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吳琚《雜詩帖卷》手卷,以行、草書雜錄前人詩句共十則,書于十紙之上,裱為六段,其中數(shù)則有缺佚字句。1956年由張伯駒夫婦捐獻故宮博物院。此帖點劃精意且多變化,風格生動自然,極似米芾書體,故尾紙清人曹溶題跋稱此帖乃米芾所書,系誤斷。吳琚書雖極似米芾,然圓熟婉轉(zhuǎn),欹正互補,與米芾緊結(jié)險峻之風自有不同。 吳琚是米芾書法的忠實追隨者。他不僅書法純學米體,而且宦跡也喜輾轉(zhuǎn)于米氏的祖籍地襄陽和歸宿處鎮(zhèn)江之間。從吳據(jù)的學書和行跡中,可以看出其對米芾書法的酷愛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吳琚得米芾之法,主要是得米筆墨之法。米芾以“刷字”自稱,“刷”字便形象地體現(xiàn)了米芾用筆速度之迅疾,體現(xiàn)了米芾在迅疾的筆鋒變換之中不失中鋒之行,具八面出鋒之勢。我們從吳琚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吳琚運腕圓熟婉轉(zhuǎn),用筆駿急之中不失對起、行、收、轉(zhuǎn)、折等處的精妙的表現(xiàn)和跌宕起伏的動蕩之態(tài),可謂得米芾用筆之神韻。 吳琚學習米書可謂達到隨心所欲而又不失米書規(guī)范的境地,后人對其也有“學米書者,惟吳琚絕肖”的贊賞。但人們在贊賞他的同時又不得不為他感到遺憾的是,一味學習米,致使作品缺乏自己的個性,終究未能成就獨特的藝術風格,沒有擺脫米芾書法的影子,只是得到了一個“規(guī)范”的米蒂之面,而失米芾“癲狂”之神韻。宋高宗在精研米書后,曾清醒的指出:“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高視闊步,氣韻軒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處醞釀,風骨自然超逸也?!眳氰ǖ乃囆g成就正驗證了宋高宗“喜效其法者,不過得外貌”的藝術敏感。 吳琚《雜詩帖卷》手卷 |
|
來自: 藝術家檔案 > 《經(jīng)典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