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24部紀(jì)傳體史書的統(tǒng)稱,按照各史所記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別為:《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二十四史"共計3217卷,記述的范圍,自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皇帝止,涵蓋我國古代政治、經(jīng)濟(jì)、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如果說經(jīng)書用于立論,史書則是進(jìn)行佐證,為人們提供借鑒和思路。也正是史學(xué)先驅(qū)司馬遷所說“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用處。那么,接下來一同讀讀史書里的名句吧。 1.太剛則折,至察無徒。--《晉書·周豈頁》 過于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朋友。任何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走向反面。 2.君子立身,雖云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隋書·文帝紀(jì)》 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需要修養(yǎng)的品行很多,但誠和孝是最重要的。 3.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商君列傳》 依賴品行立足的人越來越興盛,依賴武力讓人順服的人會逐漸走向消亡。 4.成遠(yuǎn)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xì)謹(jǐn)。--《明史·湯和傳》 有長遠(yuǎn)打算的人不應(yīng)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dān)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及一些細(xì)微瑣事。 5.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傳》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吃一塹,長一智,吸取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7.福善之門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內(nèi)離。--《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 和睦,是獲得福分和親善最好的方式。而內(nèi)部分離,則是最大的災(zāi)禍和兇險。 8.不汲汲于富貴,不戚戚于貧賤。--《漢書·揚雄傳》 不為貧賤而憂慮悲傷,不為富貴而匆忙追求。 9.墻高基下,雖得必失。--《后漢書·郭太傳》 高聳的大墻,其基礎(chǔ)卻低矮不堅實,這樣的墻就算建成了,也一定會倒塌。 10.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傳》 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帽;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11.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于天下。--《晉書·宣帝紀(jì)》 長久積累善行,知道的人很少;一天做了壞事,很快就會傳遍各地。 12.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漢書·高帝紀(jì)上》 順應(yīng)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漢書·成帝紀(jì)》 過而能改,就是好樣的。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就是過錯。 14.丈夫為志,窮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后漢書·馬援傳》 大丈夫立志,越是處境困難時越是堅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壯。 15.全一人者德之輕,成天下者功之重。--《晉書·武帝紀(jì)》 成全一個人功不足道,拯救天下人功德重大。 16.成敗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紀(jì)》 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guān)系,世事不會一直太平安寧。 17.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能夠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夠說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說出怎么做的人不一定能做得好。 18.義感君子,利動小人。--《晉書·符登傳》 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19.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自古如此。 20.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再愚笨的人,也有成功的時候。 21.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烈傳》 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真心、善意的。 22.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后漢書·王符傳》 聰明人舍棄短處,發(fā)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23.先發(fā)制人,后發(fā)制于人。--《漢書·項籍傳》 先出擊就能制服敵人,隨后迎戰(zhàn)只會被控制。 24.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漢書·劉般傳》 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25.明者見危于無形,智者見禍于未萌。--《三國志·鐘會傳》 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yù)見到,在災(zāi)禍還未發(fā)生時就會有所覺察。 26.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漢書·董仲舒?zhèn)鳌?/p> 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里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jié)網(wǎng)。想法再好,也不如切實行動。 27.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后漢書·楊震傳》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 28.慈母有敗子而嚴(yán)家無格虜。--《史記·李斯列傳》 慈愛的母親有敗家的孩子,嚴(yán)格的家庭里沒有刁滑而兇悍的奴仆。 29.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jīng)。--《漢書·韋賢傳》 留給兒子滿滿一筐黃金,不如教他讀書。 30.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后漢書·第五倫傳》 用行動來教育的,別人會跟著做;用空話來教育,只能導(dǎo)致爭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