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景泰藍款識特點 明宣德時期琺瑯器的款識形式有鑄鏨款、雙勾款和琺瑯釉燒成3種??钭R書體有楷書和篆書兩種,其中以楷書占絕大多數(shù)。字數(shù)有“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四字款和“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 這一時期的款識位置有的在器底,也有的鐫刻于器物的口沿、蓋沿或內(nèi)邊緣處??钭R書體莊重雋秀,與同時期的金屬器和瓷器款識相似。 三環(huán)鳳尾尊(藍) 劉永森作品 [ 編號:80112 ] 真正景泰年間制品不多,因景泰皇帝朱祁鈺只在位8年,但款識卻有32種之多,相比如此懸殊,可見景泰款掐絲琺瑯中絕大多數(shù)是后刻的。明景泰款因偽款太多,目前尚不能確定哪種款識可作為標準款識。 盛世琺瑯雙尊(紅藍) 戴嘉林作品[ 編號:80113 ] 明萬歷時期掐絲琺瑯器的款識為雙勾掐絲款(有的字內(nèi)外填充琺瑯釉),字數(shù)均為“大明萬歷年造” 或“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楷書款。字的排列順序為直單行、直二行或橫排。 景泰藍五供(高30cm 主色調(diào)黃) [ 編號:79865 ] 清朝景泰藍款識特點 清代掐絲琺瑯器的款識多種多樣,制款方法有鑄鏨、刻、鏤空等??钭R書體包括楷、篆、仿宋等,其中以楷書居多。字數(shù)有4字和6字,框欄形式多為正方框和長方框。 清代景泰藍作品大多是陰刻的款識。另外就是在前朝無款的景泰藍器物上打上前朝的款識或其他朝代的款典型的是清朝嘉慶以后至民國的幾十年,由于內(nèi)憂外患,本朝生產(chǎn)的景泰藍極少,宮廷琺瑯作幾乎無事可做,大多處在收拾前朝遺物上,如重新鎏金,上蠟封砂眼,重新打款等。導致康熙雍正朝的景泰藍幾乎無款,乾隆朝也有部分景泰藍無款。 景泰之藍系列 鉞光寶盒 [ 編號:79502 ] 作為清代康、雍、乾太平盛世景泰藍發(fā)展的最高峰時期乾隆年,掐絲琺瑯的燒造迎來了它真正的繁榮時期!不僅制作技術(shù)高超,且造型新穎種類繁多,生產(chǎn)規(guī)模和產(chǎn)量均達到了空前。內(nèi)廷用器主要由造辦處琺瑯作及廣州、揚州生產(chǎn)。乾隆皇帝曾贊美琺瑯器:“輝煌勝金、溫潤勝玉、光澤勝珠、細膩勝瓷”。 牡丹盤(藍) 丁明鴻作品[ 編號:80024 ]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宮廷琺瑯器的生產(chǎn)一度停止。嘉慶年間“琺瑯作”又恢復(fù)生產(chǎn),嘉慶時期景泰藍在滿足宮廷使用外,開明的嘉慶皇帝將它變成了商品,富麗堂皇的景泰藍成為清政府出口創(chuàng)匯的經(jīng)濟手段之一,在天津、廣州、揚州等地開設(shè)作坊,這些作坊皆屬官辦,為王公大臣、富商、外國人制作高級禮品。嘉慶時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仿明代器物,在國外目前常會見到一些,這類器皿的特點是:大多落有明代款識,但工藝上卻比明代器物精細,釉面光潔砂眼少,紋飾規(guī)矩,與明代的飄逸相比略顯拘謹。 傳世九珍之云龍紋蓋罐 劉永森作品[ 編號:79947 ] 中華榮耀尊 丁明鴻作品[ 編號:79991 ] 目前市場上打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的景泰藍屢創(chuàng)拍賣價格新高,而比其要早許多的其他年代的景泰藍反而價格要低得多。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明代以前的款識真假難辨,而乾隆年間的景泰藍不僅更精美而且由于數(shù)量比較多,容易辨別真假。其實元,明早期的景泰藍,由于其流通數(shù)量極少,有款的幾乎沒有,更具有巨大的收藏價值與升值空間。 END 網(wǎng)址:www.xiang.com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