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這件大事,值得回顧深思:“愛情的墳?zāi)埂?;“白頭偕老”;“湊扶著過”;“引狼入室”;“當初就是個錯誤.....”,看來對婚姻質(zhì)量無法形成一個權(quán)威性的概念或者定義.....。 首先,我們通常把婚姻視為結(jié)婚,洞房花燭開始了它的旅程,有的很短暫,有的漫長;有的一生美滿;有的終生痛苦;有的時好時壞;有的別別扭扭;有的相敬如賓;有的對薄公堂.. 婚姻與婚姻意識是不同的,后者早于前者。一般萌發(fā)性意識開始,思想、情感就開始逐步充滿對婚姻那種“隱秘的憧憬”,這就是以想像的“先行進入婚姻”洞房....。 戀愛是一種病態(tài)的詩意想象,很不恰當?shù)陌褜Ψ椒糯鬄椤鞍遵R王子”或“白雪公主”,這為日后的“鍋碗瓢盆”流年埋下了危機.....。 婚后,那種審美距離徹底消失,不但心理距離沒有了,就連肉體距離也沒有了。雙方都不同程度撕下溫情脈脈。這才是近距離的真實,從此,進入那種平淡的流年....。 如果是相敬如賓,這是不可能的,這個距離很寬,如果夫妻見面握手,就是虛偽; 如果是磕磕絆絆的,倒也正常,磕絆是這種異質(zhì)性對接并試圖融合,良性的就是對其容忍或理解;惡性的就是勞燕雙飛....; 如果是那種互不理睬的冷若冰霜,這才是真正的危機,與吵架不同,那至少眼中還有一個“你”,如果連看一眼都不看一眼,等于“不存在”,如果湊付那是愚蠢; 對于長過程婚姻歷程而言,每一時段都會對婚姻質(zhì)量有不同的認知、體驗、感受,最后,有的對婚姻生活給與肯定,有的否定,有的彷徨說不清楚....? 看來,婚姻歷程就是一個不斷滑動的生存符號,這如同文字學(xué)“差延”那個概念:空間上的“間隔”與時間上的“變異”,無法確定它的終極意義。不過,現(xiàn)在看來,年青一代結(jié)婚的越來越少,如果說這是“危機”,就說明不結(jié)婚總比結(jié)婚好....> 我也這認為...
“辯術(shù)”與“辯論”的區(qū)別,“術(shù)”只是一種手段,一種雕蟲小技,目的是把對方“置于死地”;而辯論的“論”是在一個比較扎實的前提下展開,依照的是邏輯論證。當然后者也不能保證結(jié)論就是正確的。即使如此與謬誤辯論也可能得出真理結(jié)論;但與前者辯來辯去,就是無聊--一起無聊,毫無價值.... ??略凇对~與物》中說的基本一致,他的意思是說:古典時代的“人”只是被表象的一種物品,只是在“物體系”之網(wǎng)中一個“紐結(jié)”;“人的出現(xiàn)”是在康德哲學(xué)的“主體性”原則構(gòu)建出來的,只有人把自己作為認識客體時,才有“人”的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