王熊心,當然是個傀儡、吉祥物。 相比較與自立為王的陳勝、曇花一現的襄疆、被稱為假王的景駒,熊心這個楚王室熊氏的子孫,才是最正統的楚王,“從民所望”。 于是在前223年被秦國滅亡的楚國,時隔15年后,在前208年重新復國。 第五章:項梁的戰(zhàn)死項梁在擁立熊心為楚王之后,派遣部將劉邦、項籍等人攻略秦軍城池,多次勝績,項梁本人也連續(xù)擊敗秦軍。在連續(xù)的勝績之下,項梁有了驕色,有個叫宋義的部下諫言,項梁沒聽,結果秦軍章邯在定陶大破楚軍,項梁兵敗身死。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項梁在的時候,是掌握了楚國的實權,派遣部下項籍和劉邦出兵攻伐,所以《史記》才會寫【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而沒有寫楚王熊心【使】或【派遣】。 這也說明,在項梁時期,熊心確實是個傀儡。 【史記:項梁起東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zhàn)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表椓焊ヂ牎!毓て鸨嬲潞?,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第六章:熊心的掌權和楚國的復振在楚國的掌權人物項梁死后,按照《史記》的記載:【章邯破殺項梁于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strong> 對,你沒看錯,楚霸王項羽,也有【恐】的時候,雖然他這時候還不是楚霸王。 如果說項籍的反應是【恐】,還軍彭城,那么劉邦等人呢。 【史記:沛公與項羽方攻陳留,聞項梁死,引兵與呂(臣)將軍俱東。呂臣軍彭城東,項羽軍彭城西,沛公軍碭。】 在項梁死后,統兵的項籍、劉邦、呂臣三個大將,紛紛退兵,項籍和呂臣駐軍在彭城,劉邦駐軍在碭。彭城和碭相距不遠。 然后,擊殺項梁的秦將章邯認為楚地兵不足憂,于是率軍北上渡河攻趙。 【史記: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北擊趙,大破之?!?/span> 此時,作為楚國的大王,名義上的最高領袖,熊心在哪里,在干嘛? 來看看《史記》的記載:【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strong> 也就是說,熊心看到項梁兵敗身死,也嚇到了,但是呢,卻把國都從盱臺遷到了彭城。 盱臺在哪里?盱臺在淮南,地處后方。彭城在哪里?彭城在淮北,就是今天的徐州市,幾近中原腹地,靠近前線。 這就很有意思了,明明是前線慘敗,主帥戰(zhàn)死,殘軍敗退,結果作為傀儡吉祥物、并無實權的楚王熊心,卻遷都到前方,然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 雖然詳細過程已不得知,但是從結果來看,表明了熊心以他的大智大勇,在秦軍主力北上的間隙,最終取得了楚國的軍權,成為了楚國的實權領袖。 在掌權之后,熊心開始了封官安排。封劉邦為武安侯、碭郡長,統領碭郡兵;封項籍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封呂臣為司徒,他爹呂青為令尹。 【史記:秦二世三年,楚懷王見項梁軍破,恐,徙盱臺都彭城,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封項羽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 項籍和呂臣兩個人,軍權被熊心奪取,一個封長安侯,一個封司徒;只有駐軍碭的劉邦沒有被剝奪,被封武安侯后繼續(xù)統領碭郡兵,卻也聽命于楚王熊心。 與此同時,在魏地被殺的魏王魏咎的弟弟魏豹跑到了楚國,熊心給了魏豹數千兵力,收復了魏地,自立為魏王。 【史記:(魏)咎自燒殺。魏豹亡走楚。楚懷王予魏豹數千人,復徇魏地】。 這也反應了熊心在掌權后,還有實力支援其他的諸侯。 于是楚國復振。 第七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上)在執(zhí)掌楚國之后,熊心也接過了反秦的大旗,當時秦軍主力北上攻趙,包圍了巨鹿,趙國向諸侯求救,于是熊心根據天下的局勢做出了決策,兵分三路,北路軍派遣宋義、項籍率軍北上救趙;西路軍命令劉邦西進入關滅秦;南路軍派遣共敖南下攻擊南郡。 同時熊心和麾下諸將約定,先入關滅秦者,封王。這就是【懷王之約】。 【史記: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沛公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span> 先說南路軍。 南路軍的主將叫做共敖,此人記載很少,極有可能是熊心掌權后提拔的人才,被熊心任命為楚國的柱國,率軍攻打南郡。柱國是楚國非常高級的一個軍職。 