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有句俗話:生養(yǎng)之恩大過天。只是話又說回來,生、養(yǎng)到底是分開的,如果孩子幼年時期父母沒有陪伴在身邊,血緣關(guān)系的存在不見得會讓他們多親密,至少國學(xué)大師季羨林和他的兒子季承之間就是如此。季承與父親的恩怨,始于幼年時期。 當(dāng)然,幼年時,季承對父親沒有什么印象,所以還談不上恩怨。季承的母親名叫彭德華,出生于濟(jì)南,還比季羨林大了4歲。年齡原本算不上大問題,只是季羨林才華橫溢,彭德華卻只有小學(xué)文化,兩人交流起來必然就會有困難。而季羨林對彭德華的評價是:“賢妻良母”。 他肯定了妻子的付出,在妻子去世時寫文紀(jì)念。他們的兒子季承出生于1935年,季承尚在襁褓之中,季羨林便去了歐洲留學(xué),季承11歲之前都沒見過父親面貌,只跟著姥姥母親生活。可想而知,少年時期的季承,不太可能對父親有很深的感情,只覺得“陌生”。 后來父親回來了,還送給他新奇的“金筆”做禮物,季承才與父親有了初步交流。只是兩人此后仍然聚少離多,季承去北京念書,卻沒跟在北京教書的父親住在一起,父子關(guān)系日漸疏離了下去,1995年,兩人的矛盾開始公開化,外界傳言是因為70歲季承愛上了30歲保姆。 這位保姆是何許人也?她就是季承的第二任妻子。季承和父親都在北京,母親和姥姥隨后也來到了北京,一家人住在一起。后來,為了更好地照料家人,季承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名字叫做馬曉琴,比他年紀(jì)小很多,但她手腳勤快,干活努力,家務(wù)事被她整理得井井有條。 而季承和馬曉琴結(jié)婚的時間是2004年,那也是他和第一任妻子離婚的時間。在許多外人看來,季承和比自己小差不多40歲的保姆產(chǎn)生感情,季羨林應(yīng)該是不太贊同的。但季承對此持反對意見,他說這根本不是主要原因,要知道1995年那會兒,發(fā)生了很多事情的。 那時候,季承的母親彭德華、嬸祖母、姐姐都去世了,少了在中間調(diào)和的人,父子關(guān)系自然會緊張;而母親去世時,關(guān)于喪葬費用一事,父子倆沒能談攏,又加深了矛盾??偟膩碚f這都是情感疏離所致,與那位保姆并沒有太大關(guān)系。季承和馬曉琴結(jié)婚后,很快生下兒子。 而他和父親的矛盾,也漸漸化解開來。試想,兩人都是頭發(fā)花白的老人了,有什么必要扯著一輩子舊賬呢?2008年7月,季承再次喜得貴子,沒多久他就去了醫(yī)院和父親重逢,父子倆冰釋前嫌,看著白白胖胖的孫子,季老也忍不住笑開懷。 父子倆的話題多了起來,季老還告訴了兒子不少自己的童年趣事。“父子沒有隔夜仇”這話在他們身上得到了驗證,而季承與馬曉琴的愛情,也告訴我們年齡并不是愛情的阻礙,說來說去,夫妻相親相愛、父母子女其樂融融,才是一個完整幸福的家啊。 |
|