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蘇軾被貶黃州時,曾寫下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95年后,宋朝另一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也曾游歷赤壁,寫下另一首千古名作。 這首詞名為《霜天曉角·赤壁》,全文如下: 雪堂遷客,不得文章力。賦寫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跡。 望中磯岸赤,直下江濤白。 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予窄。 其實,關(guān)于赤壁的遺址歷來是有爭議的,一說是嘉魚縣東北江濱的赤磯山,傳說當年劉備、孫權(quán)聯(lián)軍就是在這里打破曹軍。蟬試客 還有一種說法便是黃州的赤鼻磯,這里便是蘇軾和辛棄疾題詞之地。 這兩個地方都在湖北境內(nèi),按道理嘉魚縣的赤磯山才是真正的赤壁戰(zhàn)場,但是因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太過出名,反而讓后人記住了黃州的赤鼻磯,也許這便是詩詞的魅力吧。 再回過頭來看這首詞,《霜天曉角》是個不多見的詞牌名,據(jù)說是北宋的著名隱士林逋所創(chuàng),辛棄疾的這首《赤壁》便是代表作。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除了追懷歷史興亡,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了他對蘇軾的理解。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而此時的辛棄疾因為頻繁調(diào)動,也產(chǎn)生了一種懷才不遇之感。 詞的開頭兩句便道出了他對蘇軾的理解,翻譯過來就是:你的苦我懂。 “雪堂”是蘇軾到黃州的第二年所建,因堂建成之際恰逢大雪,所以蘇軾稱之為“雪堂”,當年蘇軾還專門寫了一篇《雪堂記》。 故而這里辛棄疾稱之為“雪堂遷客”。 而我們也知道,蘇軾是因為“烏臺詩案”才會被貶謫到黃州,他的一身才華沒有成為助力,反而因此遭來禍端。 對于蘇軾的遭遇,辛棄疾是理解并同情的。 接下來的三句既寫出了他對蘇軾才情的敬佩,同時又有感慨歷史興亡之意。 蘇軾的那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后世評價極高,而辛棄疾顯然也為蘇軾的才華所折服。 只是在這一切化為陳跡之地,他的心中又增添了些許傷感。 辛棄疾大對于“英雄偉業(yè)”也是向往的,他渴望收復山河,統(tǒng)一中原,在臨死前還高喊著“殺賊”。 有著這樣雄心抱負的辛棄疾,看著這歷史遺跡怎能不感慨萬千? 接著下半闕的開頭兩句是寫景。 他放眼望去,只見奔騰的江水不停地沖擊著兩岸突出的巖石。 這樣氣勢雄壯的一幕,和當年蘇軾的“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何等的相似。 江濤是白的,岸石是紅的,這一紅一白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樣強烈的色彩對比,如此壯闊的景象,卻讓詞人的內(nèi)心一片蒼涼。 他在這蒼茫的夜色中,仰天長嘯,連天地也為之變色。 “悲天地、為予窄”,極盡夸張,將詞人內(nèi)心額悲憤描寫得淋漓盡致。 連天地都為之悲嘆,他的苦該有多沉重。 辛棄疾是南宋的主戰(zhàn)派,也曾上陣殺敵,可惜的是后來一直被排擠,壯志難酬,心中苦悶到了極點。 來到這赤鼻磯,想到當年被貶謫的蘇軾,再聯(lián)想如今自身的遭遇,悲憤苦悶難以抑制,于是便有了這充天塞地的悲嘆。 全詞寫得很是悲壯,既有對蘇軾的緬懷,也有對自身遭遇的慨嘆,雖然語言簡白,卻同樣動人心弦。 但是因為有蘇軾的《念奴嬌》珠玉在前,辛棄疾的這首詞就顯得普通,不為人知了。 其實嚴格來說,在豪放一道上,辛棄疾是不輸于蘇軾的。 不知你更喜歡蘇軾的詞,還是辛棄疾的詞? - END - 作者:凱紫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