南郡是楚國舊地,江漢地區(qū),舊時郢都的所在地。前278年被秦軍攻陷,時至今日,已過70年。共敖也不負眾望,成功的攻陷了南郡之地,推翻了秦國的統治,楚國的大旗再次飄揚在江漢大地。 【史記:義帝柱國共敖將兵擊南郡,功多,因立敖為臨江王,都江陵?!?/span> 第八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中)北路軍。 按照《史記》的記載:【趙數請救,懷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 面對趙國的數次求救,熊心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籍為次將、范增為末將,率領楚軍北上。 那么這個被任命為上將軍,統領大軍的宋義是何許人也? 宋義在之前第五章已經出場過,隸屬項梁的部下,在項梁驕兵的時候進行過諫言,怎奈項梁不聽,導致兵敗身死。 【史記: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蓖跽偎瘟x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 后來熊心聽聞了宋義很有才能,于是召來了宋義,兩人對答了一番,發(fā)現了宋義的才能,于是熊心很高興,就任命宋義為上將軍,統領北路軍。 【史記: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 如果說熊心是傀儡,那么宋義的軍權哪里來呢?諸將會屬宋義嗎? 第九章:熊心的三路攻秦(下)西路軍。 當初熊心決策出兵的時候,項籍是想要和劉邦一起西進的,但是諸將都認為項籍心性殺戮太重,不宜前往,需要派遣一個寬厚的長者,于是熊心否決了項籍的請求,命令劉邦西進入關。 【史記:獨項羽怨秦破項梁軍,奮,愿與沛公西入關。懷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彊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彊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span> 【史記:令沛公西略地入關】、【史記: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 不管是【令】還是【遣】,或是【卒不許】,都是從上而下的命令,傀儡能做到這樣嗎? 在接受了楚國大王熊心的命令之后,楚國武安侯、碭郡長劉邦,率領楚軍西進,開啟了入關滅秦之路。 后來劉邦成功殺入關中,說:“始懷王遣我,固以能寬容,”然后約法三章,結果就是秦人大喜,喜迎王師,唯恐劉邦不當秦王,因為按照【懷王之約】,入關者封王。 【史記: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唯恐沛公不為秦王。】 反觀后來項籍入關,則是【史記: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 這也反應了熊心的先見之明和識人之能。 第十章:北路軍的內訌和巨鹿之戰(zhàn)楚國上將軍宋義率北路軍出發(fā)了。 行至安陽的時候,駐軍不前,前后停留了四十六天,于是項籍就找宋義,說了一大堆,宋義也說了一大堆。 【史記: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其內,破秦軍必矣?!彼瘟x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zhàn)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必舉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趙。夫被堅執(zhí)銳,義不如公;坐而運策,公不如義?!币蛳铝钴娭性唬骸懊腿缁ⅲ萑缪?,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項籍的意思是快速進軍,和趙軍內外夾擊,就可以擊破秦軍;宋義的意思是坐觀成敗,秦趙互攻,不管誰贏,都能坐收漁翁之利。 在筆者看來,純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能因為后來項籍獲勝就全盤否定宋義說的可能性。甚至項籍說的可能性更低。 當時的趙軍已經被秦軍【大破之】,固守巨鹿,能否在楚軍到來的時候進行內外夾擊都是個很大的問題。畢竟在后來巨鹿之戰(zhàn)的時候,只有項籍率領楚軍在和秦軍作戰(zhàn),諸侯們都在旁觀。 【史記: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坐壁上觀?!?/span> 在項籍的提議被否決之后,結果往后,發(fā)生了宋義自己作死的事件,【史記:飲酒高會,天寒大雨,士卒凍饑】。給了項籍一個借口,假借熊心的密令,親手殺了宋義,于是【史記:諸將皆慴服,莫敢枝梧】,然后派人去回稟熊心。 