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最近寫稿子寫得頭禿,好想回家種地” 歷史上有位著名的作家、思想家就果斷退學回家,他就是《戰(zhàn)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那么,為什么托爾斯泰想回家種田呢?他最后為啥又離家出走呢? 下面,我們就來扒一扒,他傳奇又矛盾的一生。 托爾斯泰的一生1828年,俄羅斯帝國在改革和鎮(zhèn)壓、現(xiàn)代化和傳統(tǒng)之間,來回搖擺,就在這一年,托爾斯泰出生了。 當時的俄國還是奴隸制國家,只有少部分非常富有的人擁有一大批農奴和農民。 這是俄國最高的社會階級,托爾斯泰就是其中一個。 托爾斯泰從小就是孤兒,19歲時就繼承了家庭遺產,其中就包括他338公頃的亞斯納亞· 博利爾納莊園和330個奴隸。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北京故宮72公頃,托爾斯泰的莊園就有5個故宮那么大。 托爾斯泰要啥有啥,所以他就在精神上使勁兒折騰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懺悔,所以托爾斯泰又被稱為“懺悔的貴族”。 托爾斯泰沉迷生活的欲望,沒事兒出去賭個小錢、酗個小酒、嫖個小娼,完事又非常自責,一定要找個小本本記下來懺悔。 于是,他的第一部小說《童年》就根據(jù)他的日記寫出來了。 接著托爾斯泰又參加克里米亞戰(zhàn)爭,于是《哥薩克》出版了。 托爾斯泰的名氣變得很大,于是被其他作家邀請參與文學沙龍,高傲的托爾斯泰發(fā)現(xiàn)沙龍不是他領導的,而是一個叫屠格涅夫的小癟三,一氣之下就回了自己老家。 托兒斯泰余生時間幾乎都在亞斯納亞·博利爾納莊園度過,他是這里的統(tǒng)治者。 但是一個人太孤單了,他需要一個妻子。 于是,索菲婭·別爾斯,一位宮廷醫(yī)生的女兒,成為了托爾斯泰的妻子,當時索菲婭17歲,托爾斯泰34歲。 問:當托爾斯泰70歲時,索菲婭幾歲? 結婚前,托爾斯泰給索菲婭看了他的日記。 索菲婭最終還是選擇和托爾斯泰結婚了。 結婚后,托不僅自己寫日記,他還要索菲婭也寫日記,寫完之后,兩個人交換看對方的。 婚姻和穩(wěn)定的生活給了托爾斯泰創(chuàng)造的激情,他花了6年時間創(chuàng)作出了《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巨著。 “天好冷,我還是先撤了”
托爾斯泰以索菲婭為原型,又花了5年寫出了下一部著作《安娜卡列尼娜》。 寫完這部作品,托兒斯泰把自己搞崩潰了,他以自身的經歷和自己的靈魂作為作品的素材,挖掘自身,他在作品中提出的問題 我是什么? 我來自哪里? 我為什么在這里? (直擊靈魂的三問)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找不到答案。 因為這次的精神危機,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出了《懺悔錄》。 緊接著,19世紀八十年代初,托爾斯泰開始了對自己的改造。 他穿上農民的衣服,挑水,砍木柴,放棄吃肉,反對戰(zhàn)爭,還要把自己的財產分給農民,甚至拒絕和索菲婭發(fā)生婚內性行為。 他主張無政府主義, 主張不以暴力抗惡, 主張道德上的懺悔, 這些主張形成了“托爾斯泰主義”,有很多門徒追隨他,一位叫弗拉基米爾·切特科夫的貴族還出版了一個出版社,專門傳播托的言論,他鼓勵托爾斯泰遠離索菲婭。 托爾斯泰的言論在世界上傳播,一位叫莫罕達斯甘地的印度律師看到了,大受鼓舞,于是他發(fā)起“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企圖讓印度脫離英國政府的統(tǒng)治。 托爾斯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到沙皇也開始害怕,因為以前聽話的俄國農奴開始蠢蠢欲動了。 俄國東正教也因此把托爾斯泰逐出了教會, 托爾斯泰表示很高興。 值得注意的是:托爾斯泰信奉的是單純的基督教,沒有上帝之子,沒有儀式,只有生活的警句,托爾斯泰認為只有他才懂基督的教義。 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出《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偉大作品,同時他又是個思想家、哲學家,崇拜者無數(shù)。 但是他討厭那些只會讀書,而不去行動的人。 他希望人們在看完他的作品后,能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并把這些話刻在他們的靈魂上。 托爾斯泰是個偉大的人,但是他的家庭生活也因此開始瓦解。 這和一個重要人物有很大的關系,他就是切爾科夫,托爾斯泰的追隨者,托爾斯泰晚年想把自己的財產分給農民,于是他把財產權交給了切爾科夫。 當時的俄國女性不能出去工作,一個家庭的生計來源全靠丈夫的收入,有一天,托爾斯泰突然對索尼婭說,我的錢都給我好兄弟了。 你要是敢把錢給那個姓切的,我就把自己頭給切了 托爾斯泰當然要上去攔,不攔不是人。 之后,索尼婭隔三差五就找切爾科夫吵架。 “姓切的,你開門啊,我知道你在里面,你開門吶” 戰(zhàn)況的激烈程度,可與“婆媳的戰(zhàn)國時代”比肩,于是托爾斯泰毅然決然選擇離家出走。 當時的托爾斯泰已經是82歲的高齡了,老骨頭禁不起折騰,最后在阿斯達普沃火車站,歇菜了。 他臨死前,還拒絕見索尼婭。 這是索尼婭被擋在門外,從窗外往里看托爾斯泰的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