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各個媽媽在網(wǎng)上吐槽自己的丈夫是“詐尸式育兒”,其解釋讓人哭笑不得。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很多時候都是媽媽負責孩子的日常起居,無論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基本上從小到大都是媽媽一個人操辦的。 然而,爸爸似乎只負責在空閑的時候陪孩子玩一下,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孩子和媽媽。也就是說爸爸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雖然不怎么參與,但是一有情況發(fā)生的時候,他會在第一時間把責任推卸到媽媽身上。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中,母親在育兒的過程中往往充當著主力軍的角色,但是爸爸更多地充當著一家之主的角色,然而據(jù)我了解,大多數(shù)父子父女的家庭對話如出一轍,三句話就可以總結到位。 隨著年齡的增長,脾氣變得越來越火爆,在家唯我獨尊,稍微有點不順心就大發(fā)脾氣,比如每天早上她叫兒子起床上學,兒子都十分不耐煩,自己做飯的時候稍微多放了鹽和味精或者味道太淡,兒子也會跟自己大吼大叫。 但是兒子在外面從不這樣,總是膽小拘謹,唯唯諾諾,每次見到老師就低頭躲過去,遇見熟人更是連阿姨都不敢叫,也很少和不熟的朋友玩耍,玩伴只有固定的幾個。 朋友開始覺得兒子把自己當成了最親近的人所以對自己發(fā)脾氣,可是長此以往,朋友也有些頭疼,怎么自己兒子成了'窩里橫'?只對自己發(fā)脾氣呢? 面對這樣的問題,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這種性格,和身為“一家之主”的父親有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這樣的現(xiàn)象呢? 1.窩里橫大多因為無底線的溺愛現(xiàn)在很多孩子基本都是家里唯一的獨生子,尤其是姥姥姥爺和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會無條件滿足。如果有什么事情沒有依著孩子,孩子便用哭鬧來解決,因為他知道,父母是愛他的,哭鬧會讓父母因為心疼而妥協(xié),從而滿足自己的要求。 父母對孩子的愛沒有錯,但是溺愛會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自私。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家長可以選擇性地滿足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必須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要以他為中心,也不是他所有的要求都必須得到滿足,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適當?shù)母冻觯侠淼臐M足。 2.家庭氛圍不好,爸爸沒有起到榜樣作用很多父親過于自大,把好脾氣都留給了外人,把壞脾氣都留給了家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父母的情緒對于孩子有著極大影響,有些父母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打架,在外人面前卻十分和睦。什么樣的父母教出什么樣的孩子,長此以往,孩子自然學著父母變成了'窩里橫。 3.爸爸為孩子“事事出頭”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度的保護和溺愛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攔路虎',比如孩子在學校跟別的同學起了爭執(zhí),一般心急的爸爸都會跑去和別的孩子家長較勁,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解決不了的找老師解決,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好'的名義橫加干涉,讓孩子以為任何事都有爸爸出頭,應該學會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遭遇了一些困難,也要給予孩子自己解決困難的機會,讓孩子真正得到成長,養(yǎng)成獨立的人格。 4.孩子的社交太少,爸爸卻沒有引導內(nèi)向的孩子一般都喜歡宅在家里,但是越宅孩子越內(nèi)向,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接觸外界的機會,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因為膽小拒絕這樣的社交,作為爸爸應該耐心引導,少責備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鼓勵孩子去加入他們。爸爸也應該教孩子如何跟別人打交道,如何介紹自己,如何為人處事,讓孩子不斷摸索自己的相處之道。以免孩子越來越慫。 其實看到一個孩子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一個孩子的個性,如果個性不好,很可能就是爸爸的“復制品”。家里的爸爸如果一個典型的“窩里橫,外面慫”的男人,孩子也很可能就是這樣的性格。 大部分爸爸都因為工作忙,或因為覺得和孩子溝通是一件別扭的事,還有自身性格易怒暴躁,很難正常和孩子交流,即使想關心他們,也力不從心。但是你們可知道,缺失父愛的孩子,更容易走向犯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缺乏父愛的情況下,孩子的情感有著很多障礙。 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不要光指望媽媽去管教,爸爸的管教和父愛,對孩子來說,無疑是影響最深遠的。家教問題已經(jīng)體現(xiàn)在眾多方方面面上,如果爸爸在外面彬彬有禮,在家里對自己的孩子和老婆大吼大叫,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爸爸沒有給予孩子強大的自信心,孩子在以后的為人處事方面缺乏安全感,畏手畏腳。就像上面的目錄一樣,每個孩子都有潛能,作為父親的你不能缺席孩子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