那么在這種項籍矯殺宋義,形同謀反的情況下,熊心是如何處理的。 如果否認項籍的行為,定性為叛逆,那么北路軍肯定大亂,別說救趙破秦,楚國內部都會出問題,但是熊心不愧是熊心,當初能以大智大勇從項籍手里奪取軍權的人,為了顧全大局,于是承認了項籍的行為,任命項籍為上將軍,讓諸將從屬項籍,繼續(xù)率軍救趙。 【史記:懷王因使項羽為上將軍,當陽君(英布)、蒲將軍皆屬項羽】。 之后項籍率軍戰(zhàn)于巨鹿,大破秦軍,聞名天下,諸侯都從屬于他,這就是有名的【巨鹿之戰(zhàn)】。 【史記: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span> 不可否認,巨鹿之戰(zhàn)過后,項籍已經功高震主、尾大不掉之勢,這卻是熊心沒有預料到的。 第十一章:滅秦巨鹿之戰(zhàn)后,楚王熊心派遣的北路軍已達到救趙的目標,但是楚國上將軍、長安侯項籍,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私自任命投降的章邯為雍王。 秦二世三年八月(前207年),秦國發(fā)生內亂,丞相趙高殺死二世皇帝趙胡亥,去皇帝號,立子嬰為秦王。隨后趙高被秦王子嬰殺死。 十月(兩個月后),楚國武安侯、碭郡長劉邦率領楚軍一路過關斬將,殺入關中,在藍田擊敗秦國最后的抵抗力量,秦王子嬰出城投降。 【史記:楚將沛公破秦軍入武關,遂至霸上,使人約降子嬰。子嬰即系頸以組,白馬素車,奉天子璽符,降軹道旁。沛公遂入咸陽】。 就連司馬遷寫的史記,都寫明了是【楚將沛公】。 十一月,楚國上將軍、長安侯項籍率兵進軍關中的途中,在新安城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兵。 十二月,項籍兵入咸陽,殺死秦王子嬰,屠戮秦王宗室。在趙胡亥和項籍二人聯手之下,秦始皇趙政的子孫被殺光,絕了后。 【史記:諸侯兵至,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 至此,統治天下15年的大秦帝國徹底滅亡。 熊心的三路攻秦,最終取得成功,實現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有人說,既然是熊心派遣劉邦項籍滅秦,擁有一份滅秦的功勞,那么新安的屠殺也要算熊心的一份。筆者認為,這是當然的,就好比白起的屠殺,肯定也算秦國秦王的一份,縱然那時候的項籍已經尾大不掉,但是他仍然是楚國楚王熊心手下的大將。就連后來屠殺子嬰和秦王宗室,也要算一份在熊心的頭上。 總結,在滅秦戰(zhàn)爭中,劉邦、項籍屬于執(zhí)行人,名氣人盡皆知,然而熊心則是實權領袖和決策人,卻被忽視。甚至還有許多人連熊心的姓氏名字都搞錯了。 第十二章:滅秦后的局勢和被尊為義帝滅秦之后,項籍派人回報楚王熊心,按照當初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現在劉邦先入了關,怎么說。 這個時候,有名的【鴻門宴】都已經結束了。 面對尾大不掉、勢大震主的項籍,毫無退縮的熊心依然說道:如約。 在得到熊心的回復之后,項籍怨恨在心,怨恨當初熊心沒有派遣他和劉邦一起入關,于是找了個理由,假裝尊熊心為義帝,實際是因為不想遵守熊心的【懷王之約】。如果按照約定,劉邦在關中封王,那么項籍沒有封王,這是項籍不能接受的。 【史記:項羽使人還報懷王。懷王曰:“如約。”項羽怨懷王不肯令與沛公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後天下約。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乃詳尊懷王為義帝,實不用其命?!?/span> 為什么要尊熊心為義帝呢,那是因為項籍自己想稱王,想稱王就要怎么做呢,先封諸將諸侯為王吧,當然,也找了一大堆的理由。 于是出現了這么搞笑的一幕,作為楚國上將軍、武安侯的項籍,卻給天下分封了十八個王。然后自立為西楚霸王。 在項籍看來,反正這些封地又不是他的,要么是楚王熊心名下的,要么是其他諸侯王名下的。 楚國諸將和諸侯們在得到了封王這種巨大的利益面前,背叛了熊心,轉而支持項籍,共尊熊心為義帝。 【史記:乃尊懷王為義帝。項王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諸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span> 第十三章:楚義帝的終章想當初,熊心北上彭城,奪取兵權,執(zhí)掌楚國,兵出三路,調兵遣將,派遣大將劉邦、項籍,救趙滅秦,何等的暢快,時至今日,卻權柄盡失,正可謂成也兵權,敗也兵權。 名人有言,槍桿子里出政權,誠不欺我。 【史記:項羽出關,使人徙義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蹦耸故贯懔x帝長沙郴縣,趣義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陰令衡山王、臨江王擊之,殺義帝江南。】 