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曉說: · 各位家長知道,不打招呼、窩里橫、不合群等屬于兒童社交問題嗎?那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成為大方、懂禮貌的小朋友呢? ·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邀請到壽國英老師——上海12355百人講師團志愿者講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解讀關于兒童社交的應對問題。本文是壽老師系列音頻課程中的第一節(jié),快來聽~ · 明晚7點(11月30日),壽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惶谜n《科學運動讓學習更高效》,不僅有干貨直播,還有超長現(xiàn)場答疑。 · 微信搜索,關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精彩別錯過,還能免費獲得壽老師全套音頻課,更多精品課程等你來~ 1、分析:孩子不肯叫人和窩里橫 曉周刊 00:0009:19 |本文共2600字,閱讀約需5分鐘| “社交”貫穿孩子的一生,是一個大問題。 人長大之后遇到的各種社交問題和社交障礙,其實都是小時候不良的社交習慣埋下的隱患。 在這個單元里,我來跟大家討論一下兒童社交的問題。 首先,在不良的社交習慣形成之前,孩子一定會有些不良的行為產(chǎn)生。 我先來跟大家分析2個常見的不良行為: 1、孩子不肯“叫人”; 2、孩子窩里橫,在家像條龍,在外面像條蟲; 吃虧一輩子的壞習慣——不肯叫人 一、越催促,越不叫人 一般來說,有些孩子天性比較熱情開放,他會叫人;或者叫人的過程中,體驗非常好,別人夸他:“哎呀,寶寶會叫爺爺啦,會叫奶奶啦?!?/p> 他受到的是表揚和稱贊,那孩子以后打招呼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增加。 可是也有些孩子,在主動打招呼方面有一點滯后,他們羞于主動打招呼,羞于叫人。 有的時候在大人催促下會叫,有的時候越催促他越是不叫,好像卡帶了一樣。 對于這些情況,大人覺得有點不堪,而且覺得面子上過不去,認為孩子沒禮貌。 但是無論怎么說孩子,孩子還是不愛叫人。 我們都知道,嘴巴甜一點,在將來的人際關系中,還是挺有好處的,所以家長就非常頭疼這件事情。 其實主動打招呼,也是需要引導的,可能在引導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有技巧。 二、讓孩子張嘴的2個引導技巧 首先,我們大人要主動和孩子打招呼。 為孩子做出榜樣,讓他感覺打招呼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不要把它變成一個好像很痛苦、很難做的事情。 第二,當孩子遇到一個不認識的或者見面不多的大人和小朋友的時候,家長要主動為孩子進行正式介紹,并且告訴他應該如何稱呼。 這樣會降低孩子叫人的難度,孩子也就比較容易接納你的介紹,或者你的提醒。 如果孩子不肯開口,大人千萬不能責怪他說:“你怎么不叫人啦!” 這種說法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什么,被大人批評了,不好的體驗會油然而生。 我們要接納孩子的羞怯或者膽小,主動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小問題。 記住哦,是小問題,不是大問題。 等到孩子有了一次大聲叫人的積極體驗之后,孩子就會去嘗試第二次、第三次。 如果說一開始就被批評為:“你怎么不叫人!”就等于固化他負面的行為,反而會讓他更加不愿意叫人。 現(xiàn)代孩子的通病——窩里橫 一、窩里橫,是家長培養(yǎng)的 據(jù)我觀察,這其實也是家長自己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培養(yǎng)出來的。 比如說,孩子吃飯的習慣培養(yǎng),可能就會引起“窩里橫”的問題。 在一些家庭的餐桌上,大人經(jīng)常會讓孩子先吃、先挑,或者把他喜歡吃的放他面前,這些行為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小皇帝,家長都得哄著他,有種眾星拱月的感覺。 長此以往,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 家長跟孩子的交往形式,會逐步形成孩子與他人交往的形式。 他會遷移這種模式,將來跟小朋友、老師交往時,也會這樣做。 那又為什么吃飯習慣的問題,會發(fā)展成“窩里橫”呢? 有時候,我們會有這樣的誤區(qū):家長只要跟孩子說,有些事情在家里可以做,在外面不可以就好了。 其實,在外面不可以的事情,在家里應該也是不可以做的。 所謂吃有吃相、站有站相,都是應該在家里培養(yǎng)。 如果孩子搞不清楚環(huán)境變化,他就覺得外面不好,家里好。 長此以往,他在家里就像條龍,而在外面像條蟲。 窩里橫就是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因為外面有約束、外面有規(guī)矩。 吃飯只是一個例子,其它的規(guī)矩跟吃飯也一樣,需要讓孩子好好遵守。 如果家長一開始松懈,覺得這些不良行為沒關系,等到孩子形成壞習慣的時候,孩子受的傷可能就更多了。 如果家長強勢,那孩子可能會面對更多的責罵或者嘮叨。 如果家長弱勢,孩子就會變得任性,無法無天,最后就變成老師不敢管、家長不舍得管、外人不方便管的窘境了。 二、孩子窩里橫時,家長怎么做? 那在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不好的習慣時,我們該怎么做呢? 1、一定要堅持原則,冷處理 不要孩子情緒上來,大人也跟著一起上來,火被調(diào)上來,家里就變成戰(zhàn)場了。 一般很多家庭的處理方式都是你強,我比你更強;你厲害,我比你更厲害。 我覺得在這個時候,有一個原則可以去遵守,也是一個不錯的好辦法,就是家里只可以有一個人發(fā)火。 如果孩子已經(jīng)發(fā)火了,家長怎么樣也要屏住不發(fā)火,冷處理。 不過做到這一點,相對來說是有難度的,有的時候家長說“我也不想發(fā)火,實在是忍不住了?!?/p> 但是效果相對來講,我想冷處理會比雙方?jīng)_撞起來“火拼”要好很多。 畢竟我們是大人,孩子是孩子。 2、就事論事,解決問題 告訴孩子不情緒化,有事好好說。 哪些規(guī)則是必須遵守的,不能有例外必須遵守;如果有例外,一定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能說服別人的理由。 3、借助外力 以前有一個孩子,在大庭廣眾下一直在鬧騰,旁邊鄰座的人非常生氣、惱火。 一個小伙子說:“你這孩子怎么不教育一下?” 媽媽就說了孩子幾句,可是小孩子根本不拿媽媽當一回事。 于是媽媽就懇求那個小伙子說:“我謝謝你,拜托你教訓他一下,好嗎?” 小伙子就直接把礦泉水澆到了孩子的頭上,讓他知道自己影響了別人,必須受罰。 媽媽還對那個小伙子說:“謝謝你,謝謝你幫我管教這個孩子?!?/p> 如果家長愿意的話,可以請旁人來替自己適當教育一下孩子。 這一講,我們分析了兩個不良社交行為:一個是不肯叫人,一個是窩里橫。 這兩點,其實都和家長的引導方式和教育方式很有關系。 社交很重要,但家長不應該把孩子身上的問題放大、過度關注; 管教很重要,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原則。 該遵守的規(guī)矩,在家在外都一樣,讓孩子從小就講文明、懂禮貌,變得有涵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