被尊為義帝,再度成為傀儡的熊心最終被項籍所弒。 雖然身死很可惜,但是熊心也完成了滅秦的歷史使命,最終漢國一統,也算是個完美的結局。 借用宋朝張俞的話:“戡亂之謂武,除暴之謂仁,知人之謂智,復仇之謂孝。備四者以成大功,則千三百年惟義帝有焉……夫其遣諸侯以誅暴,可謂武矣;出秦民于湯火之間,可謂仁矣;令沛公先入關以平秦,可謂智矣;滅秦以復先王之仇,可謂孝矣。位雖不終,功亦偉烈,雖少康誅羿,句踐沼吳,齊襄遷紀,子胥鞭楚,論德比義,我無愧焉?!?/strong> 第十四章:結束語熊心的一生可以概括成四個字【復楚滅秦】。 1、立為楚王,復立楚國,在項梁死后執(zhí)掌實權;2、派遣大將宋義、項籍北救趙,在項籍矯殺宋義后任命項籍為上將軍繼續(xù)救趙,戰(zhàn)于巨鹿;3派遣大將劉邦西進入關滅秦;4、在滅秦之后,項籍勢大的情況下任然堅持履行約定;5、被天下諸侯共尊為義帝,成為歷史上第三個皇帝,最后被勢大的權臣項籍所弒。 雖然熊心的君王生涯短暫,如流星般劃過天際,但是實現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滅秦戰(zhàn)爭中,劉邦、項籍屬于大將、執(zhí)行人,名氣人盡皆知,然而熊心則是實權領袖、決策人,卻被忽視。 第十五章:附篇《楚義帝本紀》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并沒有給熊心單獨立傳,或許是因為不知該用本紀還是用世家/列傳;或許是因為單獨立傳后,會減弱劉邦滅秦的功勞,或許是其他原因。 縱然如此,我們還是能從《史記》的只言片語里面發(fā)現熊心的事跡。 所以本人根據《史記》等書,寫了《楚義帝本紀》。 https://tieba.baidu.com/p/5921289839 熊心《楚義帝本紀》,是筆者根據《史記》等抄寫編纂而成。 《楚義帝本紀》:楚義帝者,楚懷王(熊槐)孫也。名為心,姓熊氏。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也。傳至熊繹,周成王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陽,楚始立國也。其后熊通稱王,莊王稱霸,傳國八百余年,至楚王熊負芻五年(前223年),秦王趙政以王翦伐楚,虜楚王,盡取楚地,置郡縣,十有五年,子孫遂流離。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陳勝等起大澤鄉(xiāng),至陳為王,號為張楚。其后趙、魏、齊、韓、燕皆立有王,劉邦起沛縣,項梁、項籍起會稽。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前208年),秦將章邯破陳勝,勝敗走城父,其御莊賈殺以降秦。 楚王元年正月(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陳勝將秦嘉立景駒為楚王。項梁聞之,乃渡江進兵擊殺秦嘉、景駒走死梁地。 楚王元年六月(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項梁聞陳勝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劉邦亦往焉。居鄛人范增,年七十,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后也。”于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王后,時熊心牧羊民間,為項梁立為楚王,復楚國社稷,曰楚懷王,從民所望也。王都盱臺,以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項梁復立楚王,又數破秦軍,遂有驕色。 楚王元年九月(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章邯破殺項梁于定陶。王恐,徙盱臺都彭城,項籍亦恐,還軍彭城,劉邦亦還軍,從王,軍于碭。王乃并呂臣、項羽軍自將之,以呂臣為司徒,其父呂青為令尹。封項籍為長安侯,號為魯公。封劉邦為武安侯,為碭郡長,將碭郡兵。楚國復振。 時秦將章邯已破項梁軍,則以為楚地兵不足憂,乃渡河擊趙,大破之,圍巨鹿。 初,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兵未戰(zhàn)而先見敗征,此可謂知兵矣?!?/span>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悅之。時趙數請救,王乃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北救趙。令劉邦西略地入關。與諸將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 當是時,秦兵彊,常乘勝逐北,諸將莫利先入關。獨項籍怨秦破項梁軍,愿與劉邦西入關。王諸老將皆曰:“項羽為人彊悍猾賊。項羽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且楚數進取,前陳王、項梁皆敗。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項羽彊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王卒不許項籍,而遣劉邦西略地,收陳勝、項梁散卒。 楚王元年十二月(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上將軍宋義駐軍不前,項籍矯殺之,使桓楚報命于王,王因使項籍為上將軍,項籍乃將兵渡河以救巨鹿,時楚兵冠諸侯,與秦戰(zhàn),大破之,諸侯亦恐,項籍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楚王二年七月(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秦將章邯以軍降,項籍矯以為雍王。 楚王二年八月(秦二世三年、前207年),趙高弒秦二世,去皇帝號,立子嬰為秦王。 楚王二年十月(漢元年、前206年),楚將劉邦西入武關,戰(zhàn)于藍田,大破秦軍,遂率兵先諸侯至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系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jié),降軹道旁。劉邦乃以秦王屬吏,遂西入咸陽。與秦地父老約法三章,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唯恐楚將劉邦不為秦王。 楚王二年十一月(漢元年、前206年),項籍率楚師夜擊坑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 楚王二年十二月(漢元年、前206年),諸侯兵至關中,楚將項籍為從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虜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趙氏遂絕其祀,秦竟滅矣。 昔日有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治楚地十五載,施暴政,虐百姓,王以楚后,復國滅秦,豈非天命焉。 及秦滅,楚上將軍項籍使人致命楚王,王曰:“如約。”項籍怨王不肯令與劉邦俱西入關,而北救趙,后天下約。乃曰:“懷王者,吾家項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約!本定天下,諸將及籍也?!蹦嗽斪鹜鯙榱x帝,諸侯北面事之,實不用其命。項籍欲自王,先王諸將相,謂曰:“天下初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之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分其地而王之?!敝T將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諸將為侯王,立劉邦為漢王,項籍自立西楚霸王。 義帝元年四月(漢元年、前206年),諸侯罷戲下,各就國。項籍出之國,使人徙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帝長沙郴縣。趣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 義帝元年十月(漢二年、前206年),項籍乃陰令英布弒帝之江中,國亡。 評曰:戡亂之謂武,除暴之謂仁,知人之謂智,復仇之謂孝。備四者以成大功,惟義帝有焉。夫其遣諸侯以誅暴,可謂武矣;出秦民于湯火之間,可謂仁矣;令沛公先入關以平秦,可謂智矣;滅秦以復先王之仇,可謂孝矣。雖有帝王之英略,然天命不在,卒死于賊,惜夫。 (注,紀年,秦和漢初的紀年都是以十月為歲首,楚歷有兩種說法,一種十月為歲首,一種是正月為歲首,這里采用正月歲首的說法;評語引用宋朝張俞之言。) 紀年 西歷 事件 秦二世元年七月 前209年 陳勝起義 秦二世二年十二月 前208年 陳勝被殺 秦二世二年正月 前208年 景駒被立為楚王 秦二世二年六月 前208年 熊心被項梁立為楚懷王 秦二世二年九月 前208年 項梁被殺后,熊心遷都彭城,執(zhí)掌楚國實權,派遣三路伐秦 秦二世三年十二月 前207年 巨鹿之戰(zhàn) 秦二世三年八月 前207年 趙高殺二世,立子嬰為秦王 漢元年十月 前207年 劉邦殺入關中,秦王投降 漢元年十一月 前206年 項籍在新安坑殺秦軍降兵 漢元年十二月 前206年 項籍居戮秦王宗室,而后尊熊心義帝 漢二年十月 前206年 項籍弒熊心 熊心稱王19個月,稱帝10個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